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论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作者:周雪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是语篇分析的方法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CDA侧重的是与语篇有关的社会政治问题,揭示意识形态中隐藏的权力、政治控制和支配的结构,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差别的政策等。文章综述了CDA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并列举了其中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贡献。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国内现状在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的学习与发展比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国内的学者才开始关注话语分析的这个批判性观点。其实,只有少数的研究人员(陈中竺,1995;辛斌,1996;徐立新,1999)一直在CDA这个领域工作。下面本文将介绍中国学术界的主要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所做的主要贡献1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以及发展陈中竺(1995)率先将批评语言学引入中国。陈中竺介绍了介绍了社会、哲学和理论基础以及一些经常使用的批评语言学分析工具。更重要的是,他介绍了CDA诞生以来最新发展趋势的五个发展时期。对于具体的研究,陈中竺分析了语言层面的传导性、形式、言语报告和专题选择,以及对这些方面的基础的三个元功能。并且得出结论,语言不是明确的沟通手段,也不仅仅是社会的反射。就辛斌而言,他也是引进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学者。其实,他在CDA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是最全面的的,特别是在新闻话语分析领域。辛斌(1996)介绍了涉及CDA领域诞生和发展的批评语言学,哲学和李璐基础以及分析工具,而对于他的具体研究,辛斌也研究了Hebom悲剧的报道,并提出了不同的报纸在同一事件中对新闻话语的对比研究。实际上,他在新闻话语的批判性观点的具体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如名词化、被动化、分类、情态以及言语转述等。近年来,辛斌主要关注的是分析新闻话语中的互文性。除此之外,他在具体分析中提出了对新闻话语的比较研究。他称语言学家应该比较新闻报道,然后很容易揭示或揭露隐藏在这些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此外,辛斌(2005)提出了两个新闻报道的案例研究,本研究涉及到语音报道模式的分析,并在新闻来源、报告动词、直接和间接话语等方面进行。对于辛斌(2002),CDA的关键分析方法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他还说话语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实践,其重点在于生产、分配和解释中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具体新闻话语分析中,他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话语中隐藏的意识形态。龙源期刊网除了辛斌和陈中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中国学者在CDA领域做出了一些贡献具有影响力。徐立新(1999)从四个报纸上对相同的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更为初步的分析,事件涉及印度核试验。有人发现这些报告的结构不同,意识形态可能会影响到解释的差异。戴卫华、陈玉云(2004)也对此类新闻话语进行比较研究。徐旭(2006;2008)通过将文化因素融入到话语中来解读CDA,为CDA提供了新的前景。李菊媛(2009)通过广告话语分析,重点探索和解读思想意图。王泽霞(2009)旨在探讨社会从社会功能角度建立思想话语分析模式的可能性。目的是说明意识形态和语言表现之间的联系。在中国,大多数语言学家都采用过渡性研究来解读和批评文学作品,揭示其文体特征,并证明传统的模式在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和主题方面是有力量的。举例说明:朱(1995)对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进行比较研究。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将这两部小说的及物性体现在了一起。一方面,两位作者对他们所居住的社会的不同态度分别通过过程类型的及物性的不同选择来证明。另一方面,物质和心理过程都被采纳为披露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作为语料库来源,李(2005)旨在发现不同流派是否会在及物性方面发现不同的选择。他发现,流派的识别与传递模式有关,而作为一种叙述性文本,以一种高频率的物质过程为特征。于(2006)对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这本小说进行了及物性分析,以展示史蒂芬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关系,展示了斯蒂芬是如何拒绝他的父亲,以追求自己的艺术家事业。陈(2006)尝试着揭示《在路上》中的各种语言特征的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并得出了结论:及物性分析有助于理解复杂关系。总之,在国内许多大家从及物性理论的角度,通过使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许多的语篇进行了研究。CDA和及物性理论在国内已经被实践研究,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结语作为话语分析的一个新分支,批评话语分析从很多理论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特别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如本文所阐述的那样,许多的中国语言学家将及物性理论应用到批评话语分析当中,并且这种实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总之,批评话语分析在本质上是对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来提高语言的敏感度,使人们意识到语言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以及揭示语言使用中的一些权力的不平衡的现象。参考文献:[1]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2]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龙源期刊网[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李美霞.西方语言学界话语类型研究述评[J].ForeignLanguageEducation,2004(1):5-9.[5]林亚军.Fairclough的话语观:引进与诠释[J].外语学刊,2008(5).[6]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0(4).[7]张德禄.语类研究概論浏览[J].外国语,2002(4):13-22.[8]朱永生.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驳与补充[J].英语研究,1998.[9]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周雪(1992—),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外语学院20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是系统功能语言学。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