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企业被抽象成一个“黑箱”,是一个将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一定的产出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专业化生产组织Y=f(X)•对于谁拥有企业、谁管理企业、如何被管理、如何被组织等问题没有给出答案。–原因在于无法将组织、制度等问题纳入到经济学的范畴之中。2企业理论的基本内容•将经济理论深入到企业内部,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组织进行研究–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边界–企业的组织与制度安排3教材•杨瑞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杨其静,企业家的企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5。•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推荐阅读•(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商务印书馆,1987.9•(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0•(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原动力[M],华夏出版社,2006.1•(英)里查德·惠廷顿,欧洲公司:战略结构与管理科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4(注:本著作对钱德勒主义提出了富有成效的挑战,堪称经典。)•刘小玄:《奠定中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革命30年》,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张军等:《中国企业的转型道路》,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C],载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2008•陈凌(浙江大学),超越钱德勒命题——重新评价《看得见的手》[J],管理世界,2005.5•[美]阿道夫.A.伯利,加德纳.C.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商务印书馆,2005•[日]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4•[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商务印书馆,2002.6•张仁德、王昭凤,企业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推荐阅读•李新春,回归市场——民主德国经济转型与国企改造[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李维安,公司治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美)詹森(Jensen,M.C.)著,童英译,企业理论——治理、剩余索取权和组织形式[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英)马丁·利克特著,范黎波,宋志红译,企业经济学:企业理论与经济组织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6.2推荐阅读•(英)彭罗斯(Penrose,E.T.)著,赵晓译,企业成长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萨思著,邢华,钟正华译,公司的企业家精神:高层管理者和业务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维夫斯编,郑江淮等译,公司治理:理论与经验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英)乔纳森·查卡姆著,郑江淮等译,公司常青:英美法日德公司治理的比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美)威廉姆森,(美)温特主编,姚海鑫,邢源源译,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M],商务印书馆,2007.2•(美)德姆塞茨著,梁小民译,企业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推荐阅读1科斯及科斯以前的企业理论科斯以前企业理论的发展新古典企业理论及其影响科斯的企业理论亚当·斯密的企业理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从劳动分工的角度来研究企业“企业无非是将那些具有专门技能、分属各种职业的人集中在一个作坊内,利用专门机器实现某些特殊工艺的社会经济组织,它们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利用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优势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亚当·斯密的企业理论•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斯密定理: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斯密定理的两难冲突:斯蒂格勒的解释马克思的企业理论•《资本论》,1867,从协作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发现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主要揭示的是资本主义企业的内在规律。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所有制的两重含义•所有权各项权能的分离马歇尔的企业理论•《经济学原理》,1890。将组织作为企业理论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概念,对组织特征与绩效以及知识、分工和组织演进等进行了研究。马歇尔的企业理论•分工、知识与组织演化•组织特征与绩效•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马歇尔企业理论的拓展奈特的企业理论•《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1921,主要解释利润的存在及性质,但也涉及到企业的存在及企业的组织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是不同的–减少不确定性的可能构成了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企业家由于承受了不确定性而获得了回报。企业利润也来自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承担。所以企业家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其他•伯利和米恩斯对企业特征的分析–《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1932•巴纳德对于组织理论的研究–《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1科斯及科斯以前的企业理论科斯以前企业理论的发展新古典企业理论及其影响科斯的企业理论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假设前提•新古典企业理论是以业主——企业家模型作为分析起点•理性的企业家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生产要素购入合同和产品销售合同都是完备的•市场的运行和企业的管理是没有成本的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产生原因的解释•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的解释精美的生产函数Q=f(X1,X2)C=P1X1+P2X2+Kπ=PQ-C=Pf(X1,X2)-P1X1+P2X2+K•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发展的解释–规模报酬与横向一体化–技术相互依赖、市场缺陷与纵向一体化新古典企业理论评价•新古典企业理论仅仅是“古典环境”中的生产函数,以进入市场的企业和消费者作为最小分析单元,按照科斯的说法,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假设前提尽管是易于处理的,但却是不真实的。新古典企业理论与其说是一种企业理论,不如说仍然是一种市场理论,因为在新古典企业那里,“科斯世界”里的价格机制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不研究企业内部,企业只是一个“黑箱”,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出的分配在其中无摩擦地按照业已明确规定好了的法则进行,并且假定资本雇用劳动1科斯及科斯以前的企业理论科斯以前企业理论的发展新古典企业理论及其影响科斯的企业理论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提出了一个被新古典经济学所忽视的、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考虑到如果生产是由价格变动来调节的,那么生产就可以在没有任何组织机构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我们便要问:为什么还会存在任何组织机构?”•科斯认为,在一个典型的组织—企业当中,资源的配置不是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而是通过人为的协调和控制而进行的,“当一个工人从Y车间走到x车间时,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动促使他这样做,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因此,在科斯看来,在经济系统中,有两种不同的协调经济活动的方式,“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引导生产,生产通过市场上的一系列交易而得到调节。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被取消,指挥生产的企业家—协调者取代了从事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显然,二者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方式”科斯进一步指出:“我认为,可以假设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替代,或者说,为什么会存在企业呢?•科斯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企业是因为运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订交易合约的成本。当市场的这些成本大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便会转而寻求一种替代:用企业来完成原本由市场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因为通过建立企业,“一种生产要素(或其所有者)无须与那些同在企业内部与之进行合作的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合约,如果这种合约是由价格机制的运作直接完成的,则签订这一系列的合约就是必要的。这一系列的合约被一个合约所替代”,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在这里,科斯表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企业虽然替代了市场,但是并没有消除合约,只是大大减少了(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时)合约的数量,企业仍然是一个合约,一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约。这个企业合约有哪些特征呢?•科斯的解答是:“通过这个合约,生产要素为了获得一定的报酬(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动的)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一个企业家的指挥。这个合约的本质在于它只须规定企业家权力的范围。在此范围之内,他可以指挥其它的生产要素”。•这就是说,与市场相比,企业的显著特征是在企业内部存在着一种权威关系,即企业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行为的指挥和命令。•然而,科斯意识到企业内部的这种权威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当然,要划出一条严格和可靠的界限,以确定是否存在一个企业是不可能的。指挥可能多一些,也可能少一些”。也就是说,企业和市场只有程度的不同(指挥多一些或少一些),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在阐述了企业产生的原因以及企业的特征之后,科斯又研究了企业的边界如何确定的问题。•“如果通过组织一个企业可以消除某些费用即减少生产的费用,那么为什么还会存在任何市场交易呢?为什么所有的生产活动不能由一个大企业来独自完成呢?”•科斯的解释是,因为“企业家能力的收益递减”。即超过某一点之后,随着企业内交易的增加,组织交易的成本开始上升;另外,随着企业内交易的增加,企业家可能会出现失误,不能最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因此,“一个企业将趋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组织一项额外的交易的费用等于在市场上通过交换实施同样的交易所需的费用或在另外一个企业内组织这一交易的费用时为止”对科斯企业起源理论的评述•科斯在对企业起源的论述上,过份强调交易费用的作用。经济学的已有成就表明。分工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在同一空间内的协作也是形成企业的重要原因。承认分工和协作是产生企业的原因,并不妨碍认识交易费用在企业形成中的作用。企业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理论解释也就不能简单化。同样,承认企业起源的分工协作论,也并不意味着否定交易费用论的意义。人们不能要求某个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提供十分圆满的解答,只要提供了某种有用的方法,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某种补充.都可以被视为对科学的贡献。经济科学正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关于决定企业规模的原则的评述•关于决定企业规模的原则,科斯在许多地方概括为交易费用与组织费用的对比关系决定企业规模的大小。这一表述不够准确。事实上,正如科斯在《企业的性质的由来》一文中列举的例子那样.决定企业规模的.是企业自己经营某项活动所费的成本与企业从市场上(或别的企业)购买这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费用之间的关系。影响企业自己经营某一产品所付成本的重要因素是因企业规模扩大而必须付出的递增的组织成本;影响购得这种产品费用的主要变量是交易费用。同时,由于不同企业生产同一产品所付的其它制造是不同的。这一不同也会影响以上两种支出的数额。也就是说,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分别是影响以上两种支出的重要变量。而科斯把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抽出来单独比较,并把它们看作是决定企业规模的全部因素,这就错了。只有当本企业扣除了组织费用的制造成本同其他企业的制造成本相等时,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的大小才决定着企业规模。但这种情况仅仅是特例。而且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这一条件也是不合理的。当然,与科斯的天才思想相比,这仅仅是一个疏忽,并不妨碍交易费用理论在解释企业性质和规模时的重大意义。总结•Coase在《企业的本质》(1937)中提出为什么在一个专业化交换的经济中会出现企业?什么决定了企业的边界?•由于“使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即存在“交易成本”,因此将某些原本靠市场协调的交易一体化于某个统一权威之下就可节约这些成本;•一个企业将趋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组织一项额外的交易的费用等于在市场上通过交换实施同样的交易所需的费用或在另外一个企业内组织这一交易的费用时为止。《社会成本问题》•主要是围绕着涉及经济外部性问题时产权、交易费用、市场机制、法律制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