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推荐------------------------------------------------------1/6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doc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1.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诗中诗人表达了一个观点是:我言秋日胜春朝。(摘诗句中原话回答)(2)后两句通过描绘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1)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所以观点是:我言秋日胜春朝.(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答案:(1)我言秋日胜春朝(2)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点评】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考点】EH:怀古咏史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最新资料推荐------------------------------------------------------3/6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即: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答案:(1)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参考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3.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阅读.《潼关》是一首谭嗣同14岁时写的诗,该诗是七言绝句.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诗人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这首诗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描述能力.秋风吹散马蹄声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诗人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最新资料推荐------------------------------------------------------5/6里.(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分析概括.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答案:(1)示例: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2)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译文: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不知平坦为何物了.【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4.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2.漂泊在外的孤寂,深秋夜雨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