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方法第一章教练员的职责与职业行为规范马斯洛第一节、教练员的社会责任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列居世界第一位。二、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机动车驾驶员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2006年)违法行为011828897876306066410140023763超速行驶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违法占道行驶逆向行车违法会车酒后驾车200040006000800012000人数三、教练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作用第二节、教练员的职责和义务一、教练员的职业特点1、教学对象层次多样性2、教学内容专业性3、教学要求严格性4、教学组织特殊性5、教学过程风险性二、教练员的基本素质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良好的安全意识和驾驶习惯3、扎实的专业知识4、丰富的驾驶经验5、良好的教学能力伙伴式的教学风格√教练员的教学行为学员的学习效果平和地指出学员训练中的错误,并给学员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教练员的讲解和示范,领会动作的要领。与学员一起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给学员提出改进意见。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心情愉悦,有成就感,学习进展顺利。专制式的教学风格×教练员的教学行为学员的学习效果习惯命令学生做动作,如果不听话,会表现的很愤怒,甚至会以中断训练来威胁学员。感到很困惑,训练时更紧张,操作失误增多。缺乏耐心,对学员出现的错误通常严加训斥,却不分析出错的原因、不提出改进意见。心情变得沮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学习进展缓慢,失去对驾驶学习的兴趣。放任式的教学风格×教练员的教学行为学员的学习效果除保证教学安全外,对学员的操作训练不加干涉,缺乏相应的教学要求。在训练中缺乏目的性,不了解自己训练的进步程度,无成就感,失去对驾驶学习的兴趣。对学员训练中出现的错误不及时给予相应的提示,不提出改进意见。不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学习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三、教练员的职责1、重点培养安全意识车让人,让出文明;车让车,让出风格;人让车,让出安全。---人人相让,让出和谐交通。2、普及安全行车知识3、全面传授驾驶技能汽车驾驶教练员八要八不要一、要依法规教练。二、要科学有序,不要盲目混乱。三、要车况良好,不要病车教练。四、要安全设施齐全,不要留有安全隐患。五、要教过硬技术,不要误人子弟。六、要耐心教学,不要态度粗暴。七、要思想集中,不要随意放松。八、要传授良好道德,不要不良习气。教练员的八荣八耻以方法得当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规范教学为荣,以态度蛮横为耻。以认真教授为荣,以私藏不力为耻。以公正廉洁为荣,以吃拿卡要为耻。以技术过硬为荣,以行贿过关为耻。以语言文明为荣,以恶语贬低为耻。以合理分配为荣,以一己之欢为耻。以驾校品牌为荣,以抹黑集体为耻。学员的八荣八耻以技术进步为荣,以投机取巧为耻。以遵守法规为荣,以私自上路为耻。以尊重教练为荣,以违章操作为耻。以守时训练为荣,以不告而别为耻。以法律维权为荣,以暴力解决为耻。以脚踏实地为荣,以攀比务虚为耻。以拒绝行贿为荣,以行贿通过为耻。以正规拿照为荣,以充当杀手为耻。1、领会教学大纲内涵,满足教学要求2、保证学员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3、规范教学,确保教学过程安全4、尊重学员,创建和谐教学氛围5、服务学员,满足学员学习需求四、教练员的义务第三节、教练员的职业行为规范一、珍爱生命,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二、言传身教,培养学员的安全驾驶习惯三、诚实守信,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四、文明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第五章、教学方法第一节、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一、学员的心理特点(一)个性1、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带有一定稳定倾向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统一,也称人格。第一节、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一、学员的心理特点2、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等动力系统;心理过程,如认知、情感、意志等感受系统;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稳定系统.第一节、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一、学员的心理特点3、遗传因素和生理的成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生理基础,社会环境和教育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开始于儿童时期。第一节、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一、学员的心理特点(二)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1.需要与动机•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其中需要是前提,是激励人去积极行动的原因,也是个性倾向性的动力源。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人的需要是通过动机、兴趣表现出来的。动机,是人进行各种活动的推动力,犹如物理运动中力的作用。•动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动机还有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之分。•动机还有意识到的动机和未意识到的动机之分。2.需要与兴趣•兴趣是人认识上的需要和爱好倾向上的表现。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如果说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客观原因,那么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观原因。3.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一种比较稳固的、人的行为的核心动机。•信念是一个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某些法则、观点确信无疑,并准备为这些观点、法则而采取行动的思想倾向。信念不仅仅是理性的,它同时赋予一个人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情感,使人满腔热情地去捍卫和实现自己的信念。第一节、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一、学员的心理特点(三)心理过程1、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第一节、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3、当客观刺激物,比如,一则广告作用于我们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时,人的认识过程便由此开始了。它涉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在认识客观对象的过程中,也就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诸如,喜、怒、哀、乐等感受。人类的反映活动与动物界不同,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为此,就要提出目标,制定计划,并努力地付诸实践。这就表现出意志。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是心理过程。第一节、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四)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就叫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1、能力2、气质3、性格1、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1、能力•能力与智力、知识、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它和每个人的个性相联系。2、气质•气质是表现心理活动的程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1)多血质(活泼型)(2)胆汁质(兴奋型)(3)粘液质(安静型)(4)抑郁质(抑制型)(1)多血质(活泼型)•其特点是:感情产生迅速、丰富但不强烈,神经过程平衡而灵活,容易适应环境。动作敏捷,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反应迅速,适应性强,注意力好转移,具有明显的外倾性。有时不够稳重。•此类型为波动型,教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他扎实专一的精神,反复练习,逐渐增加难度。(2)胆汁质(兴奋型)•其特点是:感情发生具有爆发性,热情积极,直率刚强。动作迅速灵敏,精力充沛,但脾气暴躁、情绪易冲动,好挑衅,心境变化强烈,容易感情用事。具有外倾性。•教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激怒他,要有耐心,循序渐进。(3)粘液质(安静型)•其特点是:感情产生迟缓,不易外露,沉着冷静,稳重踏实。动作迟缓,不够灵活,沉默寡言,缺乏生气。他们能较好地克制自己,遵守秩序,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具有内倾性。•教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充分的耐心,给足反应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4)抑郁质(抑制型)•其特点是:感情产生缓慢,稳定持久,秘而不露。动作迟缓,拘谨胆怯,孤僻自卑。其神经过程是弱的,不能忍受太大或太小的神经紧张。情绪体验丰富,他们敏感,细腻,具有内向性。教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公开批评,多关心,多爱护,多鼓励。3、性格•性格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也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它有着多个测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态度特征。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请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请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请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请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影响你的命运。按性格的表现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亦称内向型与外向型。内倾型性格又可分为:•孤独型(沉默寡言、谨慎、消极、孤独)•思考型(善于思考,喜欢钻研)•丧失自信型(自卑、自责,有罪恶感)•不安型(消极、清高、小心)•冷静型(谨慎、沉着、稳重)。外倾型性格又可分为:•社交型(爽朗、直率、能言善辩)•行动型(说干就干,好动、易变)•过于自信型(轻视他人,过高估计自己)•乐天型(胆大、大方、不拘小节)•感情型(敏感,喜怒无常,易变化)二、学员的行为特点1、动作的控制与协调性2、动作的反应时间3、动作的准确性三、不同类型学员的教学方案•不同年龄学员的教学方案•不同性格学员的教学方案•不同性别学员的教学方案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应用常识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常识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应用常识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研究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差异;•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研究受教育者技能的形成及其规律;•研究受教育者掌握知识或技能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应用常识3、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应用常识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前苏联教育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年—1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二、前苏联教育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1918年至30年代末):(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奋力前进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三、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1、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起源:观点:关于学习动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关于学习过程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等;关于因材施教原则的“求也退、故也退;由也兼人,故退之”。但没有形成严密的知识系统,没有成为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