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国外研究的阐述作者:周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8期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批评话语分析已经被很多的社会科学所采用,例如社会语言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等。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经常采用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transitivity)、语态(voice)以及情态(modality)等功能语言学中的理论工具进行分析。本文将介绍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国外研究现状;观点阐述作者简介:周雪(1992-),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外语学院20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11、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DA),是在英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一门关于语篇分析的方法的学科。在批评语言学家的理解中,对语言的观点和一些以往的科学家们所说的语言是透明的传播媒介的概念是不同的,他们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有其话语秩序,具体的语言分析要在特定的社会实践中进行。CDA则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分析一些大众语篇的特点来揭示语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以及社会权力的斗争。2、批评话语分析的国外研究批评话语分析被视为一种语篇研究的交叉学科理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批评话语分析学者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CDA关注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和政治生活中话语和文本是如何再现的,起支配作用的。语言中的社会力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CDA研究的焦点。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是由Fowler、Kress和Trew第一次提出的。十年之后,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这个概念,作为一个交叉学科,CDA着重研究的是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最初,CDA強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之间的研究。VanDijk认为语篇或文本是在结构和意识形态的选择中形成的。龙源期刊网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鼻祖,因为他开启了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和其他的语言学家相比较,Fowler对语言具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语言和社会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团体。在Fowler思维中,社会语言学是中立的在社会结构中是幼稚的;他指出真实的特别理论应该在语言中被体现出来,在不同的口语或书面语风格中可以表达积极的或消极的意义或是评价。VanDijk总结了传统的语篇分析和CDA之间的区别,典型的学术问题是理论形成或话语描述的问题,而不是相关的社会或政治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人们认识到语言的使用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CDA可以被解释为是用来探索语言对社会和大众思维方式的影响的一种方法。RuthWodak将批评话语分析定义为“以批评性观点进行语言学习的跨学科方法”,其目的是研究“语言行为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相关性”。语言因此是控制和沟通的工具,这是关于CDA典型特征的一般结论。Hodge和Fowler是CDA的创始人,他们在话语分析中建立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他们认为语言是控制公众行为的工具。CDA本质在找出公众经常忽视的隐藏信息。CDA利用最合适的方法和组合的方法来分析语言的控制力和说服力。经过十年的发展,80年代末,CDA在话语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普及。Fairclough是CDA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他认为语言或话语分析本身不应该结束,但必须在文本分析、话语分析以及社会分析三维关系中加以考虑,包括语言产生和解释过程。分析框架有Fairclough形成。他在批评话语分析中提出三个方面:话语结构的描述、话语结构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关系的解释,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说明。这些都是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3、总结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是对语言、权力和意识之间关系的研究,它揭露的是语言使用中的一些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和政治中的不平衡。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偏见、歧视以及对事实的歪曲,同时解释这些存在的社会条件和权力斗争的作用,进一步的提升大众对语言使用的敏感性、判断能力以及鉴赏能力。通过文章中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国内外现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分析都旨在揭露那些通过微妙隐晦的话语影响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现象,从而赢得大众的接受。希望本文中的国内外阐述可以对一些学者有些帮助。参考文献:[1]Fairclough,N.‘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andtheMarketizationofPublicDiscourse:theUniversities’[J].Discourse&Society,1993:4-133.龙源期刊网[2]Fowler,R.,B.Hodge,G.Kress,&T.Trew.LanguageandControl[M].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79.[3]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2ndedition[M].London:EdwardArnold,1994:372-376[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0(4).[7]徐立新.语言反映意识形态[J].外语教学1999(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