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如何处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所有的哲学派别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不理解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社会的定义及内涵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所谓社会,从外在形态上看,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从内在本质上看,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3我们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的产物。(一)唯心主义历史观、人本主义历史观和自然主义历史观•1、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共同本质,就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或者用神的意志来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认为历史本质商是“神定的一种秩序”,“神意”主宰国家兴亡。•或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认为“绝对观念”,绝对理性或人的观念、人的意志,尤其是英雄的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本质上是思想史。2、人本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性决定社会的本质、特性及其变化,人类的历史是人的本性—人性异化---人性复归的历史。人本主义历史观实际上是用抽象的人性解释历史,以人性作为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最高标准的历史观。•3、自然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即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认为社会与自然、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自然主义历史观看到了自然条件对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有夸大了这种作用,夸大了社会与自然的同一性。一、社会生活在本上实践的(1)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生产实践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决定回归影响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观念结构(2)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两对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争)3)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一)社会有机体含义•社会有机体: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复杂联系,整个社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系统。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1.社会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特殊物质体系——社会生命实体,是客观的、有形的、可感触的现实存在;2.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群体与个体、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有机体的含义社会群体个人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基本关系社会有机体的内在机制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精神交往生产实践经济制度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思想制度观念结构•(二)社会有机体的形成•第一,社会有机体形成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工具是个人之间联系的中介,使用工具的活动使人联合成有机整体。•第二,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们的交往活动中。•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交往的秩序和结构,形成社会制度体系。•第三、社会有机体的再生和更新机制•社会有机体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人自身生产以及社会有机体的基础;精神生产成为物质生活过程的升华物;人自身的生产既取决于物质生产的性质和水平,又受制于精神生产。•三、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一)生产力的构成•1、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标志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基础。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2、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1)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实践者。劳动能力: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能力。•(2)劳动者是生产劳动中的主导要素“活的劳动”即劳动者在生产力诸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生产资料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构成现实的生产力。•(2)劳动对象: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加工的物体。•劳动对象既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又是征服自然的程度的一种标志。•(3)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制约因素①劳动对象制约生产工具的水平;②劳动对象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劳动者只有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时才能构成现实的生产力。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1)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劳动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马克思称之为劳动的‘骨骼’和‘肌肉’。(2)劳动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以生产工具为主体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操作系统,以及与其相连的动力传动系统;②控制系统、信息及其传递系统;③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不属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3)生产工具是最基本的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历史性生产力的特性属人性(二)生产力的本质特征•1、生产力具有属人性。•生产力不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外、超历史的预成的实体,而是形成于人的活动之中、人能够直接掌握的生产力量,是人的实践能力。因此生产力具有属人的性质。•2、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有精神因素作用,但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心所欲选择生产力。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力量。•3、生产力具有社会性•生产力的运行离不开人的劳动能力,是形成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之中的实践能力的结果,包含着协作、分工等中间环节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力量。•4、生产力具有历史性•劳动以人的需要为其内在动因,而人的需要又是历史地发展的,生产力必然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和劳动的发展而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生产力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可能永远不变。四、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结构是社会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形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一)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产品如何分配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决定决定(二)生产关系的构成1、从静态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生产资料氏族成员平均所有奴隶主所有地主所有资本家所有全社会共同所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所有制形式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平等关系全人身依附关系半人身依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全部占有贡赋、地租利润按劳分配按需分配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决定作用2、从动态看(一)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人们运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分配过程:社会对产品的分配过程。•交换过程:人们相互交换劳动或劳动产品的过程。•消费过程:人们消费物质资料以满足各种需要的过程。•生产过程也称为社会生产总过程或再生产过程。生产关系的特征生产关系的特征历史性客观性•2、生产关系的特征•第一,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生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物质联系。生产关系不是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超历史的存在物,而是根源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第二,生产关系具有历史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生产关系经历了五种历史形态。生产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1、经济结构的含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2、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1)经济结构以一定的形式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使生产力的形成从可能变为现实。•(2)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并构成社会结构的现实基础。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二者的基本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三)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1、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阶级的本质阶级就是基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而形成的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2、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3、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非基本阶级基本阶级2、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资本家与工人小商品生产者自由民和手工业者小生产者•3、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首先,生产力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其次,私有制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社会前提。•再次,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的现实基础。•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一)政治结构的构成和核心•1、社会的政治结构含义•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的方式,它包括一系列的政治法律制度及组织设施,其中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2、社会政治结构的要素:•(1)政治法律设施:军队、警察、政府等国家机器;•(2)政治法律制度:以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为指导的国家制度、司法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3)政治组织:与政治法律制度相联系的政党组织、社团组织。政治结构的要素政治结构制度政治制度设施法律制度政治设施法律设施•(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1、国家的本质•国家本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独占的暴力机关和权力机构。•国家具有强烈面鲜明的阶级性。国家在实质上是政治概念、阶级概念,而非地域概念。国家和阶级一样,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A.国家的对内职能(1)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本阶级内部实行民主。(2)社会管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生活,组织经济建设。2、国家的职能(1)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的侵袭和颠覆。(2)调整国际关系,进行国际交流,参与国际事务。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B.国家的对外职能•3、国体和政体•(1)国体•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2)政体•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指的是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以实现自己的统治。••六、社会文化结构及其功能•“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的活动的结果,即人们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风俗习惯等“人化”的事物。•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仅仅指与精神有关的观念形态。•(一)文化结构与意识形态、文明形态•1、文化结构是指政治法律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多种意识形态的联结方式。•由于文化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所以,文化结构又成思想上的上层建筑或观念上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法律思想道德逻辑学政治思想宗教艺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语言学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文化结构•2、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可它又不等于社会意识•有人类就有社会意识,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与私有制、阶级、脑力劳动有密切的联系,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往往具有意识形态性,而意识形态又具有阶级性。•从与社会经济结构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