——2010年美丽的浐灞生态区西安市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9月。成立5年多来,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统筹区域发展,坚持实施“生态优先、规划立区”、“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新区建设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进展迅速,亮点纷呈。浐灞生态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多级阶地,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生态区东南部的白鹿塬、铜人塬,以及西南部的龙首塬、少陵塬、杜陵塬对整个生态区形成半围合态势。西北为浐灞河河谷和渭河冲积平原。浐河、灞河在本区内交汇,向北注入渭河,该区亦是西安市重要水源地。其中,浐河流经本区的河段长度约为16公里,灞河流经本区的河段长度约为21公里。浐灞生态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夏温差大。区内年均气温13.4℃,极端最低气温为-20.6℃,极端最高气温45.2℃。多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多东北向。无霜期20天,最大冻土深45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70.5毫米,最大降水为903.2毫米(1983年),最小降水量312.2毫米(1995年)。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8、9、10四个月。该区多年平均日间蒸发量为904.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983-2267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11.4千卡/平方厘米。地震烈度为8度。焕然一新打造宜居新城昨天,这里是西安城市东北部一片待开发“保留地”;今天,这里成为新一轮城市扩张的发展高地。2009年浐灞生态区大力增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完成在建道路15公里,管线51.7公里,城市广场2个,完成浐河河道治理约2.1公里。城市篇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区东部,北到渭河,南到绕城高速,包括浐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状区域,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整个生态区区域呈“一心三翼”的布局。《浐灞河生态区总体规划》及其绿地系统规划1)浐灞生态区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通过对现有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和科学技术发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区。形成以滨水生态住宅及旅游度假产业为主,综合现代商贸、会展、物流、教育及科技型产业的生态型滨水城市副中心。2)浐灞生态区绿地规划结构布局:“一心三翼”•一心:以浐灞三角洲、广运潭生态景区为主的浐灞核心区域。该区内以休闲度假旅游、国际会议会展、高级商务办公、省市级行政管理、高品质多层次滨水居住等功能为主。•北翼:为绕城高速路以北至灞河入渭口的灞河下游段。该区以高等教育、旅游度假和生态湿地等功能为主。•南翼:为陇海铁路华清路以南至三环与绕城立交的浐河段。该区以高品质居住和生态绿地等功能为主。•东南翼:为陇海铁路至西康铁路的灞河段。该区以科技产业园和生态居住区等功能为主。浐灞生态区内及周边交通条件较好。北二环延伸线、东三环及过境高速与绕城高速部分经过区内或紧邻本区,且西侧各级城市道路与本区联系紧密。从空间区位上看,浐灞河生态区离市中心(钟鼓楼)仅7公里。陇海铁路东西向穿越本区,西康铁路与本区东部相接。此外,紧邻本区的西潼高速、绕城高速、西阎高速、西蓝高速为交通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生态区对外交通主要由铁路、高速路和公路构成。带状防护绿地沿其两侧延伸,以及对立交的重点绿化,是绿地系统与其结合的主要方式。这不仅降低了大量交通带来的噪声污染,同样也驾乘交通工具的安全及对视觉景观效果的需求。带状防护绿地的延伸、交织也构成生态区绿地系统的网络结构特征。生态区轨道交通主要形式为地铁,是规划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重点。高效率、大人流是其特征之一。地铁站点成为重要的人流集聚点,将其附属绿地和周边其它用地的附属绿地结合成片,改善市民的乘车环境。生态区城市道路按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通路、生活性道路和游览性线路。交通性道路,包括快速路(东二环、东三环、北二环),主干路(凤城三路、华清路、长乐路、泾未路等),次干路(北程路、新寺路、香西路、学府路、北效路等)。车流量大带来的噪声和废气污染是其附属绿地和两侧防护绿地所要解决的首要对象。通过合理满足交通需求,突出生态特色的道路断面设计和科学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实现降低污染的效果。生活性道路和景观游览性线路,更多体现出对市民和游客的安全性,附属绿地按高标准规划建设。道路灞柳西路下穿陇海铁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工程横穿陇海铁路,长度425米、红线宽度25米,总投资1076万元人民币;建成后将彻底解决灞柳西路与华清路的行车瓶颈问题。赵围东路(浐灞一路—灞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长度300米,红线宽32米,同步建设雨污水、电力管沟等配套设施;总投资300万元人民币。浐灞一路(北辰路—广运潭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1700米,红线宽40米;总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灞河西路(红旗路—北三环)、欧亚三路路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工程共设计安装210套灯具,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北郊路(浐灞大道—欧亚大道)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道路长度1650米,红线宽32米;总投资2800万元人民币。玄武路(酒十路—浐河西岸滨河路)工程:该工程为通往桃花潭景区的便捷通道之一,总投资838万元人民币;道路走向总体呈西高东低,长度500米,道路中心设置4个绿化隔离岛,通过四季不同植物的色彩变化,使上下行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浐灞半岛中水管道工程(浐灞大道—长乐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工程总长度4.8公里,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灞河西路(红旗路—北三环)、欧亚三路路灯工程:该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工程共设计安装210套灯具,总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城市规划《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绿地系统规划1)西安城市发展目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营造文化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依托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提供创业最佳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城市。•保护保全生态资源,结合山、塬、河、林自然地貌,建设依山抱水、创造环境优美的,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依托区位优势,构建高效、便捷的过境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地区辐射能力,建设国防科技、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三大基地。•扩大开放,额度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金融、商贸、信息、物流等区域功能,建设中国西部经济中心。2)西安总体结构布局形态:“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九宫格局中确定浐灞生态区的城市目标功能是:依托流域水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尽快成为新的生态、旅游、会展、居住新区。3)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目标:•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生态绿化系统,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景观。•建立外围生态区,加速秦岭北麓绿化,逐步建设秦岭生态区。•加强河湖水系周192.168.0.190边的绿化带建设,结合八条水系建设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环。•加强市区公园绿地建设,将文物古迹保护和绿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自然空间格局和历史遗址空间两个体系,凸现古城特色,以多种形式增加绿地景观。•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形成绿色区域生态廊道的建设。4)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西安城市绿地系统包含“市域—市区—主城区”三个层次构架•市域绿化网:a)依托占市域面积45%的南部秦岭山地绿色生态保护区,在主要河流的交汇处划定湿地生态保护区;在北部沿渭河及塬坡建设泾渭林带;在东部临潼以北、渭河以南建设渭河林带;在南部建设神禾塬生态保护区;形成“依山抱水”的良好生态基质。b)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西安地区的地貌特点,结合城郊旅游业、都市农业的发展,在区域内建立以水源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各类大中型公园、绿地、农田、林地等为主的面状绿地;在主要河流、公路、铁路等沿线开辟带状绿地;完善城、镇、村内部的绿地系统,形成区域的点状绿地。将郊区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网络。c)构建“八水五塬六岗”的自然空间格局.依据唐长安城“八水五塬六岗”自然山水空间格局构成的特征,保护并恢复“八水”的生态廊道和公共游憩功能空间,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和现状条件,保护和恢复“五塬”、“六岗”地貌形态,成为城市开放性公共绿地空间,特别是注意保护、改造和恢复视线通达的廊道空间控制。构架西安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在自然形态上的空间格局和景象。•市区绿地系统以城市三条环路、八条主要河流、十条对外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绿地为主,形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在主城区与各新区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建设以唐城绿带,为标志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根据西安市区地形条件以及不同的功能要求,将整个区域划分为风景绝对保护区、风景协调区、城镇建设区、水源涵养区以及绿色生态控制区、历史空间保护区。•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从西安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山、水”地貌,塑造主城区外围的绿色生态空间;主城区内以唐城林带和环城绿带为框架,以水道、绿道组成的绿色廊道为纽带,将主城区区域的公园、游园、林荫道、专用绿地等绿地斑块(面)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主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板块”的复合型生态绿地系统格局,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以绿化带隔离。从而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有序发展,为形成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提供生态建设依据。具体措施如下:a)依托城市自然山水,营造绿色生态基质依托城市自然山水,建设“依山傍水”的良好生态基质,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景观,构筑主城区宏观的绿色生态背景;针对主城区边缘及外部的生态敏感区,包括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地土丘、生物栖息地等,通过发展滨水绿化、生态林、生态观光农业、游憩绿地,营造与体育、文化(会展)大型娱乐设施等附属绿地,构造主城区外围连续且不断的绿色生态背景。b)构筑主城区绿色廊道网络从西安城市形态结构出发,确定“三环八带”的廊道绿化骨架。三环——指西安市的一环、二环和正在建设的三环绿化景观带,是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带——指依托围绕西安城区八条河流建设的生态林带。在水源保护的基础上,使河岸绿化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形成一条条既保留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又具有现代城市化风貌,同时富有历史、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廊道。c)依托主城区整体景观格局,开辟绿地斑块依托主城区的整体景观格局,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形成遍布城市的“内小外大、内密外疏”的绿地斑块系统。包括12片风景公园、5个市级公园、若干区级公园以及居住区公园、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和专用绿地等,共同构成“珠落玉盘”的大地格局。同时绿地斑块系统与绿色廊道系统相互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间体系。在遵循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环境承载力,通过重点发展物流、金融、旅游、商贸、会展、文化教育产业以及房地产与生态环保产业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化新型城区。通过兴办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体现区位优势和专业化分工优势。生态区产业培育突出特色,策略上突出生态经济、总部经济、休闲经济和循环经济四大概念。中长期规划规划内容生态区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生态区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1.近期规划(2006-2010)到2010年,绿化及景观规划的建设范围覆盖了浐、灞河水系及河流两岸的带状生态防护绿地、三角洲区域、广运潭一期、以陇海铁路防护带为中心向两侧扩展区域,东三环北部、以及北二环的东部区域。近期建设范围内的大型公园绿地项目包括:浐河、灞河防护绿地、三角洲中心公园、动感水世界(广运潭一期)、米家崖景区、国际商务休闲公园、灞桥遗址公园以及沿东三环、北二环的部分防护绿地。2.中期规划(2010-2015)2010至2015年,规划建设的范围涵盖浐水西路以西、广运潭路以东、南程路以西的大部分区域,生态区内浐河上游、灞河上游区域、陇海铁路以南、以及北三环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