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普及教育的意义人们的劳动是按照需要和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事物,并欣赏着自己美的创造。这就是“物的美化,美的物化”的设计造物行为。设计代表了国家物质的文明,也是民族文化的源泉,从古至今,任何一种设计活动都是凝聚着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复杂的创造活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态,是构成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教育的手段,设计教育是培养创造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极好方式。因为设计几乎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更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设计与人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因此最易于被领悟。并与人的本能的审美心理最易沟通,因此也最易于激发兴趣。我们的时代是设计的时代,进入了高科技工业社会的人类用技术的产物全面覆盖生活,每一样技术的产物都是根据需要生产,经设计而制造。时代的文化形态是由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奠定的。当代的设计处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孕育着科学的预见和超前的认识。设计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受托于人类,是人类社会活动总体开发不可分离的部分,设计已经成为一种以人为核心的规划活动,成为当代文化结构的内核。在当代文化的构架中,现代设计教育的目的已不仅是培养设计师,而且肩负着普及设计教育和开发人类创造力和提高人类设计文化素质的重任。因为设计不仅是工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工具,不仅是设计师谋生的技术,设计还必须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人生技能。设计教育不仅应当成为专业设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更应当成为全体受教育者的公民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及的一项教育事业。就设计普及教育而言,其意义则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使受教育者确立劳动的观念,而劳动必须掌握技能。因此,设计普及教育首要的意义在于开发创造力和设计文化素质的培养。设计普及教育的目的是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懂得设计,如同懂得一门语言,当然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成为专门家,只要达成理解和共识,实现交流,就会提高生活的质量,使世界变得文明、亲切与和谐。设计教育可以使我们学会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体贴,因为设计使我们学会通过自己的感受去体验他人的感受。设计普及教育的结果势必提高全民的设计文化素质,其效应将是整个国民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设想,只有当企业家们具备与设计师同样水准的设计理念,设计师的优秀创造才有可能成为产品;也只有国民普遍具有较高的设计文化素质,设计师的作品才可获得共鸣,设计师才能如鱼得水。所以,只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而忽略对民众设计文化素质的教育结果使设计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设计变为满足人的个性化物质追求和精神需要的重要手段时,将是设计师与用户共同探讨获得的创造,设计的传统概念将被改变。所以,人人具有设计文化素质,将是关乎人的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正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倡的教育要教会人“学会生存”的内容之一。建立广泛的设计培育环境,充分开展面向设计专业内外的设计教育,必将使我国人才综合素质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中而不断提高。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建立在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等诸多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的综合能力。创造力包括:思维的流畅性(产生大量设想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对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法的能力);思维的独创性(提出独到设想的能力);思维的精细性(发展和装饰设想的能力);对问题的敏感性(提出恰当问题的能力);思维转换力(把一种设想和方案转换为另一种设想和方案的能力);想象力(心理构图和驾驭设想的能力);评价力(估计方案适宜性的能力)。何为设计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只要是有目的的计划活动都是设计。设计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了人类的基本活动。设计和现实社会关系太过密切,设计是一门实践的学问。设计是具体体现时代精神的最广泛、最直接、最敏锐的手段,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因为设计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设计与科学、艺术一起不断地深入生活,不断地发现设计动机,为人类提供了更新、更进步的思想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思维空间,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由此也进一步影响到人类思维方式。设计可以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人们不应当忘记,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是有价值的设计什么又是没有价值的设计?这主要取决于对“以人为本”观念的真正理解。以人为本,不是强调以人为尊,将自然看作附庸,看作是为人类服务的对象,而是强调克制有度的绿色设计。设计的本质是把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形式并为信息带来秩序的能力,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这应该是当代设计的宗旨。设计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和一种造物艺术,它如今已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在技术手段上,它依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现代工业文明;在审美精神上,它又不断地将人类创造力与文化传统进行传承、延伸与发展。于是,工业设计将人类完善自己制造产品的努力,从个体性的劳动转变为专业化的社会性劳动,变为运用社会的宏观力量控制和优化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的浩大工程。这就意味着,人类已不满足于将生产力的发展仅用于从自然中获取财富,人类已觉悟到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工业技术和艺术手段去拓展文化生活中的精神空间,以求得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设计不仅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的生存目的、生存环境、生存行为与生存条件的协调关系。有良知的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时需要加以考量的因素。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就可能被固定的职业和戒律所约束,只有把自己的世界观还原成社会人,把设计不只是当成一份工作,创意才不只是一项任务,生命才不会虚度。社会人是怎样的状态呢?社会人具备一切常人所有的情感要素。这样的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目光并不是只聚焦在产品上,还包含着对生命的洞察和热爱,对社会的理解和智慧,对问题的关注和参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要有终极关怀的情愫,有忧患意识,学会用设计赞美一切人性的美,弘扬一切人性的善。这是一切“以人为本”为宗旨的设计思维的出发点,这样,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在设计的过程中,影响设计思维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大众的审美趋向、客户的要求以及设计本身的一些制约等。作为一个设计任务的完成者,也是社会文化的缔造者,优秀的设计师会对社会上的设计文化思潮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设计应当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在设计的混乱与无度中浑水摸鱼,还是高举审美理性的大旗,为设计的社会审美舆论作正确的导向,这种反思当然源自设计师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设计又不应该只是为一小部分人的短暂物质享受服务,更应着眼于全人类的利益。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开始逐渐关注所有的社会群体,而不再仅是发达地区的富裕阶层。他们开始将自己的设计原则山立于泛人类的广义的生存之道上,而不再为那些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整个地球未来的人服务。他们的设计作品评判原则的中心正逐渐从物质层面的便利、快速、科技、耐用、舒适,转向精神层面的人文、自然、个性化、手工感,并试图引发人们长远的思考。设计师应具有环保设计的观念,这是现代设计师应有的良知和责任。进入新世纪设计师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艰辛,他们必须面对许多新问题:要关注产品设计一生产一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能够循环使用,把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环境指数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使更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设计是一种文化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它是在创造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它更是一种文化。不能仅仅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物质生活的发达程度来判断某种文化现象的“先进”与“落后”,更不能以我们自己的审美原则和审美习惯来评价与我们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因而,我们须对不同的文化保持一种尊重,用平等的而不是傲慢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因为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喜好的基础上,去评价异国文化,这样很容易趋向某种文化殖民主义,同样,如果用所谓的西方“先进”文化来取代和统一其他民族的文化,那必将是全人类的灾难。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要素组成的,但这三个要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比例构成、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却不尽相同。文化要素就是知识的要素。而知识与资源、劳动力等其他经济要素的区别,在于它不但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且随着人类掌握运用的不断深化,其价值不仅不会减弱,而且具有回报率不断递增的特征。所以,知识的提高又必然导致文化的发展,它们永远都成正比例的发展,它们的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实践证明,文化含量高、知识丰富,是推动社会经济的两大重要因素。因而,构建设计的文化支点,是一项先进的科学的系统工程。因为文化的核心是创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工业社会的制造业变成了智力型的工业,知识含量的日渐增多,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促使一些行业的设计方式及生产方式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设计艺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物质生产水平、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设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因为它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也体现商品社会中文化的价值取向,它倡导设计师开创人类生活的新方式,新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质量都要以大量的新颖的产品来充实。设计不仅是一种文化,它更是一种物化的状态,它是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的文化形式,而设计师就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者,他既要破除文化的神秘感,又要担负文化的使命感和神圣感。一方面,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设计本身也在创造文化。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语言(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在艺术造物活动中,艺术因素一种本质的要素,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将使这种造物更具文化的意义和深刻性。设计是一种创造创造性思维是由判断力、知识面、信息量等手段相支持才得以成立的,从设计创造的角度来说,感觉、信息的积累、知识与修养,再加上判断力,才能准确地把握好设计的创意。设计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是对事与物筹划过程中的一种创意的形成,它是所有物质方式中最接近意识的部分,它有多种呈现方式,它开始或许是稍纵即逝的灵感,最终是文稿或设计图。创意是长期感悟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设计的命脉,在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创造中,设计是一种智力资源,它以那些有着生动灵活的、充满新锐的创意,引领我们去触摸、去追求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温馨的色彩。韩国“小产品”中的“大智慧”韩国的小产品设计在表现上,往往注入了民族服饰的柔和线条及蕴含情感的强烈色彩。卡通化设计是韩国的一种混合卡通风格、漫画曲线、突发奇想与宣扬情趣生活的特殊设计方法,它把人们对享受人生乐趣的生活态度混合到了产品造型风格之中。这种设计风尚首先见于日用小产品和小饰品设计,后来逐渐地扩展到各种电子产品、家电产品的设计中。随着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和影视传媒的发展,卡通影视和漫画艺术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消费者的文化生活之中,运用卡通形象的设计手法成了产品开发的新趋势。韩国的现代产品设计上同日本“以小为美”一样,形态可爱,色彩鲜艳,表情夸张,充满想象力,并以风格温婉秀美而著称。这个饱受战争蹂躏、国家分裂的彪悍民族,能够将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东方哲学的神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而且体现出一种内敛、简练、和谐、雅致的东方文化特征。韩国的现代产品设计注重小型化,突破传统的束缚,并将现代设计元素、视觉语言纳入其中,在功能上突出实用者的便利与舒适,在造型、色彩与材料的运用上有诸多创新的亮点。想象思维设计艺术家的想象活动,往往是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通过以往的体验、记忆,运用各种手段,再将这些记忆组合,并从中产生新的艺术形象。因此,无论从事哪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