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传统工艺第一课茶叶的分类与制作在中国生产的茶叶可以按产区、季节、销路和制作工艺来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陈椽先生提出的“制作工艺六类法”。1、产区分类: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2、季节分类:春茶、夏茶、秋茶、冬茶。3、销路分类: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4、制作工艺分类: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是根据制作工艺或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六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再加工茶类:即以基本茶类的茶叶作原料,进行再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茶,如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饮料等。5、制作工艺的特点:绿茶:杀青,不发酵;白茶:日光萎凋,微发酵;黄茶:闷黄,微发酵;青茶:做青,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至于再加工茶叶的分类,因各种茶类的成品茶,品质大致已稳定,在各种茶再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再加工茶类,如各类花茶的品质虽稍有变异,但品质基本上未越出该茶类的系统性,仍应归属原来的茶类。补充: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划分,有的根据茶叶外形来划分,有的按初、精制情况划分。当然,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保健。市场上常见的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红茶: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所谓发酵,其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我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1875年,工夫红茶制作方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大力发展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于安徽的祁红和云南的滇红早已名扬海外,享有盛誉。市场上主要的红茶有祁红、滇红、川红、金骏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等。青茶: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其外形色泽青褐。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传统工艺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韵味。乌龙茶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因品种上的差异,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类。闽北乌龙: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闽南乌龙: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铁观音。广东乌龙:主要有广东潮州地区所产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最出名。台湾乌龙:主要有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黑茶: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白茶: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绒毛多的品种,如福鼎大白茶,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黄茶:黄茶的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主要的代表名茶有蒙顶黄芽、黄山黄芽、君山银针等。以上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总之,中国茶类繁多,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不同的季节,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茶。第二课手工艺品一、传统手工艺品民间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繁多,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手工制作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传世佳作蜚声海内外,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尚手工在现代都市如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有人说这是因为怀旧,是一种对往昔手工岁月的追忆;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手工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已经不可抗拒的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她像风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日益发展的电子计算机,不但准确无误地进行数学运算,还能把一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代替着人们的脑力劳动。现代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代替人类双手去操作危险的工作或试验,且还在利用它从事艺术创作。如用它写字、绘画、绣花……推想不久的将来,人类手工创造的一切艺术品,渐渐就会被电子计算机之类的科技产品所代替。那么,过去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陶艺、编织、纸扎、玩具……手工制作之技艺,慢慢就无人详知了。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目,但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手工制作工艺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它出自民间,服务于民众始终把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非为纯艺术现象。民间工艺美术植根社会最基层,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生生不息,构筑了基础雄厚的大众文化底蕴,并对其他文化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代表中国特色的,中国结、风筝、泥人、剪纸、刺绣、面人等等。而最具中国特色应该是风筝、剪纸等二、四川特色手工艺品1、绵竹年画首先来了解一下四川的著名年画——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与其他三个地方的年画一起被称为是我国的四大年画。绵竹年画还拥有很悠久的历史呢,它起源于北宋时期,在明清时代犹为繁盛。绵竹年画的特点是色彩艳丽,讲究绘画的对称,颜色一般是比较单调的,都是红色的。在内容上,都是来源古老的神话传说,为的是辟邪消灾。如今在四川还建立了绵竹年画博物馆呢。2、扎染接下来在了解一下四川的扎染技术,四川扎染和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和彝族扎染一起都是我国最著名的技术。四川的扎染是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完全采用了使用天然植物的浸液来做染料的,绝对是对人体无害,而且四川扎染的特点是图案新颖,具有古朴的风格,还有它的取材都是来自民俗风情,以此受到人们的喜爱。3、自贡剪纸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四川有什么手工艺品,再来看一看四川的剪纸艺术。四川的剪纸是当地的一项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自贡剪纸是把我国南北方的剪纸结合在一起所创造的,它拥有北方剪纸的活灵活现的特点,也有南方剪纸粗犷的特征,是非常好的结合了南北方优点的一种剪纸。4、龚扇最后再来看看四川的折扇艺术,看一看蜀中的特产——龚扇。龚扇,它起源于清代,由于被皇帝选中进宫,所以又叫做是宫扇。龚扇非常的薄,是由一片薄的丝绸做成的,但是却拥有很高的荣誉,龚扇还曾经被作为礼品送给过外国的首相呢。龚扇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独特的民间风格,就连外国人都为此惊叹不可思议呢。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完了四川有什么手工艺品,还详细的了解了这些手工艺产品的价值和特色,对四川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跟大家一起了解完了这些,我都有些忍不住想要去四川更深入的在了解一下呢,你又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如果有那就跟我一再去来解一下吧。第三课蜀绣蜀绣自古就被称为“蜀中之宝”,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它与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和广东的粤绣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蜀绣产生在以郫县、温江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带,又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值得研究。一、蜀绣现状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华夏文化的瑰宝,是川蜀文化的瑰宝,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6年已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和保护。蜀绣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蜀绣的发展也历经坎坷。近100年来,几起几落,有过辉煌鼎盛,也曾濒临绝境。其产品曾主要作为皇室贡品和纯艺术、纯装饰作品,但也曾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20世纪初,蜀绣制品除各种装饰品、艺术品外,绣花被子、绣花枕头、绣花帐帘、绣花鞋类、服装、手袋、手绢等蜀绣产品遍布民间,蜀绣制品行销西南、西北,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当时,从业人员众多,仅成都一地就有专业刺绣人员1000余人,店铺60来家。女红被广泛作为女孩子的一门必修课,作为品味和修养的象征,以此为荣、以此为乐。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现代艺术的发展,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蜀绣与苏绣、湘绣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其产品又走上了曲高和寡、少而精之路,又从日常生活用品回到了纯艺术、纯装饰作品。由于用工大、工艺精、产品形式单一、售价高,与平民大众、与市场需求越来越远,乃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成了问题。近来,成都市郫县安靖镇提出了振兴蜀绣文化,拉动灵活就业的发展思路,并且做了许多前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引入了天府蜀绣企业,培训了300多名绣娘,有了500多幅,价值100多万产值的精美蜀绣作品,进行了产品风格的创新尝试;联合高校、企业成立了蜀绣工程技术中心,借助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东风,蜀绣公园建成,史上最大的天府蜀绣艺术馆开馆,部署了与蜀绣发展相配套的安靖镇发展规划和蜀绣产业园建设规划,宣传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二、蜀绣历史发展蜀绣源于蚕丝。蚕丝织丝绸,方有在绸缎上作画的蜀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蜀地有古蜀王蚕丛教民养蚕,建基于丝织品上的蜀绣是四川成都地区盛行的刺绣工艺,这项纯手工技艺起于周,兴于汉。盛于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先是将颜色涂在肌肤上,称“彰身”,进一步刺在身上则称“文身”。发明衣饰以后,先是将颜色画在衣饰上面,后来就发展成用针将彩丝绣在衣饰上,刺绣由此而生。汉代以前。举国上下的织品上面只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绣,那就是蜀绣。“绣”——色丝刺加于帛上者。蜀绣在汉代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文人不吝辞藻的激赞和史学家的平实纪录。西汉司马相如在一篇论作赋技巧的文章中说:“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官一商。此赋之迹也。”汉代著名辞赋家杨雄在《蜀都赋》中云“若挥锦绣布,望芒兮无幅”,足见汉时蜀绣作为一门小手工业的盛兴。西汉末刺绣已成为“女工之业,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