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推荐作品陶庵梦忆序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C)A.陶庵.(ān)屡罄.(yīng)罹.(lí)此B.蒉.(kuì)报纟希·(xī)苎.(zhù)C.藿.(huò)粝.(lì)米长·(zhāng)D.爽垲.(kǎi)梦呓.(yì)偶拈.(zhān)【解析】A罄:qìng,B纟希:chī,D拈:niān。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B.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如见故.人C.翻用.自喜然皆不足用.D.每欲.引决暴秦之欲.无厌【解析】两个“故”字都当“旧”字讲。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65994380(AB)A.秦人不意.赵师至此。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C.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D.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解析】AB都当“意料”讲,C意思,D心意。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381(D)A.尚视息..人世B.不能举火..C.因思昔日生长王谢..D.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解析】D是比喻,其它是借代。5.下列文中运用的典故,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黍熟黄粱B.车旅蚁穴C.邯郸梦断D.卢生遗表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382(B)A.本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张岱尽管在落墨时情绪跌宕起伏,但对于以上这些要点仍给予了冷静的关照。B.他以叙事为线索,巧妙地嵌入抒情与议论,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静深而又灵敏,实用而又好看。C.一般认为,张岱的文章凝练得有如“唐人绝句”,其间点染依稀,烟云灭没,给人以神思荡漾的奇趣。D.此篇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仍然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人读罢免不了要心驰神往,再三吟哦。【解析】以抒情为线索,嵌入记叙与议论。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65994383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D)A.当作如何消受..消受:忍受B.遥思往事,忆即书.之书:写C.不次.岁月,异年谱也次:按……顺序排列D.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别:另外的【解析】别:区别,不同。8.下列加点词,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A.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B.持向佛前,一一忏悔..。C.不次岁月,异年谱..也。D.以流传..后世。【解析】古:温暖柔软,今: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9.对本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B)A.前三句解释写作《陶庵梦忆》的原因,繁华过后心灵归于平静、空明,回忆往事,向佛忏悔。B.“不次岁月”“不分门类”则告诉读者本书内容排列无序,杂乱无章。C.“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将以前的奢华生活视为梦境一场,这是国破家亡导致的虚无的人生观。D.“城郭人民,翻用自喜”,引用丁会威的典故,暗示自己记录的是明代旧事。【解析】“内容排列无序,杂乱无章”错,应是告诉读者此书为随笔的体例。10.翻译下列语句。(1)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译文:!!!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这样的贵族之家),很好地享受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2)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译文:!!!以草垫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暖柔软的生活用品相对。###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导学号65994384武王使人候①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至?”对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武王曰:“嘻!”遽告太公,太公对曰:“谗慝胜良,命曰戮②;贤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诽.###...怨,命曰刑胜。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适令武王不耕而.###...获。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又以其恶告王,不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裸国,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弥子瑕见厘夫人,因也;汤、武遭乱世,临苦民,扬其义,成其功,因也。故因.###...则功,专则拙,因者无敌。国虽大,民虽众,何益?(选自《吕氏春秋·贵因》)【注】①候:侦查,刺探。②戮:暴乱。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百姓不敢诽.###...怨诽:指出过失。B.武王疾.###...行不辍疾:快,急速。C.是令胶鬲不信.###...也信:相信D.夫审.###...天者审:观测【解析】C项,“是令胶鬲不信也”中的“信”如解释为“相信”意思上讲不通,因为前面武王把实情告诉了胶鬲,并让胶鬲“以是报矣”,此处说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王一定会杀死他;由语境可以知道“信”应解释为“诚信,讲诚信”。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B.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C.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D.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按照句意可知,这句话是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禀报给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然后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可以抓句末语气词“矣”“也”,句式“是……也”。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武王多次派人刺探殷商国内的暴乱情况,但每次都没贸然出兵,直到知道殷商百姓敢怒不敢言时,才决定对殷商用兵。B.在殷商邪恶当权、贤德出逃,行军计划被胶鬲获知而使殷商有准备的情况下,周武王不战而胜商纣,根本在于善于顺应人心。C.武王进入殷都后拜见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后来赴约时却没有见到那个人。周公旦巧妙的猜度解释,消除了武王的疑惑。D.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善于顺应,依凭外物的人就会所向无敌,在这样的人面前,那些即使国土广大、人民众多的统治者,也会被打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并非不战而胜。原文有“至殷,因战,大克之”之句;虽然也有“适令武王不耕而获”的句子,是作者评论的话。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武王固知其无与为敌也。因其所用,何敌之有矣!译文:!!!这样看来,武王本来就知道纣王是无法与自己为敌了。善于运用敌方的力量,哪有什么敌手呢!###(2)人为人之所欲,己为人之所恶,先陈何益?译文:!!!他人(武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3)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译文:!!!至于约定了日期却不如期赴约,说了话却不守信用,这是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参考译文:周武王派人刺探殷商的动静,那人回到岐周禀报说:“殷商大概要出现混乱了。”武王说:“它的混乱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武王说;“混乱还没有达到极点。”那人又去刺探,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程度加重了。”武王说:“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贤德的人都出逃了。”武王说:“混乱还没有达到极点。”那人又去刺探,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很厉害了!”武王说:“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老百姓都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了。”武王说:“啊!”赶快把这种情况告诉太公望,太公望回答说:“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叫做暴乱;贤德的人出逃,叫做崩溃;老百姓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叫做刑法太苛刻。它的混乱达到极点了,已经无以复加了。”因此挑选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名,朝会诸侯时以甲子日为期兵至牧野,而纣王被擒获了。这样看来,武王本来就知道纣王无法与自己为敌,善于利用敌方的力量,还有什么敌手呢?武王伐纣到了鲔水,殷商派胶鬲刺探周国军队的情况,武王会见了他。胶鬲说:“您将要到哪里去?不要欺骗我。”武王说:“不欺骗你,我将要到殷去。”胶鬲说:“哪一天到达?”武王说:“将在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你拿这话去禀报吧!”胶鬲走了。天下起雨来,日夜不停。武王加速行军,不停止前进。军官们都劝谏说:“士兵们很疲惫,请让他们休息休息。”武王说:“我已经让胶鬲把甲子日到达殷都郊外禀报给他的君主了,如果甲子日不能到达,这就是让胶鬲没有信用。胶鬲没有信用,他的君主一定会杀死他。我加速行军是为了救胶鬲的命啊。”武王果然在甲子日到达了殷都的郊外,殷商已经先摆好阵势了。武王到达以后,就开始交战,结果把殷商打得大败。这就是武王的仁义。他人(武王)做的是人们所希望的事情,自己(纣王)做的却是人们所厌恶的事情,事先摆好阵势又有什么用处呢?正好让武王不战而获胜。武王进入殷都,听说有个德高望重的人,武王就去拜见他,问他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那个德高望重的人回答说:“您如果想要知道,那就请定于明天日中之时。”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提前去了,却没有见到那个人,武王感到很奇怪,周公说,“我已经知道他的意思了。这是个君子啊。他本来就采取不亲近自己君主的态度,现在又要把自己君主的坏处告诉您,他不忍心这样做。至于约定了日期却不如期赴约,说了话却不守信用,这是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他已经用这种方式把殷商灭亡的原因告诉您了。”观测天象的人,观察众星运行的情况就能知道四季,是因为有所凭借;推算历法的人,观看月亮运行的情况就能知道晦日、朔日,是因为有所凭借;禹到裸体国去,裸体进去,出来以后再穿衣服,是为了顺应那里的习俗;墨子见楚王,穿上华丽衣服,吹起笙,是为了迎合楚王的爱好;孔子通过弥子瑕去见厘夫人,是为了借此实行自己的主张;汤、武王遇上混乱的世道,面对贫苦的人民,发扬自己的道义,成就了自己的功业,是因为顺应、依凭外物的缘故。所以善于顺应、依凭外物,就能成功,专凭个人的力量,就会失败。善于顺应,依凭外物的人所向无敌。在这样的人面前,国土即使广大,人民即使众多,又有什么益处?四、高考热点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导学号65994560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