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跨越,从大约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的发现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华夏炎黄在历史的分合离析中繁衍生息并不断创造,绵延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珍贵遗中国书史,如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只有文字才能超越时空,准确记录语言和表达思想。我国最早的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制作的。用竹做的叫“简策”,用木做的叫“版牍”。这就形成了我国古代的“简策制度”或“简牍制度”。而我们现今的书是建立在造纸术的基础之上的。据书中记载:东汉元兴元年也就是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皇上接到奏本,说有个叫蔡伦的宦官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见《后汉书.蔡伦传》)。这个叫蔡伦的宦官就是我国造纸术的祖宗了,他造的蔡侯纸从此名扬天下。但至于造书,仅拥有造纸术还是不行,还要具有一定的印刷技术才能完成。于是,到了唐代就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最早记载的在史学上经得起实认的是唐代刻本,在敦惶发现的印本书,最著名的是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雕印的《金刚经》。到了宋代也就是公元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有个叫毕升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人类的印刷技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着于技术的发展,宋元时代的图书和出版事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这个时代出版的书可以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图书出版业从此繁衍开来。出现的书籍就有许多,其中,明成祖时代编纂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至今被世界公认的一部最大的百科全书。其后还有清康熙年间的《康熙字典》,它是一部比较齐全的文字工具书。再后来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到了十九世纪初期,西方印刷术开始传入我国,发展并代替了雕版印刷术,成为图书出版的主要方法。这种机械式的印刷术逐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所运用。我们现在看到的铅活字印刷术就是那个时候传入并运用开来的。最早将铅活字传入的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他于1807年来到澳门开始雕刻中文字模,铸造中文铅字,1814年马礼逊在马六甲组构铅印机构设立印刷所印刷书籍。“五.四”以后,新文化的出现到解放成立新中国时的图书与出版就现与现今相差无几。中国的书史如那五千年的辉煌画卷一样,我们所知道的了解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有更好的了解中国书史,才能让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才有裨于从一个侧面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更加珍视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而更加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