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概念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里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的本质1.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2.人们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范。3.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4.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健康管理师的基本职业守则:1.健康管理师不得在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歧视个体或群体。2.健康管理师首先应该让个体或群体了解健康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个体或群体自身的权利和医务。3.健康管理师在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健康管理工作时,应与个体或群体对工作的重担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个体或群体签订书面协议。健康管理的定义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宗旨: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特点:标准化、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健康和福利,减少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易化疾病早期诊断,增加临床效用效率,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1.健康与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重要的科学基础。2.属于可变因素;WHO指出,高血压、高血脂、超重及肥胖、缺乏体力劳动、蔬菜及水果摄入量不足以及吸烟,是引起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关的慢性病目前难以治愈,但其危险因素却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1.了解和掌握个体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个体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个体的健康,开展健康危险干预和健康促进是进行健康干预。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基本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疾病管理4、灾难性病伤管理5、残疾管理6、综合人群健康管理。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通过健康促进技术,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特点:(3个)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3、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1、教育2、激励3、训练4、营销。需求管理的概念: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和管理自己的小病。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需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影响需求管理的因素:1.患病率2、感知到的需要3、病人偏好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健康需求预测方法:1、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2、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疾病管理的概念:疾病管理是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强调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疾病管理的3个主要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是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迫切而巨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我国人口学特征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且有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发展不平衡,“未富先老”等特点。2、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的80.9%3、医疗费用急剧增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4、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前景?1、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控制投保人的的健康风险、预测投保人群的健康费用2、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人群健康状况评价、企业人群医疗费用分析与控制、企业人力资源分析等,均是为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竞争力的增强。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①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②指导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辅助临床决策③实现全程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管理对于推进医改工作的意义: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健康管理学科与专业体系、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基本形成;人才队伍基本满足机构与行业发展需求;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使健康管理相关产业成为国家的民生工程和新的支柱产业;最终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大国。健康管理与传统医学的关系: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用药,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疾病、恢复健康,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健康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在机构建设中应该把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特色技术、方法与手段融入健康管理服务中,中西医并重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与生产力管理:企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不是付出而是投资,建立人群健康管理路径,推动生产力,最终达到提升城市乃至于国家竞争力的目的。基本原理:系统性的收集工作场所人群健康状况、健康风险、疾病风险、疾病严重程度等信息,以及评估这些信息和临床及经济结局的关联性。测量方法:健康指标的监测、工作限制问卷。健康管理产业的实施原则: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系;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坚持体系机构与功能重组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研究和服务对象是人2、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3、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循证医学的概念: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诊断、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证据——随机对照试验,代表性成果——临床指南、临床路径。临床实验室检查主要内容:1、血液学检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3、生化学检验4、免疫学检验5、病原学检验。药物选择原则: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2、根据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3、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用药4、根据药物的价格或效应来选择用药。合理用药1、用什么药:明确疾病的诊断,有选择性的用药2、用药方法:途径、剂量、疗程3、不良反应4、个体化用药。药源性疾病的种类:1、甲型: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2、乙型:与人体特异体质有关,发生率低,死亡率高3、长期用药致病型4、药后效应型:激素、免疫抑制剂。健康决定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3.个人因素4.卫生服务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针对病因及相关因素,采取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健康人免受感染和发病。一级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二级预防:发病预防针对发病早期(临床前期),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病患。三级预防:病残预防,针对发病后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经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促进功能恢复、心理康复。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恢复劳动能力,延长寿命。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临床预防服务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服务的内容:1、健康咨询2、健康筛检3、化学预防。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指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因素在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及个体的危险因素,制定符合个体的健康维护计划。健康维护计划内容是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确定干预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查、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社区是指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区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以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广泛性2、综合性3、连续性4、可及性。遵循的主要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一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政府根据特定时期危害国家和公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次序,以及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筹资和服务能力)综合选择确定,并组织提供的非营利的卫生服务。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职业病定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和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存在(剂量)-效应(反应)关系3、群体发病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一般预后较好5、重在预防。基本卫生保健: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保健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保健的内容: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八项内容: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5.主要传染病的的预防接种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8.提供基本药物。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概念“到2000年世界全体人民都应达到具有能使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人人享有目标:1、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方便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和第一转诊设施的服务2、人人都积极参加自己及家庭的保健工作,参加社区的卫生活动3、各地都有基层的卫生保健组织,都能在政府的指导下,承担起服务范围内所有居民卫生保健责任4、各国政府都要对人民健康负起责任5、人人都享有安全的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6、人人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7、所有的儿童都接受了预防主要疾病的免疫接种8、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发病率到20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1980年的水平9、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和改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促进精神卫生10、人人都能得到基本的药物供应。人人享有指标:1、卫生政策指标:人人健康的政治义务;资源分配;卫生资源分配公平程度;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社区参与;组织体制和管理程序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及经济指标:人口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分配;工作条件;成人识字率;住房3、提供卫生保健的指标:保健可得性;物质可及性、经济和文化可及性;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基本卫生保健普及面;转诊制度普及面;卫生人力状况4、健康指标:儿童营养状况及社会心理发展;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促进卫生水平提高3、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服务。人人享有最低限指标1、政府接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得到政府认可,作为官方政策并承担义务2、人人参与已经建立或加强了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卫生保健计划实施的工作机构3、经费保证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投资于卫生保健事业4、重在基层有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基层地方卫生保健投资;5、公平分配资源分配公平,特别注重农村和边远地区6、国际义务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拨给发展中国家7、人人享有全体居民都能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安全用水、计划免疫、医药保证、新法接生)8、儿童营养90%新生儿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