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1江苏省文化分区研究现状述评1.1单要素层面饮食、方言、民歌1.2综合层面1.3现状研究评价问题:(1)苏东海洋文化的逻辑层次;(2)江淮文化内部差异的问题;(3)金陵文化的逻辑层次;(4)江苏区域文化的上位对接。原因:视野过于狭隘,指标相对单一,必须对江苏文化形成机制作一个综合的广角分析。2江苏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两大水系两组文化中心三次人口迁移三大水域2.1两大水系2.1.1淮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河必然也是江苏文化分区划界的重要标志2.1.2长江长江是因“天堑”的切变作用而为江苏区域文化的重要分界线。2.1.3结论长江、淮河既是江苏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也是江苏文化地域的边界标志。而长江、淮河东西横贯江苏,把江苏省自然而然的分为三块,基本决定了江苏区域文化的宏观格局和大致轮廓。2.2两组文化中心2.2.1吴越文化2.2.2荆楚文化2.2.3齐鲁文化2.2.4中原文化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隠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5.2江苏县级行政区划与县域文化江苏文化格局荆楚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2.2.5结论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地处长江流域,随着吴、楚的强大而北上。同时,中原文化随着人口迁移而南下。由于距离衰减,江苏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四大文化中心的影响。四大文化中心反映了江苏的文化区位,影响和勾画了江苏的文化格局,同时,不同区域受不同文化中心、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区域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性格。江苏南部的吴文化是吴越文化的半壁江山,北部的楚汉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南缘,而中部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宏观上江苏南北文化特质鲜明,而中部南北兼容,形成两端分别为吴文化、楚汉文化,中间为江淮文化的“哑铃型”文化格局。四大区域文化是影响江苏文化格局的外在力量,其勾勒了江苏的文化区位,并为江苏区域文化溯源和文化性格解读提供了背景和线索。2.3三次人口迁移三次人口大迁移:“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结论人口迁移不仅促进了江南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且加快了江南的“文化转向”,从而改变江苏区域文化的性格特质和空间格局。通过人口迁移,两大地理界线和四大区域文化的影响成为现实,并通过时空耦合共同型塑江苏文化格局,而三次人口迁移则大致反映了近代以前江苏文化格局的形成路径和变迁过程。三次人口迁移表明,江苏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大体相符不是偶然的,而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结果。2.4三大水域黄河、黄海、大运河等重要水体对苏北、苏中区域文化形成、变迁影响深远,尤其对于厘清江淮之间的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2.4.1沂沭泗水系与古黄河2.4.2京杭大运河2.4.3黄海2.4.1沂沭泗水系与古黄河黄河改道使江北,尤其是苏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河决溢不仅颠覆了苏北的地理环境,也塑造了这一地区特有的文化,从而加剧江苏的南北分异2.4.2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不仅影响沿线城市的职能、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运河带来的频繁人口流动和多元文化交流,使运河沿线人们的心理积淀、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同其他地区均有一定的差异。“运河城市”的兴衰起伏自有规律,表现出特殊的发展轨迹。2.4.3黄海作为沿海省份,在长期的人海相互作用中,黄海使得江苏沿海县市海盐文化、港口文化、渔业文化等海洋文化不断发展。南北向的运河、黄海两大水体塑造而成的运河文化和苏东海洋文化形成苏中文化的两翼,两大水体的带状分布,折射并勾勒了苏中地区两大文化比翼齐飞的空间格局。2.4.4结论江苏区域文化明显的受到区域内“水域”的影响,不同区域兴衰起伏与区域内水域的作用和角色变化息息相关,打上明显“水印”。水环境形成区域文化发展的微观机理。不同的水环境,不仅使得江苏区域文化内涵不同,而且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也不同。吴文化的阴柔之美、淮扬文化的汇聚四海之气、楚汉文化的阳刚奔放、金陵文化的百折不挠和海盐文化的坚韧不懈是其地域表现。江苏丰富多彩的水文化形成流派纷呈、交织共生的美丽画卷,而南北差异明显的水文化特质形成刚柔相济的水文化格局。3江苏省文化区划的思路江苏文化区划的基本思路可大致概括为“三步走”:一是立足自然本底,分析文化格局;二是确定区划指标,明晰轮廓范围;三是选择合宜单元,集成综合区划。3.1立足自然本底,分析文化格局。自然环境形成文化发展的本底,自然环境特征决定了文化的基本格局。通过宏观的自然与人文因素分析,把握区域文化的格局与特征,梳理区域文化的逻辑关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对于中西部而言,山脉是文化区的重要分界线;对于东部而言,河流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水乡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影响最为明显。可以说,对于江苏而言,是水孕育了文明,是水支撑着历史发展。水形成的利与害,直接影响江苏社会经济的兴与衰。水不仅是江苏区域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变迁的重要生态背景和影响因子,而且是江苏文化的核心与本质。正是长江、淮河两大地理界线东西横贯而三分江苏,使得江苏宏观上形成“哑铃型”文化格局;而运河、黄海两大水体又使得江淮间形成运河文化、苏东海洋文化比翼齐飞的空间态势,并进而与金陵文化一起形成“哑铃”中部“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3.2确定区划指标,明晰轮廓范围。确定文化指标是文化区划中最关键的问题。国外多以语言(方言)和宗教为主导指标。而我国宗教观念及影响相对薄弱,宗教表征不及风俗显著。就江苏而言,民族组成与空间分布不明显,而饮食、方言、民歌、价值取向等区域差异明显,尤其是方言,有吴方言、江淮方言、北方方言3大方言区,其中,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分布于徐州市、宿迁市区和连云港的赣榆县、东海县的一部分。这种表述与分析层次清晰,且与全国汉语方言分区接轨,系属分明。因此,方言是江苏文化分区的主要指标和划界的重要依据。3.3选择合宜单元,集成综合区划文化区边界具有渐变性、模糊性,但文化区划需要明晰的边界,以便于相关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和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文化区划更应面向文化产业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而行政区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单元,也是文化区划的重要依据,其对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古代在确定政区界线时常常考虑文化因素,而且长期稳定的政区范围往往是文化区域的一个发生学标志。现在,地方行政设置更使区域文化越来越依附于这种功能性的地区划分。在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县是基本的行政单元,历史源远流长,边界具有稳定性、继承性,故在此以其作为基本区划单位。在具体区划中,参考方言区界线,进而根据分界线两侧的文化竞争力与辐射力强弱以及文化分布的空间规模大小进行分类归并,以保证县域完整性,实现文化区划与行政区划相一致,兼顾文化格局划分和文化产业发展。4江苏省文化区的原则与划分4.1区划原则江苏文化区划既要遵循比较一致的文化景观、相近的文化发展程度、相似的文化发展历程、文化地域分布基本相联成片、有一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化中心等基本原则,也要遵循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上下逻辑对接、价值取向相近、注重格局划分等原则,创新文化区划,以适应江苏实际和时代要求。4.2具体区划两个逻辑层次、五大文化区域:第一逻辑层次,江苏分为楚汉文化区、吴文化区、江淮文化区等三大文化区,进而在此基础上,把江淮文化区分为金陵文化亚区、淮扬文化亚区、海盐文化亚区等三个亚区,形成第二个逻辑层次。5江苏省文化区划的特点分析4.1抓住主导因素,注重综合分析4.2对接上位文化,易于文化解读4.3注重价值精神,抓住文化核心4.4注重格局分析,面向产业开发6江苏文化区划分的意义6.1.理论意义。历史地理学者周振鹤认为文化区的划分往往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归宿。传统文化地理学也许如此。今天,随着文化地理学的“经济转向”,文化区划逐步面向经济发展和文化开发,此时的文化区划已不是目的与归宿,而是一种手段和方式;不再是研究的终点,而是研究的起点。江苏省区域文化如何划分、命名,它们的形成渊源、地区辐射力大小强弱、区域文化的核心所在等是提升江苏区域文化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学术层面上,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然因素、人文条件的透彻剖析和文化区的科学划分,意欲重构江苏区域文化的宏观全景,反思和修正既往认识的不足,追求对江苏区域文化的更高层次的整体性新认知,以进一步深化江苏文化的宏观研究。6.2.实践意义“江苏文化”多样与创新---和而不同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