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二单元西方政治制度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_________》签署,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4)政治前提: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大宪章2.标志:1689年颁布的《_________》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3.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_______;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____________”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权利法案法治统而不治2.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______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____________,重新进行选举。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_______上台组阁。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____________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首相解散议会多数党代议制(2)英国国王是礼仪性的____________,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4)首相拥有____________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1)背景:随着____________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2)内容: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3)影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元首行政权工业革命四、意义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特别提醒】《权利法案》与王权变化《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财政及军事大权,只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但国王依然保留了很大的行政权力。后来,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图解历史】英国政府组织结构【概念阐释】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轻巧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1.文官制度:19世纪英国进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文官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也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普选制: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公民普遍参加国家代表机关选举的制度,就是普选制。在选举中,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由选民选出代表、选举人或代表团,之后由他们去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广大选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历史意义上,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民主选举来看,普选制指公民不论性别、种族、出生背景、教育年限等别的条件而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3.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二是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三是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命题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图证历史——《权利法案》【解读】《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英国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的特点,它既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矛盾的体现又是妥协的结果。【结论】《权利法案》的原则、内容(1)取消君权神授,议会高于王权:王权世代相传,但条件是服从议会,国王淡出政治。(2)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征收赋税或招募军队。(3)议会辩论自由,经常并定期举行会议。史料实证——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史料一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权利请愿书》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史料二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维基百科》【读史指导】(1)史料一反映了从中世纪到近现代英国宪法性文件、议会、王权等发展演变的历程,说明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特点。(2)史料二说明了创新的三种类型。英国制度发展中既有突破性创新也有渐进性创新。【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2)根据史料二,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近代的英国各有什么表现。【提示】(1)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2)突破性创新:君主立宪制;政党制。渐进式创新:内阁制。【史论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③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2)趋势从专制到民主“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人治到法治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选举权不断发展完善1830年,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选举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命题点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史料实证——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史料一在理论上,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英国的武装部队是“皇家部队”……——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史料二英国某议员话语:“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史料三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任命内阁成员和其他非内阁大臣,领导内阁……——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史料四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读史指导】(1)史料一说明了英王的地位,英王是权力的象征。(2)史料二说明了议会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3)史料三说明了首相的地位,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4)史料四说明了内阁和议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问题思考】(1)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须经国王任命,但要对议会负责。据以上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2)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运用以上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电影镜头反映的历史现象。【提示】(1)①英国国王虽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却是国家元首,因而内阁首相须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方可行使国家权力。②首相是由经议会选举出来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因而需要对议会负责。(2)议会投票产生结果之后,维多利亚女王再宣布对华宣战,这表明英国女王只是虚位元首,议会才掌握实权。【史论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唯物史观——辩证看待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史料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但英国民主的另一特色是渐进,这些不足后来都通过改革加以完善,比如后来的三次议会改革等。——据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整理【论点】(1)英国民主政治的积极方面:国家结构上实现了反专制行民主的建设,如议会和王权的变化。人民民主权力至上,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力,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保障。(2)英国民主政治的不足之处:此时的民主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范围相对比较窄,后来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考纲高考真题考查内容素养立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016·全国卷Ⅰ·T3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