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练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物第二次日考试卷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①某一个池塘边的一棵柳树②一片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成熟无翅棉蚜③一片农田中所有的普通小麦④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⑤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⑥某草原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A.①④B.②⑤C.③⑤D.③⑥2.(2010·淄博)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3.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生态系统B.群落C.个体D.种群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植物分层是由光照决定C.动物分层主要由水分决定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5.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6.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A.猫吃鱼B.人吃蘑菇C.青蛙吃昆虫D.兔吃草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D.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8.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A、生产者B、一级消费者C、分解者D、二级消费者9.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A.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差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10.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曲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C.种群增长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1.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专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主。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12.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A.人类活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B.人类活动会减缓演替的进行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D.人类活动会降低群落的丰富度13.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14.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是()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时间个体数ABCDE1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1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17.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18.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19.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20.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m321000m3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353600kg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④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A.①B.②C.③D.④21.下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②H占据3个营养级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④图中A、E⑤一旦G的数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⑤22.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A.15000B.16250C.17500D.7000023.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24.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C.因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25.下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2分)26.(14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头。A98B121C112D129(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是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下图曲线27.(12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下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3)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28.(12分)如图为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2)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4)蛇属于第______营养级。(5)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29.(12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瓶号处理1号瓶2号瓶3号瓶1各加入等量的水2不加河泥加少许河泥3不加金鱼藻加入等量的金鱼藻4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5置于相同光照下金鱼生存时间(天)31125(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1、2、3号,1、2、3号加等量的水,3号再加少许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样的金鱼、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表所示。(1)2号与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什么问题?(2)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不可缺少的实验是(3)3号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1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锥形瓶,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号锥形瓶作对照第二步: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