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通知--(计交能[1996]905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通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计交能[1996]9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计经委)、经贸委(经委)、科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亦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节约能源对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措施。为了引导各行各业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本大纲以200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的节能技术。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大纲的基本原则研究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本大纲为指导,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1996年5月13日前言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为实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应当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以8%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而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九五”期间如果不考虑节能因素,按1995年的产值能耗水平测算,到2000年能源需求量约19亿吨标准煤,届时可供能源总量最多只有15吨标准煤左右,供需缺口达4亿吨,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争取“九五”期间累计实现3.4亿吨标准煤的环比节能量,其中措施节能量约1亿吨标准煤。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能源消耗是措施节能的根本途径,198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组织制订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十多年来,我国节能工作围绕提高用热和用电效率为重点,发布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工业锅炉和窑炉效率、余热回收利用,推广省能设备,节能建筑等技术政策要点,改造各种耗能工艺设备,对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耗能行业加速节能示范项目安排和推广,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制订条例法规,建立节能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1980年以来,2/3的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都有所下降,直接节能量1亿多吨标准煤。如吨钢综合能耗从1980年的2.04吨标准煤降至1994年1.519吨标准煤,下降了25%;小型合成氨综合能耗由每吨3021千克标准煤降到2089千克标准煤,下降了30%。能源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由1980年的7.64吨标准煤降到1995年的3.94吨,下降了48%。尽管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经济效益差,能源利用系统的技术和管理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如1994年火电单机在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仅占火电机组的25%,热电仅占11%;大、中型水泥厂(先进工艺)产量仅占6%;氮肥行业大、中型厂合成氨产量只占41%左右;2吨/时~4吨/时的锅炉占工业锅炉总容量的40%以上,显然比国外先进国家规模经济效益差。很多产品的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钢铁、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高出20%~80%,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因此,在新形势下总结前十几年来我国在推进节能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配合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贯彻实施,补充节能新技术,修订、完善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使其指导我国的节能技术进步,集中改变目前的主要耗能工艺和装备技术面貌,合理引导资金投向,是实现“九五”节能目标的重要保证。本大纲所考虑的节能技术方向是长远与近期相结合,以近期2000年前推行的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的节能技术作为技术储备。大纲以我国目前的产业技术政策为依据,补充细化节能领域的技术内容,阐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节能技术应达到的目标、水平和途径。推广十多年节能工作中证明技术成熟、效益好、见效快的节能技术;限制和淘汰效益低、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本大纲的目的是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促进我国经济逐步向资源节约型和集约经营型方向转变,为各部门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节能规划提供依据,指导各行业、各地区的节能基建、技改和科研工作。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目录一、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二、加速工业窑炉、锅炉及其他用能设备的更新改造三、提高供热效率四、工业窑炉余热能利用五、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放散可燃气体六、新能源和能源替代技术七、开发推广节能新材料八、加强能源计量、控制、监督和能源科学管理九、建立省能型综合运输体系9.1铁路运输9.2公路、水路运输十、重视建筑节能十一、加强城乡民用能源管理11.1城市用能及市政公用节能11.2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和节约用能十二、主要耗能行业工艺节能12.1电力工业12.2钢铁工业12.3有色金属工业12.4建筑材料工业12.5化学工业12.6煤炭工业12.7石油天然气工业12.8石油化学工业12.9机电工业12.10轻工业12.11纺织工业12.12农村生产用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一、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包括面很广,涉及调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合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以及能源开发、运输、贮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目的是达到能源利用的最佳整体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1.1调整工业布局,合理组织生产,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有条件的矿区发展煤电联营、煤化工以及煤炭建材联营等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能源产业。高耗能工业布局应靠近能源产地,水电站附近配置高耗电工业。逐步实现电镀、铸、锻、热处理以及制氧等专业化生产。1.2调整高耗能产品生产结构和用能品种结构,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废钢利用率、降低铁钢比、提高材钢比、提高机焦比重;发展节能型墙体材料、降低粘土砖比重;调整化肥氮、磷、钾比重,发展精细化工;增加煤炭洗选比重,合理调整焦煤、动力煤的生产比重;增加轻、重柴油及船用内燃机油比重;提高煤炭转换二次能源的比重和高耗能原材料的替代率。1.3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就地就近利用热值在12560千焦/千克以下矿物燃料。如褐料、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的就地利用。热值低于4200千焦/千克的煤矸石用于发展矸石砖和石煤砖,或用作水泥厂的燃料和配料、混凝土骨料和砌块材料,10500千焦/千克以上的煤矸石用作低热值工业锅炉燃料,开发推广燃烧煤矸石的流化床技术。1.4煤矿附近低热值燃料应优先就地就近用于工业锅炉。有条件的矿区,可利用矸石建设坑口矸石电站或热电站。靠近煤矿、电厂的砖瓦厂,发展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生产,禁止新建、扩建侵占耕地的实心粘土砖厂。1.5搞好油页岩和石煤的综合利用。含油量较高的油页岩用于生产页岩油,含油量较低的用作动力燃料及综合利用。石煤主要就地就近做燃料和生产建筑材料,并开发石煤综合利用技术。1.6积极开发褐煤的利用技术途径。积极发展褐煤煤电联营,采用改良温克勒气化技术,建立褐煤气化示范厂,生产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产品,开发褐煤提干、快速热解工艺,生产铁合金焦及褐煤直接液化和不加粘结剂成型技术。1.7炼焦工业应根据焦炭用途,分别生产冶金焦、铸造焦、气化焦等品种。限制土焦生产。炼焦入炉煤灰分、硫分、水分要求分别稳定在12%、1%、7%以下。1.8扩大原煤入洗量,提高洗选煤比重,做好分品种用途供应。保护焦煤资源,严禁将主焦煤做动力煤使用。供应民用、化工和冶金喷吹优质无烟煤,高炉喷吹煤灰分应在14%以下。1.9工业用矿山原料实行精料方针。钢铁、有色冶炼和化工非金属原料,均要求原矿精选加工。合理提高矿产品位,稳定精矿成分,降低精矿水分以及降低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提高工业辅料质量。1.10加强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扩大废旧物资加工能力。大力回收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碎玻璃、废纸等。1.11综合利用钢铁渣、蔗渣、造纸废液、粉煤灰等工业废料。1.12在制定能源投资计划时,根据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方针,对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比较,论证,择优决定投资项目。对国家公布淘汰的耗能产品,严禁生产和使用。1.13民用能源优质化。城市发展煤气、天然气、液化气供炊事。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包括生活用热水)、集中供冷。尽量满足居民对电力需求的增长要求。二、加速工业窑炉、锅炉及其他用能设备的更新改造90年代初,全国已有40多万台工业锅炉,平均容量2吨/时,平均热效率60%~70%,年耗煤约3亿吨。据12个部门统计,有工业窑炉6.1万台,年耗煤1.5亿吨;约有6000台煤气发生炉,年耗煤约5000多万吨。全国有风机、水泵近4000万台、8500万千瓦,农村排灌机械1000万马力,压缩机100万台,电力变压器8.4亿千伏安,中小电机3.5亿千瓦,工业电炉70万台,电焊机100万台,气体分离设备6000套及内燃机、拖拉机、汽车等基础用能设备,其中有许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甚至有50年代的产品,能源消耗大、效率低。目前,用能设备消耗电力约占全国发电的60%~80%,耗煤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消耗汽油占产量的55%~60%,柴油占40%以上。2.1更新改造工业窑炉。提高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加热炉、均热炉、锻造炉、热处理炉以及烧成、烘烤、干燥炉等设备的热效率。新建工业窑炉应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开发推广全纤维结构工业炉。2.2更新改造换热设备。研究高效、长寿的换热设备,替代低效换热设备。如推广板式换热器、螺旋管式换热器、螺纹板式换热器以及开发喷流换热器、陶瓷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等高温换热器,推广采用热管、热泵等低温换热器,研制中、低温余热发电设备。2.3采用高效加热新技术,如远红外、等离子、感应加热等技术。2.4加速高效省能型机电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更新替代现有高耗低效的工业锅炉、风机、水泵、工业电炉、中小型电机、配电变压器、压缩机、电焊机等机电产品。2.5新建工业炉窑,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燃煤炉的热耗必须达到国内一等炉水平,燃气和特殊用油加热炉热耗应达到特等炉水平。2.6严格限制耗能高、技术落后的设备和工艺的生产和建设。如小高炉、土烧结、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凝汽式小火电、土焦炉、土炼油、土立窑、小玻璃熔炉、小电石、小有色金属冶炼、石墨阳极电解等。2.7逐步淘汰或改造现有技术落后的高耗能设备,重点是电力的中、低压火力发电机组;冶金的化铁炼钢、平炉炼钢、低功率电弧炉;有色金属铜、铅、锌烧结和敞开式鼓风炉和电炉熔炼;生产水泥的湿法窑、干法中空回转窑、立波尔窑,玻璃行业50万重量箱以下小玻璃,砖瓦行业的土砖窑、马蹄窑,建筑陶瓷行业的倒焰窑、推板窑和多孔窑;化工行业的两效蒸发工艺装置,石墨电极电解槽及敞烧式电石炉;日用玻璃行业的室式和链板式退火窑等。2.8加速工业锅炉改造。凡不符合《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规定的锅炉,均应进行改造。凡已确定集中供热区域内的老旧式低效锅炉,不再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