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Design城市设计城市规划CITYPLANNINGREVIEW2011年第35卷第5期VOL.35NO.5MAY.201188【摘要】以无锡为城市案例,阐述了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框架和研究范围,提出以城市形态的演替追溯和城市特色的量化确定城市形态的核心价值;以街区高度和开敞度指标确立引导控制的数字化模型平台;以空间形态总体调控和六项专项规划深化调控建构城市空间的骨架结构;以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融入管理程序的规划实施。据此可明确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研究、空间整合、规划调控和导则编制途径,初步建立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并可使之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城市的需求。【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城市特色;数字化模型平台;导则编制;无锡ABSTRACT:WithWuxiasanexample,thispaperelaboratesthetechnicalframeworkandstudyscopeofcomprehensiveurbandesignandarguestoidentifythecorevalueofurbanformbyretrospecttoitssuccessionandquantificationofitsfeatures.Itpresentstoestablishdigitalmodelplatformbasedonblockheightandopennessindicators,todeveloptheskeletonstructureofurbanspacethroughtheoverallcontrolofspatialformandsixspecialplans,toimplementtheplanbymakingurbandesignguidelineandintegratingtheurbandesignofkeyplotintotheadministrativeprocedure.Inthiswaytheapproachesandmethodsofcomprehensiveurbandesignareestablished,whichcouldbefurtherexpandedandadjustedtoadapttotheneedsofdifferentkindsofcities.KEYWORDS:comprehensiveurbandesign;urbanfeature;digitalmodelplatform;makingofguideline;Wuxi1导言: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1.1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98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进入了快速城市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了一系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构,也包括了一系列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由于新的城市要素的介入、产业结构转型及功能提升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而城市的功能结构、空间环境、街廓肌理乃至社会空间等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面临着普遍性的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引导、控制管理和科学规划设计的新课题。以往我国的城市规划虽然关注到由于空间形态剧变而导致的城市环境恶化的问题,但对于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一直缺乏有效的科学判断方法和技术调控措施,导致普遍性的城市“特色危机”。总体城市设计的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到城市规划编制阶段中来,针对实际感知层面上觉得“协调有序”的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品质中包含的“文化理性”,如城市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艺术特色等目标,探询科学合理的、可具体操作的、同时又具有普适意义的研究切入途径和技术方法。1.2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总体城市设计,简言之是以城市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城市设计。其工作大致包括:研究市域内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城市的特色资源进行挖掘提炼,并有机组织到城市发展策略中,创造鲜明的城市特色;宏观把握城市空间格局和空间结构形态,对城市出入口、竖向轮廓、视线走廊、绿色开敞空间等系统要素提出整体控制对策;组织富有意义的行为场所体系、构筑城市整体和社会文化氛围。(1)城市风貌特色研究,包括对城市发展历程、山水环境和城市形象特色等方面的提炼和归纳总结。在城市的发展沿革中,山水人文等各要素对城市格局的变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总体城市设计的途径与方法*——无锡案例的探索王建国阳建强杨俊宴【作者简介】王建国(1957-),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阳建强(1965-),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俊宴(1976-),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修改日期】2011-03-24【文章编号】1002-1329(2011)05-0083-09【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8052、50878046);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R5-19)。APPROACHESANDMETHODSOFCOMPREHENSIVEURBANDESIGN:ACASESTUDYOFWUXIWANGJianguo;YANGJianqiang;YANGJunyan89总体城市设计的途径与方法王建国阳建强杨俊宴表1无锡城市形态的演替分析Tab.1SuccessionanalysisofurbanmorphologyofWuxi图时代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形态演替特征各阶段的特色要素公元前202年-民国初年依城发展(块状发展时期)城市建成区基本集中在2.5km2里的老城范围之内,城市交通主要依靠步行或舟楫,不超过半小时的步行范围。城市发展以城墙为限,以运河为轴,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发展缓慢,呈现明显的集中式发展。城墙限定城市发展空间,老城呈“龟背形”平面格局;运河成为城市空间发展主轴;老城内部水网与运河构成“一弦两弓九箭”格局。民国初年——1970年代末依城、沿河发展(轴向扩张时期)城市跨越城墙向外发展,运河是控制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铁路与干道平行运河,城市轴向纺锤形增长趋势明显。城市依托车站、码头等枢纽形成大片工业区。公路与铁路代替原先运河地位,成为主导城市发展的骨架。城市延伸到铁路北区域,城市呈现出“星形”的城市形态;南北长、东西短,长轴方向为运河方向。城墙的拆除抹去老城的记忆;新运河拉动城市轴向扩张;填河筑路使无锡老城丧失水乡特色;道路交通由步行走向车行;产业区沿河沿路带型分布;城市中心沿中山路南移,南禅寺成为重要标志景观。1980年代——2000年之前依城、沿河、抱山发展(圈层扩张时期)市区用地以“圈层式”模式快速扩展,以“跳跃式”模式集聚与扩散同步,城市工业用地迅速增加,开发区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新动力。城市建成区与自然环境之间彼此渗透交错的形态被改变,建成区逐渐包围山体,城市以一种“摊大饼”的方式发展。老城中心依然是密度最高的地区,城市基本上仍然是围绕着单一核心、以圈层模式向外扩张。运河影响减弱,陆路交通主导城市发展;内部河网相对保持稳定,道路形成“六横八纵”的格局;产业区呈团块发展;传统城市轮廓线发生变化,电视塔成为新的标志景观。2000年至今依城、沿河、抱山、拥湖发展(多核心酝酿时期)市区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的成熟期转变,城市化呈高速度、多层次发展,跳跃式城市系统结构逐渐形成。旧城改造工作逐渐展开,中心区提升为城市的商业商务混合区。主城周围片区的建设发展也从过去单纯的空间扩展,转向为选择城市在重点地段进行深入的建设。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乡辐射的公路网络骨架;产业区在东、西、北3个方向高度聚集并沿主要道路轴向延伸;多中心格局发展使城市标志性景观存在多种可能。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形象,总体城市设计要求分析其中驱动机制和影响重要度,凝炼城市特色,使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2)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包括山水格局、生态环境、区域与城市交通、土地经济等要素与城市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土地利用规划形式表达城市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如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关系的把握);城市结构形态(山水格局、区域与城市交通);明确山水环境与城市形象特色及城市不同建设区域形象特色。许多内容的研究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相衔接。(3)城市文化环境研究是总体城市设计的重要表现。任何城市都有其独有的社会文化氛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系统地表达,但却不难体会和感觉。总体城市设计从一开始就应着力于社会文化氛围的挖掘与创造,这是总体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其工作要点是结合空间形体环境载体来研究城市的社会文化要素和场所意义,如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城市标志体系、城市人文事件和市民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门户的系统布局等。1.3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手段总体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总体控制与引导作用手段,在技术方面需要处理比常规规划大得多的海量图形文件和三维信息数据。应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空间虚拟技术(VR)以及各种专业规划软件,可以显著提高总体城市设计在三维空间形态控制方面的力度、速度和准确度。通常,数字技术主要应用在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资源属性信息集取、空间分析、景观评估和三维建模研究中。其中CAD,Sketch-Up、Google和VR主要运用于城市形态实体建模和视点仿真,GPS主要运用于城市景观观察的动态研究,GIS则主要用于数据库建立、信息分析比较以及与现有城市规划数字化管理技术平台的衔接。因此,面对城市大尺度空间形态演化大规模、多层次、开放性、不确定性等诸多特点,需要在总体城市设计过程中分析和总结当前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规律性与主导动因,把握空间演化UrbanDesign城市设计城市规划CITYPLANNINGREVIEW2011年第35卷第5期VOL.35NO.5MAY.201190的一般性过程;同时承认城市真实演化背后的多种不确定要素的影响,进而通过适当数字技术分析的介入与相关动态模型的建立、模拟与调试,综合主客观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部分可融入城市规划操作管理的技术方法与成果,尤其是与规划管理直接衔接的中小尺度空间形态要素的控制与引导,形成对解决国内当前城市发展无序状态在技术层面上的理性回应。无锡是环太湖地区的重要山水城市,靠山滨水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具有一定图1对“山”要素的定量评价Fig.1Quantitativeevaluationof“mountain”element91总体城市设计的途径与方法王建国阳建强杨俊宴的代表性,对其总体形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同时无锡的城市发展交融了传统外延式扩展和组团跳跃式发展,其发展演替变化,是整个城市变化的集中体现,在无锡开展的实证案例研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可以在我国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机理和有序性控制优化等方面做出实施性的推广示范。2基础研究:追寻城市形态的核心价值2.1城市形态的演替追溯案例研究了无锡中心城区城市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与城、湖、山、河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城市形态的特色要素,城墙、运河、水网、道路、产业区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并划分了特征鲜明的4个历史分期(表1)。通过对无锡城市形态的演替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影响无锡城市发展的主要特色要素为城池、山体、太湖、运河、内部水网、陆路交通、产业区、标志性景观等方面。它们可进一步剖析凝练成无锡的城市特色。2.2城市特色的量化确定对无锡城市形态演替中的主要特色要素进行评价,将它们与建成区的空间距离、轴线、视廊、高度关系、数量、断面、比重等分项量化研究,并分析无锡历史文化资源点在各要素空间上的数量分布比较(图1)。根据各项分析,对应各特色要素,综合总量、年代、等级、密度、影响范围等几项影响因子做出综合比较。总体来看山、湖、城、河的历史文化分布和形态影响因子要优于其他各要素。因此认为:山、湖、河、城是无锡城市形态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是无锡城市形态的基本特色。无锡城市的形态基本上按照“自下而上”的模式发展起来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因素对无锡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历史上的无锡城呈现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空间布局形态,山、湖、河、城是这时期主要的城市特色,但在不同阶段,这四大要素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