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与防治chap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与防治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2013.6地质灾害与防治2012年10月4日上午8时许,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与防治此次滑坡约5万立方米滑坡体倾泻而下,顷刻间淹没了山脚下的田头小学,并阻断小河形成堰塞湖。油房小学教学楼全部被掩埋,据查18名学生被埋在垮塌的教学楼内,另1户1人被掩埋。地质灾害与防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赶赴云南省彝良县山体滑坡现场,察看抢险处置情况,慰问遇难人员家属,考察受灾群众安置点,对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作出部署。地质灾害与防治温家宝指出,这次滑坡灾害警示我们,在山大谷深、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做好各种灾害的预防工作,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调查排险,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对涉及群众安全特别是孩子们安全的事情,一定要非常认真、非常仔细,把工作做深入、做到位。地质灾害与防治什么是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课程内容地质灾害与防治第一部分: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分级标准地质灾害成因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与防治灾害的基本涵义•1、灾害的定义•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1984):“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联合国灾害管理培训教材:“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地质灾害与防治•2、灾害的类型1.按成灾条件①自然灾害自然动力过程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受灾害影响的对象,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自然环境演化过程的一个“插曲”,连续、缓慢、累进性。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并导致人类社会失去稳定和平衡的非常事件。②人为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在自然界发生诱发的灾害;2.按成灾潜势①高潜势灾害:地震、洪水、飓风、龙卷风、海啸、火山②中潜势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旱灾③低潜势灾害:海岸侵蚀、霜冻、胀缩土、虫灾、生物灾害地质灾害与防治•3、环境灾害•史密斯(KeithSmith1996)提出了环境灾害的概念,他认为“环境灾害”术语涵盖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范畴,并将其概括为“极端的地质事件、生物变化过程和技术事故以能量和物质的集中释放为特征,并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不可预料的威胁及对环境和物质造成极大的破坏。”地质灾害与防治•4、灾害效应•1)原生灾害效应•灾害本身造成的效应。如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滑坡掩埋房屋、矿井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等。•2)次生灾害效应•主要灾害事件诱发的灾害性过程造成的,如地震造成煤气酿成火灾等。•3)后续灾害效应•往往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其中包括野生生物的绝灭、洪水造成的河道变迁、火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气候变化等。地质灾害与防治•5、损失•1)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灾害发生后立即产生的后果,如地震后建筑物的破坏情况、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多数情况下可用货币价值来衡量损失的大小。•2)间接损失•间接损失是指一场灾难中第二顺序产生的后果,如灾害引发的饥谨、疾病、生产萧条、失业增加以及精神伤害等。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其影响多是无形的,很难用货币来估量。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内涵•1.动力条件•地质灾害的动力条件为内、外力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伴随科技发展,人类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直线上升,充分显示了人类对地表形态和物质组成的巨大改造力量,其力量往往超越自然;因此人为地质作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利用。•2.后果•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破坏和影响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无人区的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不是地质灾害,往往会有利于人类的未来开发。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1、地质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2、地质灾害的周期性和随机性•3、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进性•4、地质灾害的群体性和诱发性•5、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6、地质灾害的区域性•7、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建设性”•8、地质灾害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9、人为地质灾害的日趋显著性•10、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切性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裂缝,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如此等等。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分级标准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的分级标准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地质灾害与防治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顺坡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面“整体”或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而滑坡。第二部分:滑坡什么是滑坡?地质灾害与防治滑坡发展过程地质灾害与防治•1、斜坡上岩土体的移动方式为滑动,滑体的整体性较好•2、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运动为主•3、有滑移面存在•4、滑坡作用多数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5、滑坡多出现在55°以下的斜坡上滑坡的特点地质灾害与防治•自然界中,无论天然斜坡还是人工边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滑坡形成的条件地质灾害与防治(一)地形地貌1、高陡斜坡通常比低缓斜坡更容易失稳而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与防治•2、山地的缓坡地段,由于地表水流动缓慢,易于渗入地下,而有利于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地质灾害与防治•3、山区河流的凹岸易被流水冲刷和淘蚀,当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缘坡脚被地表水侵蚀和地下水浸润,这些地段也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与防治•(二)地层岩性•地层岩性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中都可能形成滑坡,但滑坡产生的数量和规模与岩性有密切关系。地质灾害与防治•容易发生滑动的地层和岩层组合有第四系粘性土、黄土与下伏三趾马红土及各种成因的细粒沉积物,第三系、白垩系及侏罗系的砂岩与页岩、泥岩的互层,煤系地层,石炭系的石灰岩与页岩、泥岩互层,泥质岩的变质岩系,质软或易风化的凝灰岩等。•易滑地层是指岩性软弱,在水和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因强度降低而易形成滑动带的地层。黄土边坡红土边坡地质灾害与防治碎石边坡页岩、泥岩边坡地质灾害与防治•(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与滑坡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滑坡沿断裂破碎带往往成群成带分布•2、各种软弱结构面(如断层面、岩层面、节理面、片理面及不整合面等)控制了滑动面的空间展布及滑坡的范围•3、地震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原因地质灾害与防治•(四)水文地质条件•各种软弱层、强风化带因组成物质中粘土成分多,容易阻隔、汇聚地下水,如果山坡上方或侧方有丰富的地下水补给,则这些软弱层或风化带就可能成为滑动带而诱发滑坡。地质灾害与防治•地下水在滑坡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为•(1)地下水进入滑坡体增加滑体的重量,滑带土在地下水的浸润下抗剪强度降低。•(2)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静水压力对上覆不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降低了有效正应力和摩擦阻力。•(3)地下水与周围岩体长期作用改变岩土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引发滑坡。•(4)地下水运动产生的动水压力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地质灾害与防治•(五)人类活动•1、公路、铁路建筑地质灾害与防治•2、山腰开发与建筑地质灾害与防治3、水库建筑三峡大坝地质灾害与防治滑坡的诱发因素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与防治汶川地震地震触发了1万5千多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与防治堰塞湖地质灾害与防治堰塞湖是指山崩、泥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为地震、风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人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药击发、工程挖掘等。地质灾害与防治唐家山堰塞湖地质灾害与防治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坝堰塞湖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处,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库容为1.45亿立方米。坝体顺河长约803米,横河最大宽约611米,顶部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石头和山坡风化土组成,湖上游集雨面积3550平方公里地质灾害与防治唐家山堰塞湖形成过程(卫星照片)地质灾害与防治经会商认为,由于唐家

1 / 1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