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阶段教学分析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阶段教学分析一、本专题的地位通过前3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学到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还能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二、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重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环境污染的治理;2、浓硫酸的性质;3、通过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整理归纳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加深对各物质性质的认识理解,掌握整理的方法。【本专题的难点】1、二氧化硫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性质的多样性;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3、相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4、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相同价态、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三、阶段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课时分配】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1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2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课时)【实验启示】(1)做SO2的水溶性实验时,可用干燥的矿泉水瓶收集二氧化硫,后加入少量水盖紧瓶盖,会发现矿泉水瓶被压缩,现象比较明显。(2)做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时,若品红溶液浓度太大,可进行稀释,但不要用自来水,由于自来水中含有氯气,会影响实验效果。(3)做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时,需向蔗糖中加入适量的水,以使硫酸水合时放出热量使反应体系升温,脱水后生成的炭能与硫酸迅速反应,生成“黑面包”。【单元教学建议】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1、教学建议:(1)对本节内容宜从物质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特性这三个角度去认识、理解。(2)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课本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要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做到使学生:①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②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③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3)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科学的价值,养成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当使用也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并加以合理应用,方可避免出现某些负面现象,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典型例题⑴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A.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B.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D.植树造林⑵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发生如下的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和还原剂是()A.2e-,H2SO4B.4e-,SO2C.2e-,Br2D.2e-,SO2⑶既使石蕊试液最终变为红色,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A.Cl2B.H2SC.SO2D.CO()⑷如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试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试液褪色。X和Y可能是()A.SO2、Na2SO3B.CO2、Na2SO3C.SO2、Na2CO3D.Cl2、Na2CO3⑸X盐和Y酸反应,可放出有气味的气体Z;Z跟NaOH溶液反应又得到X;Z氧化的最终产物为W,W溶于水又得到Y,则X和Y是()A.Na2S和H2SO4B.Na2SO3和盐酸C.Na2S和盐酸D.Na2SO3和H2SO4⑹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气体中的杂质(括号内):⑴CO2(HCl):试剂,离子方程式⑵CO2(SO2):试剂,离子方程式⑶SO2(HCl)试剂:,离子方程式⑷Cl2(HCl)试剂:⑺两份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各500mL,分别吸收1120mL(标况下)SO2气体,反应后溶液中分别有5.75g和7.10g溶质。求两份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硫酸的制备和性质1、教学建议:(1)对于硫酸的工业制法和教学,教师提供教学模型或实物投影,结合硫酸工业制法的流程进行教学,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言。(2)对于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的教学,教师进行演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师生共同总结。(3)硫酸的用途和硫酸盐的教学,可让学生自主学习。2、典型例题例1、浓硫酸具有如下性质:A.酸性B.强氧化性C.难挥发发性D.吸水性E.脱水性,下列实验或事实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将适当的序号填入括号中。(1)浓硫酸可作气体干燥剂。[](2)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3)棉布上滴上浓硫酸出现破洞。[](4)浓硫酸不能干燥硫化氢。[](5)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硫。[](6)浓硫酸可以制取氯化氢气体。[](7)浓硫酸不能制取碘化氢。[](8)铁片投入浓硫酸中不溶解。[](9)热的浓硫酸中投入银可溶解。[](10)清洗浓硫酸罐见明火易爆炸。[](11)胆矾遇浓硫酸变白色。[]例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S和浓H2SO4共热;b.S和NaOH溶液共热生成-2价和+4价硫的化合物;c.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d.硫粉和炭粉共热。例3、蔗糖是白色固体,分子式是C12H22O11,在高脚烧杯中放入蔗糖,加入蒸馏水少许,再加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可并有大量酸雾形成。试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例4、欲配制60%硫酸(密度为1.5g/cm3)300mL,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的体积为多少毫升?两种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多少?例5、已知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K2SO4杂质,为了除去K2SO4杂质,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KCl样品溶于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2)向溶液中滴入K2CO3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时;(3)向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至不再产白色沉淀;(4)过滤,将白色沉淀滤出;(5)向滤液中滴加稀HCl,边滴加边振荡至不再产生气体;(6)将滤液蒸干,得到晶体;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为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例6、测知由Fe2(SO4)3和FeSO4组成混合物中含Sa%,则其含铁量应为:[]A.(100-4a)%B.(100-2a)%C.(100-a)%D.(100-3a)%例7、两个烧杯中各加入相同体积的3mol/L硫酸,置于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调节天平使之达到平衡。向一个烧杯中加入10.8g铝,向另一个烧杯中加入10.8g镁。问反应完毕后,天平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试根据计算进行分析。例8、取0.15L未知浓度的浓硫酸,加入铜片后加热,使铜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定容为1L。取出定容后溶液50mL,加入还原铁粉7.00g,充分反应后共生成气体1.68L(标准状况),溶液下部残渣质量为3.04g,所得溶液是FeSO4溶液。计算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例9、在过量的氧气里燃烧1t含SiO2的黄铁矿,残余固体质量为0.8t。若生产过程中有2%的硫损失,则生产490t98%的浓硫酸,理论上需要这种黄铁矿多少吨?硫的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教学建议:本课时的重点是通过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整理归纳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加深对各物质性质的认识理解,掌握整理的方法。难点是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要求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单质硫的主要性质,了解各种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以及它们的氧化性、还原性,从而能够形成知识网络。加强常见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训练。(2)典型例题:例1、在H2S、Na2S、Na2SO3、SO2、NaHSO3、浓H2SO4等几种物质中,只有氧化性的是,只有还原性的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例2、下面是常见的一些含硫物质的转化关系图,请同学们写出实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例3、有两种白色钾盐(正盐)粉末A、B,加入稀盐酸后分别生成无色气体D和E。D和E通入氢氧化钡溶液都能使其变浑浊;D、E通入品红溶液只有D使其褪色;D还能使溴水褪色生成两种酸的混合溶液。请写出两种盐的名称:A为,B为。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A+H2SO4:;E+Ca(OH)2:;D+Br2+H2O:。高一化学必修1阶段教学分析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阶段教学分析一、本专题的地位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角度看,通过前面三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再通过本专题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使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更全面,更系统,能基本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从而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奠定了基础。本专题的内容比较丰富,把本专题放在必修1的最后,使学生能有效地应用一般的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并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的掌握起了重要的巩固作用。本专题的内容比较感性,学生不仅能学到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化学物质的有用并形成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观点,进而使学生树立科学地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及辨证地看待物质的科学思想,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好题材。二、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本专题的重点】含硫、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本专题的难点】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三、阶段教学建议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课时分配】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1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课时)、硝酸的性质(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1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单元教学建议】1、“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教学建议:(1)本节课重点是通过对自然固氮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NO和NO2的性质及转换关系。具体可以从氮对生命体的意义入手,联系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进一步拓展氮的固定(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通过对氮的固定的学习,掌握NO与NO2之间的转化关系来强化重点,并引导学生从中心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元素观”和“转化观”。(自然固氮的过程可以借助于实验室模拟“雷雨发庄稼”的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可以通过图片介绍人类各种工业活动,如氮肥生产、冶炼金属、汽车行驶产生大量氧化物进入大气从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如何采取措施解决。(2)典型例题:ⅰ、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之比为()A3:1B1:3C1:2D2:1ⅱ、下列四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①NO2∶O2=2∶1②NO∶O2=2∶1③NH3∶O2=2∶1④NO2∶NO∶O2=1∶1∶1,将分别盛满上述各种气体的容积相等的四支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最后试管内液面由低到高顺序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建议:(1)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现象的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氨及铵盐的典型的化学性质。具体可以从介绍氨气的发现和合成入手,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接着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氨和铵盐的性质,最后通过对氮肥的介绍引出氮循环的重要作用。在整个教学流程中通过对比氨、氨水、铵盐的不同,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对比、联想的学习方式;设计一些联系生活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兴趣。铵盐的受热分解以及氨气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图不需要拓展。(2)典型例题:ⅰ、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浓氨水(密度<1g·mL-1=和浓NaOH(>lg·mL-1),各取50mL分别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稀氨水质量分数为a%,稀NaOH质量分数为b%,则a与b关系正确的是()A.a>bB.a<bC.a=bD.不能确定ⅱ、限用一种试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