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笔记(李侃)笔记中国近代史笔记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清朝的衰落1经济: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发展缓慢。2政治: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3军事:军队也很腐化,武备废弛。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拥有八旗军22万和绿营兵66万。但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以腐败不堪,军官不理营务,克粮冒饷,花天酒地。士兵不勤操练。至于沿海的水师,大都老弱无用,战船多半都是用薄板旧钉锭成,遇击即破。这样腐败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战前的世界: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2西方的殖民扩张:“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对中国及东方各国怀有野心。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割让舟山附近的岛屿与广州附近的地方,减轻税率等侵略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除英国之外,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亦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俄国则致力于对中国领土的扩张。17世纪中叶,武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订立了《尼布楚条约》,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两个条约规定了两国东段和中段边界。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我国领土,相继吞并了西部哈萨克和北部哈萨克。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疯狂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1.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和中外贸易①闭关政策:A.内容:“闭关政策”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B.表现: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出口通商的种类和数量。四关贸易: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公行制度:洋行-公行-十三行:官方特许的垄断性商业组织;严格限制外商在华居住、行动。C.目的:防止汉人的反抗,其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的限制“朕临御多年,当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康熙)D.原因:⑴防止郑成功等的反清力量,害怕西方殖民者与汉人勾结威胁自己的统治;⑵对付西方殖民者的骚扰;⑶思想上保守、夜郎自大,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根本不需要外国的东西,对外贸易可有可无。⑷经济上的自然性对闭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E.评价:是在当时世界已经进入到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中国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一定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到中国的情况下。清政府顽固地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它不是顺应时代潮流,而是逆时代潮流而行,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危害甚大。它保护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妨碍了中国人学习西方、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更加助长了清朝统治者的顽固保守,不求进步力求维持现状的反动思想。②中外贸易:中外贸易逆差,以英国为例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在18世纪的100年中,英国输送到中国的现银达两亿多元。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正当贸易方面,每年仍出超达二、三百万两白银以上。长期以来,英商就是以大量白银弥补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一直想扩大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市场。但问题是英国本上输入中国的商品中没有一样是中国人欢迎的。英国最早输入的王牌货是毛织品,但东印度公司在1800年前向中国贩卖毛织品一直是亏本的。这一点外国资产阶级也供认不讳:“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毛织品贸易,这个词必然是‘失败’”。东印度公司运来中国的第二宗货物是金属品,以铅料、锡料、铜料为主,还包括少量的金属制品如刀子、钟表等,但销路有限,有时还亏本。惟一能保证获利的是从印度运来的棉花,但数量不大,因为这与英国本国新兴棉纺织业的需要相冲突,不能全部解决中英贸易上的逆差问题。2.鸦片泛滥及对中国社会的腐蚀作用总:18世纪上半页,鸦片开始作为毒品输入中国。最早由葡萄牙、荷兰商人输入,18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成为最大的鸦片贩子,19世纪大量泛滥。①主要原因: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获取高额利润,坚持进行鸦片走私贸易,极力破坏中国的禁烟法令。②好处:A鸦片贸易能够给鸦片贩子带来高额利润。B是英国获取巨大财政收入和推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重要手段。③中国因素:鸦片贩子破坏中国的禁烟法令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与中国的腐朽堕落有直接关系。④后果:A在精神上、生理上,广大中国人民受到了极大摧残。B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影响。C进一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3.林则徐领导下的禁烟运动和虎门硝烟①人民的呼声鸦片泛滥的最大受害者是人民,他们对清政府的明禁暗弛表示不满,受害最大的地区是广东,很早人民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1838年12月12日发生的广州万人大示威,清政府保护侵略者镇压人民的策略这次大示威是人民群众反抗侵略者的表现。②清政府内部驰禁派与严禁派的斗争(1836-1838)⑴驰禁派:驰禁派代表清王朝中腐朽的大地主、大官僚阶层,他们与鸦片贸易存在密切的厉害的关系,他们不愿意放弃在鸦片贸易中所获得的丰厚的经济利益,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明禁暗运。首先由许乃济提出禁烟效果不好为由,变通它法:A将鸦片变成一般商品B禁止官兵吸食C允许内地种植。他的论调是着眼于堵塞白银外流解决封建国家的财政困难,其意符合外国鸦片贩子和本国各种牵连的要求,这种论调是与中国人民为敌的。⑵严禁派:严禁派代表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他们看到烟毒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和对封建国家造成的危机,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主张严禁鸦片。罪有代表的是黄爵滋的上书,他认为过去禁烟成效不大是因为官吏不力。他认为应采取“重治吸食,严禁鸦片”的主张。⑶道光:林则徐给皇帝的上书中有“若犹泄泄视之,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道光皇帝的态度由摇摆不定转向强硬。③禁烟斗争⑴林则徐反对侵略的策略思想A.动员人民群众与侵略者起来进行坚决斗争。林则徐在沿海发现当地人民对侵略者十分忿恨,民心可用,但是他在组织团练上,要由开明绅士来组织。在组织水兵、壮兵时要“驾驽必须得法”。B.对侵略者要劝之以理,诫之以威。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认为禁烟是正义的,他也认识到禁烟不能局限在说理范围内“英人欺弱畏强”又增集兵炮,加强海防C.区别对待,以夷制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都以各国的利益出发,林则徐采取“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口号。目的是分化瓦解侵略者以减少压力还提出“苟以悔改,尽许回头”的口号。D.待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根据双方力量对比提出的,因为英国有各种武器,相对其武力较弱,而不能与英军打突击战。总;这些思想大都代表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策略思想,,大多没有实行。⑵英国阻止禁烟的手段A.包砒烟贩,阻挠禁烟B.违抗具结,通过美国烟贩更加猖獗C.故意制造纠纷,进行战争挑衅。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沿海官兵、人民)1.穿鼻海战: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之间在虎门南面穿鼻洋海面上的战斗。清道光十九年五月林维喜事件发生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S226;义律既抗拒交出林案正凶,又阻止英船自愿具结。清钦差大臣林则徐于九月十七日下令,严索林案正凶,限令英国商船3日内,或具结入口,或开回本国,不得滞泊伶仃洋面。此前九月初九英国商船“担麻士葛”号,不听义律乱令,前来具结,保证“永不夹带鸦片”,随即被引入黄埔,进口贸易。林则徐本着“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保护其安全,并传见船主弯喇,面加奖励。这为正当贸易的英国商人开一先例。九月二十八日,又一英国商船“撒克逊”号(船主当啷)也遵令前来具结。义律恼羞成怒,即派“士密”号(又称“窝拉疑”号)和“华伦”号两兵船于中午赶至穿鼻洋,阻止正报关入口的“撒克逊”号。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正欲向前查究,“士密”号竟先开炮,前来攻击,衅端遂开。关天培遂令本船兵弁开炮还击,并挥令后船协力进攻。英国侵略者挑起的穿鼻洋海战爆发。关天培亲自挺立水师船桅杆前,拔腰刀督战,厉声喝称:“敢后退者斩。”适有英船炮弹飞过桅边,剥落桅木一片,从关天培手面擦过,皮破见红。关天培奋不顾身,仍复持刀屹立,又取银锭先置案上,有击中敌船一炮者,立刻赏银两锭。其本船所载3个铜炮最称得力,关天培督令弁兵对准“士密”号连轰数炮,将其船头(粤人呼为头鼻)打断,船头数十人纷纷滚跌入海。水师提标左营游击麦廷章,督率兵弁,连轰两炮,击破“士密”号后楼,英兵亦随炮落海,左右舱口,间有打穿。“华伦”号畏不向前,未致受伤。激战约一个时辰之久(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士密”号帆斜旗落,且御且逃,“华伦”号亦随同遁去。清军水师3只兵船受击进水,兵丁死15名,伤数十。这次战争,清军由于遭到突然袭击,英军武器又占优势,所以损失较大。尽管如此,仍奋勇抗击。林则徐在十月十六日向道光帝的奏折中说,关天培奋勇督战,士兵英勇抗击。“收军之后,经附近渔艇捞获夷帽二十一顶,内两顶据通事认系夷官所戴,并获夷履等件,其随潮漂淌者尚不可以数计。”道光帝阅后朱批:“可嘉之至。”2.内阁会议:1839年8月初,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主张立即发动侵华战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政策。鸦片战争前的1837至1838年间,英国正处于第二次经济危机之中。为摆脱困境,转嫁危机,英国资产阶级加紧对外扩张。1839年10月1日,英国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并决定武装侵略中国。1840年6月,乔治&S226;懿律率领由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后增至15000人)、大炮540门组成的“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开普顿等地到达中国广东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三、战争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840.6-----1841.1《穿鼻草约》①过程:自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月下旬清政府对英宣战之前,历时约7个月。在这个阶段,英军实施封锁珠江口、占领定海、北上天津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就范为主要内容的侵略方案;中国方面除广东积极备战外,总体上持消极抗战的态度。由于道光皇帝采取“羁縻”政策,林则徐、邓廷桢等抵抗派遭到打击和排挤,妥协派琦善、伊里布等逐渐取得了对英交涉的大权,义律向琦善提出割地丧权的所谓“穿鼻草约”。②特点:英国侵略军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骚扰,中英双方互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