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诗歌鉴赏三步走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3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凝练含蓄言简意丰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4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补充省略!还原语序!重要词语!特点:(写诗)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6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茅茨:茅草屋带:环绕生:升起怜:喜欢期:约定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示范]第一步:看标题,定题材知大概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①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作品的感情基调;④诗歌的主要内容;⑤诗歌的题材。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1)《咏素蝶诗》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2)《鹊桥仙·七夕》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3)《征人怨》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6)《春夜喜雨》《邯郸冬至夜思家》第二步:看注释,挖掘暗示信息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注释的内容有:①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感情;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情感、写作风格;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④注解典故;⑤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第三步:看正文,把握诗歌要素1.理清诗歌结构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后次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后次四句抒情主词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2.抓住关键词句,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3)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1)抓情感语言。诗词中一两个字往往揭示情感。(2)抓结句。诗词的结句往往卒章显志。意象与情感月亮思乡、思亲;人生的园满、缺憾;幽静、美好杨柳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菊花高洁、隐逸梧桐凄凉悲伤浮云漂泊意象与情感杜鹃凄凉、哀伤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思乡怀亲之情、羁旅伤感、指代书信(4)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①交代了地点是在江中船上;②暗示了诗歌题材羁旅诗;③暗示了作者情感:旅途艰难,内心悲伤。①交代写作背景是“因受牵连被罢职”,暗示作者仕途不畅,感慨世事艰辛。②点明写作时间:“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暗示作者内心感情凄苦、悲辛。③“风用壮”属于难点注解,帮助理解诗句。①前四句写江上“恶风卷浪,湍急风猛,浪涛骇人”的景色,扣住“舟”中所见之景,情为景移,暗含内心的愤懑之情。②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身处空旷荒凉境地,表达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后两句为关键句,直接抒发内心感叹人世的坎坷、人生的悲痛,说不尽还家去国的有志难伸、壮志未酬的复杂感情。④诗歌写作者被罢官后,乘船离去,行进在江中时的所见所感。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人从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艰虞作结;前四句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四句流露志士的悲辛,借景抒情,情在景中,深沉悲壮,表达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示例]①前两句写“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的景色,既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的,又扣住诗题。“输”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②点明了诗歌的类别:;[古诗歌“三步阅读法”模板应用]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北山山水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介绍作者情况:,暗示了作者的心情王安石晚年在北山隐居闲适恬淡生机盎然拟人②后两句为关键句,描写诗人“久坐数落花”和“缓寻芳草”,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不愿归去。诗歌反映出了一种的意境,抒写了诗人的超脱情怀。③诗歌通过描绘北山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北山悠闲神离尘寰、心无挂碍闲适、无奈、落寞、孤独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②点明了诗歌题材:;①交代了写作对象:;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越台咏史怀古诗③暗示了作者感叹,抒发之情。世事变迁怀古悲今①点明写作对象“”表明作者登临凭吊的人物是越王,暗示了作者之情。越台叹惋忧伤②点明作者身份及处境:暗示作者感叹自己。不得志、壮志难酬人生①首联两句远写。越王故国群山环绕,虎豹雄关的险峻②颔联两句近写青铜巨兽在萧瑟凄清的秋风下,蒙霜含露,泣诉往事。江上暮鸦点点,背对残阳晚照回归老巢。采用手法表明________________。古今对比,生动形象。③颈联两句为关键句,由历史陈迹品评,抒发之情。④尾联两句是近景描写,抒发对昔日繁华。⑤这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寄托了作者的苦闷。风格苍凉悲壮,慷慨雄浑,富有气势,善于写景抒情。拟人时序变迁、人事代谢人物没落、逝去的哀婉之情英雄怀古悲今,感叹盛世伟人的逝去壮志难酬、抑郁不舒感慨(哀婉忧伤)鉴赏诗词莫要慌平心静气细思量先从标题来入手再借注解来相帮诗中意象要注意暗示形象和思想题干务必要精读一字一句不能放扣住词句来作答自己不要乱主张湖州歌(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释]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从题目来看:•(2)从作者来看:本诗表明写的内容是有关湖州的诗歌。作者是南宋的汪元量,并不出名。但我们知道他是南宋的诗人,就可以推测他的思想很可能是表达对国家命运衰微的的伤感-——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南宋的时代主题就是诗人们面对国家命运残破的伤感。•(3)从注释来看: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出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既然是在国家灭亡,而自己被押解北去的路途中所作,那么情感应该是表达自己面对国家灭亡的极度悲痛的心情。•(4)从诗句的情感语来看:在这首诗中,有两个情感字眼:寒,断。“寒”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了作者心情之冷清;“断”字则表明作者在国家灭亡后,面对已经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时,那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悲痛之情。(5)从诗句的意象语来看:这首诗歌塑造了这些意象:燕云,江水,夕阳,寒鸦,四百州。我们要仔细逐个分析每一个意象的内涵。首先,“望不到尽头的燕云”,表明作者知道自己要被押解到元朝的大都燕京去,他感到自己的命运就象那天边的云一样望不到尽头,无法把握。其次,“悠悠东去的江水”则表明作者感叹南宋国家已经灭亡,国运无可挽回就象东去的江水一样无法阻挡,而江水“悠悠东去”又象征作者面对国家衰亡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最后,“四百州”是南宋的故国之疆土,而现在南宋已经灭亡,面对这广阔的故国的疆土,作为一个深深的爱着他的国家的诗人,怎不肝肠寸断!再次,“夕阳”,“寒鸦”都是没落之景,南宋的命运就象这将要坠落的“夕阳”和将要归圈的寒鸦一样此时此刻的作者,面对如此衰败之景,怎么不更增悲情!谢枋得①《武夷山中》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提问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道试题有两个注释,第一个,交代了作者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其关键的信息点是“隐居”“绝食而死”,因为它们暗示作者谢枋得具有抗节隐居、忠贞不屈的节操。结合诗句“几生修得到梅花”,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梅花品格自比,他追求坚贞孤傲的人格操守。于是,(1)小题便可迎刃而解: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不屈的情怀。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园的思乡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故园、头白、注释“流寓”)找准路径,关联分析。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kuí)州瀼(ràng)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小结主要学习了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包括:看题目、作者、注释、诗句中的情感语、诗句中的意象语。其中注释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养成读诗必看注释并认真思考的习惯,必然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