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唐古文运动:是一种打着复古旗号的文章革新运动。提倡著文要恢复先秦两汉儒学传统,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这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这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代表作家韩愈、柳宗元。第一节文体文风改革背景一、中兴愿望二、儒学复兴三、政治改革第二节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一、唐代骈文的新变化:去赘典浮辞,走向平易流畅1、初唐“四杰”将慷慨不平之气注入骈文的创作之中2、盛唐运散入骈,以诗为骈①“燕许大手笔”张说、苏颋运散入骈②李白以诗为骈3、中唐陆贽代之以充分的散体文气二、文体改革的理论先驱1、初唐文人对骈体文风的批评2、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提出复古宗经的理论①萧颖士、李华的宗经复古论②独孤及的“先道德而后文学”论③柳冕的教化论④局限与意义A.局限:缺乏实践性品格B.意义:推进了文体改革的出现3、韩、柳的古文理论(1)内容①文以明道②“宜师古圣贤人”(《答刘正夫》)③“自树立,不因循”④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2)评价①积极意义A.具有与现实政治紧相关联的实践性品格;B.承认作者个人的内在情感在散文中表现的合理性,在主张“师古人”的同时又强调语言创新和风格个性化。②消极意义A.一旦脱离了产生的具体环境,作为一种普遍理论存在时,便会成为一种束缚,成为宣传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论依据,常常使得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充满道学气;B.个人内在情感与个性的表现与“道”的要求常常会出现矛盾。面对这种矛盾,韩愈在理论上还是把“道”放在首位。他一方面承认人的内在情感是文学创作成败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又试图把这些感情尽可能纳入合乎封建伦常的规范中。(3)理论背景:杂文学观念的回归所谓“杂文学”是相对于纯文学而言的。纯文学,指非功利、重抒情的美文;混美文与非美文为一的,我们称为杂文学观念。从杂文学始,到“文”“笔”之分的讨论,最后以“文章”合一终,散文的发展似乎在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回到了它的原点。这一现象,就文学自身的演进来说,无疑是一种倒退;但就杂文学观念在特定时期重建的意义而言,则是一种进步。因为这一观念蕴含着以复古为新变的充实内容,给予当时和此后的散文发展以深远影响。杂文学→文笔→文章↑←←←←←←↓第三节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一、初盛唐散体文创作1、陈子昂之前的创作:已较少浮词赘典,骈体多杂散语2、陈子昂的散文创作:间有骈句的散体3、从陈子昂至韩、柳的散文创作①从陈子昂开元末A.散文作者增多,散体领域扩大B.诗人之文成就杰出②天宝中期以后,文章由骈而散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二、韩、柳散文创作的开拓1、勇于创新,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①否定“文笔”之分,变“笔”为“文”②博采众长,自铸伟词A.语言韩愈既力倡“去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南阳樊诏述墓志铭》)和“体备”、“词足”(《答尉迟生书》)。柳宗元也力主搏采众长而自铸伟词,对遣词造句和文势的营造给予了极高的重视。B.技巧韩愈善于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2、以情为文,强化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使唐代散文面目为之一变韩文如长江大河,澎湃流转,以感激怨怼奇怪之辞,发其穷苦愁思不平之声,既变“笔”为“文”,又使“文”具备了源于现实的情感力度。柳文则如崇山峻岭,简古峭拔,立意精警。他的书信,充溢着椎心泣血的身世之悲;他的游记,渗透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之情;他的不少论说文“笔笔锋刃,无坚不摧”(林云铭《古文析义》)。三、韩愈的散文创作1、论说文①内容A.重在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B.重在反映现实,揭露矛盾,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篇章还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②特点: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排宕顿挫、感情激烈2、杂文: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3、序文:言简意赅,形式多样,感情充沛,真挚动人4、祭文悼念其侄韩老成的《祭十二郎文》尤具浓厚的抒情色彩。哀吊之文前人多用骈体或四言韵文写作,在整齐的格式中求得一种庄肃之感。而此文全无格式、套语,而且不像韩愈其他文章那样讲究结构。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自身之未老而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之辛酸悲恸;中间一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甘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切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体文相对于骈体文的优长。5、传记、碑志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等,叙事中或加渲染,或杂谐谑,也写得很生动传神。碑志早在汉代已开始流行,其主要特点是在不太长的篇幅内历叙传主德行、事迹,而多有谀美之词,久而久之,便形成空洞呆板的格套,令人读来生厌。韩愈所写75篇碑志中也有一小部分是“谀墓之文”,被人诟病。四、柳宗元的散文创作1、韩、柳古文理论之差异大体上说,柳宗元的散文理论与韩愈很相近。在评价骈文时不无偏激,在强调以道为根本时难免忽视文学的独立价值,但同时却也很重视文辞气势等艺术性方面的考虑。在文章具体表现方面,柳宗元的看法与韩愈有些不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柳侯祠(原柳侯公园)内柳宗元塑像(1)韩愈比较偏重于散文中情感的直接表露。而柳宗元则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表达方式。(2)韩愈比较刻意于语言、形式上的革新与创造,为了突现感情的力度,他常在语言技巧上下功夫,而柳宗元相对地更重视内在涵意的表现,不那么强调在语言的外现形式上下功夫。因此,他的文风偏于自然流畅、清新隽永,更能令读者回味。2、柳宗元散文创作(1)杂文柳宗元的杂文有两个显著的特征:①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②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2)寓言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三戒》借麋mí、驴、鼠的故事,写三件应该警戒的事情,用笔精到而细节刻划非常生动。其意在于讽刺那些“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殆于祸”(《三戒序》)者,但作为一种人生哲理,它的意义还要广泛得多。(3)传记、祭文柳宗元的传记、祭文也颇有佳作,传记如《段太尉逸事状》,祭文如《祭吕衡州温文》,其艺术成就完全可与韩愈同类文章相媲美。(4)山水游记①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②极善于用各种传神的辞句来写各种各样的山林溪石③极善于运用虚实相生、忽叙忽议的方法④汲取了骈文长处,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并且富于变化第四节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一、晚唐小品文晚唐小品有三个基本特点:1、篇幅短小精悍2、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3、情感炽烈,生气贯注晚唐小品的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二、骈文复兴与三十六体1、骈文复兴由于晚唐社会矛盾日趋突出,文人分化更加明显。有的仍热衷于政治,有的置身局外,冷眼旁观,但更多的人则走上消极颓废一途。胸襟既狭,视野复窄,寄情声色之乐,追求形式之美,于是骈文卷土重来,取早已内力不济的古文而代之,整个文坛再度为骈体文风所笼罩。文学史至此也发生了又一次大的回环,呈现出复归式演进的形貌。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