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分工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自学)•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本章内容•国际贸易的基础(原因)•国际贸易的模式(流向)•国际贸易的规模(数量)•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均衡价格)•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国内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国际贸易纯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只要两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出现差异,就存在国际贸易的基础。根据RaveendraNBatra教授的见解,国际间商品相对价格的相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一、国际间的生产函数相同;二、国际间的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s)相同。国际贸易发生的条件三、国际间的消费型态(ConsumptionPatterns)相同。四、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函数(不存在规模经济)五、产品市场及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如果五个条件同时存在,则国际间的需求与供给相等,因而造成各国自给自足的价格(SimiliarAutarkyPrice)相同。如此各国便没有贸易发生。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当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努力使他们的英国同行相信自由贸易的优点时,首先斯密,紧接着由李嘉图简洁地阐述了这种方法,试图运用这种方法对国际贸易作出一种福利判断的努力很快导致对贸易起因的探讨。在他们努力为自由贸易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时,他们提出了贸易双方怎样从国际贸易中可能获益的简明的经典陈述。他们的经典理论在整个一个世纪影响着政策制定者,即使今天,我们仍把他们的理论视为一种更基本和更有说服力的贸易理论的唯一特例。——彼得·林德特绝对成本理论•各国由于自然优势或者获得性优势不同,从而生产相同产品的生产效率不同;生产效率不同导致单位产品的绝对成本不同,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存在绝对差异;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异使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国际贸易将促使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和各种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产量增加,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各国的消费水平都得到提高(即贸易双方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的理论逻辑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亚当∙斯密于1723年诞生在爱丁堡(Edinburgh)附近的一个名叫楷考第(Kirkcaldy)的小城。斯密自小博览群书,在十四岁时就进入了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University)学习。他选定了人文科学的方向,在逻辑、道德哲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成绩斐然。1740年,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闭门苦读了六年。由于某些政治事件的原因,斯密不得不于1746年回到楷考第。之后,他经常到爱丁堡作讲演,内容涵盖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这时,斯密开始对政治经济学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任教十二年,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即社会科学),颇受学生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为“俱乐部人”),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二至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在讲演中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并在其追求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充分自由……”1759年,斯密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道德情操论》。这部著作标志着他哲学和经济思想的形成。反封建的平等思想在他的学说中占据显著地位,他否定了宗教道德和“天赋道德情操论”,而代之以另一抽象原则--“同情心”。在《道德情操论》创作的过程中,内在的兴趣和时代的需要(发展格拉斯哥工商业)使斯密沉湎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在1762-1763年的讲稿里,他提出了一系列出色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讲稿的经济学部分中,已出现了在《国富论》中得到发展的思想萌芽。1765-1766年在法国巴黎期间,斯密批判性地借鉴重农主义学派,沿着英国传统的道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同爱尔维修结识后,斯密又将其关于新伦理的思想用于政治经济学,创造了关于人的本性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概念,成了古典学派观点的基础。斯密通过“经济人”这一概念,提出了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关于人的经济活动的动因和动力问题。而“看不见的手”这一提法实质上是把政治经济学置于科学之上,指出客观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斯密又把利己主义和经济发展自发规律相结合,提出了自然秩序这一概念。这是他放任主义政策的原则和目的。当他最后写作《国富论》之时,竞争自由是他的经济学的基石,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部《国富论》之中。1767年春,斯密回到楷考第开始写作。1776年3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Inquiryinto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即《国富论》)在伦敦出版并在其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著作中坚定地提出经济自由主义,重新定义了价值、劳动分工、生产过程、自由贸易、制度发展、天赋人权、政府的作用和资本的作用。亚当·斯密认为,一国的财富反映在其生产能力上,而不是拥有的贵金属。一个能让人们在其中自由地追逐自身利益的环境是最有利于生产力提高。所以,他宣传“自由放任”的政府政策,认为允许个人在法律、社会秩序允许的范围内,在尊重私人产权的前提下从事各自的经济活动,才能更好地增加社会的财富。政府的责任是消除那些妨碍市场“看不见的手”有效运行的障碍。•书中所提出的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很快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斯密将其渊博的学问、深刻的洞察力和别具一格的幽默贯注于这部著作之中。《国富论》无疑是政治经济学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著作之一。当时一位有名的学者指出,这不仅是一篇经济专题论文,而且是“一本描述时代的非常有趣的书”。•斯密成名后,曾在海关工作,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致力于精炼修改他的这部著作。1790年7月,斯密于爱丁堡逝世,享年68岁。•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分工能提高效率,改进技术,增加生产总量。例如:没有分工,一个人最多一天制20枚针,甚至一枚也造不出。如果有了分工,10人一天能制48000枚针,效率提高近百倍。•因此,每个人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获得分工的好处。亚当·斯密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性;交换产生分工;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分工的依据是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斯密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裁缝不必自己做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也不必自己缝衣服,而向裁缝买衣服。每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那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也是如此。亚当·斯密还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分工,创立了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advantage)。“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会遵循以下的准则,从不在家生产那些比购买的还贵的产品。裁缝不会试图自己做鞋,而是从鞋匠那里买鞋”“在每个私人家庭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不会是荒唐的。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给我们,那么,我们最好就用我们具有某些优势的行业中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向他们购买。”——亚当·斯密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每单位商品生产的劳动投入量布酒英国100120葡萄牙11080首先,按绝对优势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分工前分工后呢绒22·2酒22·375其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假定交换比例为1:1,再假定英国用一半呢绒与葡萄牙交换酒,那么,分工前分工后英国1呢绒、1酒1·1呢绒、1·1酒葡萄牙1呢绒、1酒1·1呢绒、1·275酒再次,如果两国维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英国只需用100人生产的一单位呢绒与葡萄牙交换自己需要的单位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一年的劳动。葡萄牙只要用80人生产的一单位酒与英国换回自己需要的一单位呢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30人一年的劳动。一国的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这是通过训练、教育而后天获得的优势。一国如果拥有其中的一种优势,那么这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高于他国,生产成本就会绝对地低于他国。绝对利益法则:一个国家应当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两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能够获利。小结值得想一想的问题•任何分工模式都能增进效率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广泛存在的国际分工,绝对优势理论能够解释吗?绝对优势理论隐含着这样的假设:互利贸易仅仅适用于两个技术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体之间,而不能解释两个技术发展水平或生产条件差异较大的经济体之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利益怎么办?这种担心一直存在于那个时代的英国人的头脑里,如果荷兰人在制造任何产品上都比他们更有效率怎么办?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首先阐明和论证的比较利益原则,是分析巨大“贸易利益”来源的基本方法。虽然早在各种文明的古老年代里,人们就已觉察到专业化的好处,但只是到了李嘉图,经济学中这一最深刻和最卓越的研究成果才被发现。——《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迈克尔·乔丹是NBA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假如他不仅球打得好,而且能够很迅速地修剪草坪,就意味着他应该自己修剪自家的草坪吗?乔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假设乔丹能用2个小时修剪好自家的草坪。在同样的2个小时里,他能拍一部运动鞋的电视商业广告,并赚到1万美元。与他相比,隔壁小姑娘杰尼弗能用4个小时修剪好乔丹家的草坪。在同样的4个小时中,她可以在麦当劳工作并赚到20美元。在这个故事中,乔丹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是1万美元,而杰尼弗的机会成本是20美元。请思考:这个例子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启发?•比较成本学最早是由托伦斯于1815年在《论对外谷物贸易》中提出,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加以完善和发展。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大卫·李嘉图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14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在交易所做事。后来,因婚姻和宗教问题与父亲脱离关系,自己经营交易所,干得非常成功,25岁就拥有了2,000,000英镑的财产。功成名就后,他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了自然科学;而斯密的《国富论》又引导他开始关注经济问题。最终,他在分析、批判前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提出的问题,将经济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李嘉图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著作,几乎涉猎了经济学中的所有方面,他首先研究的是货币。他在1809年1811年发表的几篇文章和几个小册子中,批判了当时的货币流通制度,并且拟定了一个实事求是的纲领,甚至提出要创立新的国家银行,显示了他极大胆的建议方式和极雄辩的著作能力。终其一生,李嘉图都以严谨的思维、数学逻辑性和精确性著称。他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发展了斯密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观点,即社会三个主要阶段最初收入的观点。他认为,地租只是从利润中扣出的部分,从而利润被说成是收入的最初的基本形式,而资本是收入的基础,即利润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这又是他在科学上取得的光辉成就之一。1817年4月,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该书包含了他丰富的经济思想,在经济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1819年,他成为一名议员,积极参与讨论银行改革、税收提议等问题,并成为了伦敦政治经济俱乐部的奠基人。李嘉图对国际贸易理论也有开创性的贡献。他对苏格兰和葡萄牙的外贸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原则,即后来所谓的比较优势原则。这个基本思想在后来被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