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断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断章卞之琳现代诗人、翻译家。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建国前出版了诗集《三秋草》和《鱼目集》,另有与何其芳、李广田合著的《汉园集》。解放后出版诗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和《雕虫纪历》。卞之琳简介《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关于《断章》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思考:为什么诗的名字会叫断章?《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谁是看风景的人呢?你装饰了谁的梦呢?作为一首情诗解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相对”的观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面对着眼前的美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对身外之事却浑然不知然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登高临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你,定然是个寂寞思春、寻觅知音的多情女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的情思又有谁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引人回忆,激人遐想如织月色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一片淡雅、轻柔、迷朦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梦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的话,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在美好的图景下,人们往往有着某种冲动,冲动过后又是永远的无可奈何。这种惋惜、遗憾是淡淡的,这样的理解呢也是非常符合“哀而不伤”的古典审美标准的。作为一首情诗解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相对”的观念。诗人自己说他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原来,《断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第一组镜头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镜头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到第二个镜头中,还是这个“你”却成了被别人看的客体了。这种主体与客体位置的不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第二组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还是具体的,至于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则只能是从想像中才得以展开的了。它虚一些,令读者体味的余地就大一些。著名学者、翻译家李健吾以为整首诗在“装饰”二字上做文章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谈谈在学习完这首诗之后,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充分考虑到卞之琳先生的自白,我们把这首诗的主旨解读为表达一种哲学上的“相对”观念。那么对此诗的理解是否还可以有不同于诗人的见解呢?当然可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李健吾先生透过诗中的两个“装饰”,悟出了诗中蕴含的“说不尽的悲哀”,也尽可以有他的自由。正像李健吾先生所宣称的:“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