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理论是在“软实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既具有较深的西方理论背景,又具有很强的中国语境。因此,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既具有软实力理论强调传播途径和发力的“隐蔽性”又具有繁荣中国文化、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中国使命,既坚持了软实力所提倡的国际政治博弈工具的角色,又被扩展到国内文化建设领域。2.1.1概念提出“软实力”是从英文“softpower”翻译而来,也有学者称其为“巧实力”。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国际政治专家、前国务卿助理、哈弗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首次提出,因此奈也被成为“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从1989年出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开始相继撰写和发表了《领导的力量》、《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权力:从现实主义到全球化》、《美国实力的矛盾: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不能自行其是?》、《软实力:全球政治的成功之道》、《勒住升起的太阳:美国抑制日本成为全球性实力的策略》和《实力游戏:华盛顿的故事》[29]七篇文章奠定了软实力的理论基础。在全球化的形式下,在国际政治“一超多强”的态势下,约瑟夫·奈依据传统权力的特征、当前权力特点的新变化和在国际政治中超级大国美国在国际上领导权所遭遇的挑战三个情况给软实力下定义,他认为“软实力就是(在有目的地引导下)让别人去实现你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或结果”[30]软实力其实就是一种吸引力,在国际政治中通过影响他国的喜好,使他国自愿自觉地行动来达成本国的目的,而不像以往以传统的武力和经济因素为盾牌逼迫他国就范。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是由一国的文化吸引力、价值观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构成。通俗的讲,软实力就是依靠自身独特的吸引力,重塑他国的文化和社会观念,使其对本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在国际交往中,使得本国在不使用武力、经济等强迫手段的情况下,[29]金筱萍.美国学术界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第27卷第17期.[30]JOSEPHSNYE.SoftPower:TheMeanstoSuccessinWorldPolitics[M].PublicAffairs,2005:5,11.让他国自觉、自愿地去做本国期望他做的事情。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意。在约瑟夫·奈看来国家实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软实力”,一种是“硬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指武装力量、经济总量等可以看得见,可以进行对比的实力,而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可以影响人心的力量。但是软实力独自无法完成影响,必须和硬实力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战略目标。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源头,即“国家的文化(能够吸引他人的地方)、国家政策的价值(处理事务的标准和观念)和国家的对外政策(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31]。一个具有繁荣的文化,先进的政治体制和国际议程掌控权的国家将拥有强大的软实力,就可以在国际事务中掌握主动权,维护本国利益。一国的软实力还必须建立在强大硬实力的基础之上,一个经济水平较低,武备较弱的国家,无论其文化多么繁荣,政体多么民主都无法在国家格局中受到尊重,更没有话语权。所以软实力议题只有在世界强国之间或者区域强国之间进行讨论才具有更大的意义。软实力的源头较广,凡是本国对他国具有吸引的地方都可以形成吸引力,因此一国的生活方式可以产生软实力,政治体制可以产生软实力,甚至被归结为硬实力范畴内的军事力量,科技力量也会因其先进性和影响力而产生软实力。软实力的作用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单纯依靠硬实力无法很好的完成战略目标,必须使用软实力进行平配合。比如,在美苏冷战格局中,美国在前苏联周边遍设电台,用俄语24小时向苏联境内播放广播,鼓吹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一定程度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被称为“和平演变”。第二,使用软实力成本低,用较少的付出就会得到较大的回报。第三,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相互联系越发紧密,软实力作为一个有效调节手段符合各方利益。第四,在国家事务中,只需一部分硬实力的配合就可以产生震荡性的影响。软实力的概念充斥着西方实用主义的内容,即在国际交往中更好的维护本国的利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让对方自觉达成本国的目标,这就是软实力最大的作用。为达成这个目的,国家必须在文化、政治观念、国际规则和制度及良好的国际形象方面等多个领域加强建设,使软实[31]同[30]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国际共识就是“软硬兼施”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才能使国家在国际交往中无往不利。上世纪90年代复旦大学教授王沪宁将“软实力”理论首次介绍到国内,从此拉开了软实力理论“西学东渐“的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内迎来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到了软实力理论中的文化因素上,将软实力研究扩展到国内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领域。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并且成为执政党的执政纲领。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中再次提出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命题,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随后国内文化软实力研究不断升温。2.1.2内涵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32]文化软实力主要起源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两者都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软实力由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部分组成。在软实力的四个载体中,中外学者一致认为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在软实力其他的三个组成部分上,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的学者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因此国内学者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33]。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向上。国内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成分,使本[32]中宣部理论宣传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新华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第146页[33]唐晋.论剑: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式软实力(1)[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3页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的指导生产建设,必将极大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这都将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之上,其主要内容涉及“国家价值追求、道德规范及其氛围状态、民族精神及其品格水准、国民素质及其声望影响、社会理念、舆论系统、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文化理论与各种思潮”[34]、教育水平、科技水平、文化产业、传播媒体,等多个方面。从上述资源中,可以看出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外部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将是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将成为文化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力量表象形式。[35]文化的先进性不是以文化资源是否丰富,文明传承时间长短来决定的,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所倡导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第二,该文化能够接纳和吸收人类社会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能够让广大受众在其中找到“价值皈依和情感认同”[36]。第三,较强的文化传播能力。通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优质的高等教育水平、较强的科技实力等渠道向外界传播本国文化。第四,文化软实力的形成还需要一系列高效的载体,比如说本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卓有成效的制度建设、独具特色民俗文化、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高素质的民众,等。这些都是本国文化和理念的最好宣传,也不会引起他国太大的戒心,容易被接受。[34]王学俭,郭绍军.国家文化软实力之涵义:观点综述与反思辨析[J].理论与改革.2012(3)[35]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事务概念分析[J]文化艺术研究,2008.11,第1卷第3期[36]吴桂韩.文化软实力基础问题与发展战略新探[J].天府新论,2011,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