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中学语文课件12职业中学语文课件一作者介绍二情感铺垫三欣赏研习四讨论探究五拓展延伸七小结作业六MV欣赏2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且去填词,遂落第。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葬之于南门外。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柳永44职业中学语文课件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455职业中学语文课件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5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本环节是教学的主体环节。对诗词的赏析主要是以读带讲,以研促读。通过反复朗读和研习,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6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雨霖铃》朗读7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一)音读全词——大珠小珠落玉盘整体把握——内容情感明心间1、音读是指达到了读音无误、字正腔圆、准确清晰等要求的朗读。全班朗读。2、概括上下阙的内容。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离别---写场景)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思念---写心情)基调:凄凉哀婉8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二)义读全词——间关莺语花底滑研习文本——寻微探幽赏技法义读是指自然流畅、语意传达准确完整的朗读,是朗读的基本能力层次。朗读时要做到停顿科学,重音、拖音合理。提示:根据语意和节奏,《雨霖铃》应这样断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9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研习上阕问题:1、上阙写场景,捕捉了哪些景物特点、按照什么顺序编织起来,写得这样情景交融、细腻生动呢?2.结句中有一个字,铺展有力。请结合上下阙作具体说明。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情状?10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1、上阙写场景,捕捉了哪些景物特点、按照什么顺序编织起来,写得这样情景交融、细腻生动呢?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写郊外送别所见、所闻、所感,图画黯淡、悲凉诵读提示:“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感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雨“初歇”则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忍别,“催发,表明不得不别,这主观意愿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诵读:“留恋处”宜缓读,“催发”宜急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情状?白描手法:有悲痛、有眷恋、又无奈……“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意”“此时无声胜有声”(艺术境界)诵读提示: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以上是实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接着,又怎样铺展一步以收束上阙呢?11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结句中有一个字,铺展有力。请结合上下阙作具体说明。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所写景物是想象之中的。一方面,紧扣上文的“无语”,接榫自然,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有实有虚,铺展有力;另一方面,这个“念”字贯注到下阙的描叙,手法上因情设景,结构上有结有领。诵读提示:要稍重、稍停,拖音小结:词的上阙扣住‘别”字写,由出行到“帐饮”,到“催发”,到,’执手”,到遥念,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苦痛。无论在写景抒情上都显得黯淡、凄清。手法上: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12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寒蝉长亭帐饮无绪泪眼相看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环境悲凉离别难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融情入景虚实相生)骤雨13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研习下阕下片主要是怎样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想象(虚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紧承上阙“念”而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更那堪”,翻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其悲甚于常情,多么难以忍受!诵读提示:要稍重、稍停,拖音“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起首一句“寒蝉凄切”。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14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评论家认为这三句“词中有画,景中含情”,你赞同吗?①词中有什么画?(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的晨风吹拂萧萧的柳树,一弯残月高挂在杨柳的梢头。寓情于景,意在言外。)②景中含什么情?(画面是出现在词人“酒醒”之后,他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经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词人此时,昨天晚上“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现在却是前路是前路茫茫,离所爱之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15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③感受画面色调。词人把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另外,“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晓风: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诵读提示:——“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16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景语?情语?作者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阔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没”,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这里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诵读提示: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17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思念苦•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以情带景情景交融)伤离别甚于常情愁意浓浓18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三)情读全词——芙蓉泣露香兰笑拓展迁移——联想生发悟其妙情读是指能准确恰当、较为生动地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朗读,属于朗读水平的较高层次。不仅要准确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注意语速和语调。尽可能运用音变、咽字、颤音等朗读技巧,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貌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先欣赏名家诵读,后全体自由诵读。19操作提示鼠标移至喇叭上出现播放控件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俞文豹《吹剑录》问题:你认为从以上形象的评论中(选择的不同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可以看出柳永的词有何特点?讨论后明确:具有轻柔凄恻的婉约美.具体表现:1.景物具有轻、柔、纤的特点。2.情感具有阴柔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婉缠绵。3.意境具有婉约之美。景为冷落的秋景,情为伤感的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别离之凄恻,情景交融。20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其他婉约风格的离愁诗词(1)“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4)“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6)“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周德清《朝天子·秋夜客怀》)(7)“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21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22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一、小结诗言志,欣赏诗词,应由诵读始。第一要读准,做到文从句顺,谓之音读;第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谓之义读;第三要披文入里,紧贴文本有感情的朗读,谓之情读。二、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词。23上一页下一页职业中学语文课件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