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审计组织体系及相互关系组织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关系:1)各自独立、各司其职,不可相互替代,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2)既各自分立,又相互联系。(1)三者的共同目标均为加强是财政财务管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三者各自侧重不同。国家审计机关的目标侧重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改进政府行政管理;内部审计的目标侧重于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审计组织的目标侧重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于市场经济,(3)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审计机关对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对依法独立实施社会审计的机构进行指导、监督、管理。2.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处理与其他事务所之间的关系1)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配合同行工作。委托单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会计师在接受委托之前,应与前任注册会计师取得联系,相互了解和介绍变更的情况和原因2)不得诋毁同行,不得损害同行利益。“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共同维护和增进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誉。3)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跨地区承接执行业务,所跨地区同行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阻挠或排斥。4)不得雇佣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5)委托单位变更委托后,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对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予以支持和合作,包括在需要时提供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稿等资料。3.简述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测试的具体对象和目的不同。符合性测试的具体对象是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是揭示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实质性测试的对象是依靠这些制度产生的数据,其目的是评价这些数据的公允性。2)测试的依据和时间不同。符合性测试主要以建立内部控制的原则为依据,实质性测试的依据是公认会计原则。3)测试方法不同。符合性测试用属性抽样,实质性测试用变量抽样。联系:控制测试为实质性程序打基础,控制测试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重点、时间提供依据;实质性程序是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程序的程度取决于控制测试的结果。4.审计证据两大特性及它们之间关系特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是两个基本特征。1.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2.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要求)关系: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1.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减少;反之,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要相应增加。2.充分性不能影响适当性,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5.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书上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可分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或主管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和注册会计师三个层次的复核。1)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属于技术性复核,在审计工作底稿完成后进行。复核内容:核实每一道程序、步骤、数字,了解助理人员是否按规定审计,审计方法是否正确,判断是否正确,结论是否清楚。2)项目负责人的复核在审计业务接近尾声时实施。复核内容:对各个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综合分析,对审计人员是否在审计中遵循了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查。3)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或主管合伙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复核内容:检查审计人员是否遵循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审计过程是否存重大遗漏,审计证据是否与审计结论存在不一致课件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是指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为复核人,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点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制度。1)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一级复核称为详细复核,指由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内容:对下属各类注册会计师编制或取得的审计工作底稿逐张进行复核。目的:按照准则的规范要求,发现并指出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完善。2)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二级复核称为一般复核,指由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负责的内容:在详细复核的基础上,对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会计账项的审计程序实施情况、审计调整事项和审计结论进行复核。实质:一般复核是对详细复核的再监督。目的:按照有关准则的要求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把关、监督。3)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三级复核也称重点复核,是由主任会计师负责的内容:在一般复核的基础上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和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实质:重点复核是对详细复核结果的二次监督,同时也是对一般复核的再监督。目的:使整个审计工作的计划、进度、实施、结论和质量全面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通过重点复核后的审计工作底稿方可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然后归类管理。6.函证的两种方式及使用条件两种方式: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肯定式函证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其证实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无论对错都要求复函。否定式函证只有在所函证的款项不符时才要求债务人向注册会计师复函。使用条件:肯定式函证:个别账户欠款金额较大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存在争议、差错等问题。否定式函证:相关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预计差错率较低欠款余额小的债务人数量很多注册会计师有理由确信大多数被函证者能认真对待函证,并对不正确情况予以反映。7.销售收入三条审计路线一是以账簿记录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查至记账凭证,检查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目的是证实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有无多记收入。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多计收入。二是以销售发票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票存根查至发运凭证与账簿记录,确定已开具发票的货物是否已发货并于同一会计期间确认收入。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少计收入。三是以发运凭证为起点。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查至发票开具情况与账簿记录,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这种方法主要为了防止少计收入。8.存货的截止测试存货截止测试含义:检查截止12月31日,所购入并已包括在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内的存货及债务是否均已记入同一会计期。存货截止测试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的时间与存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的入账时间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即如未将在途存货记入本期存货盘点范围内,只要相应的负债亦同时记入下一会计期帐内,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不重要。存货截止测试的目的:是检查期末有无高估或低估存货价值,以调节利润。存货截止测试基本要求:年终在途存货如未列入当年存货盘点范围,只要相应的负债亦同时记入次年账内,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并不重要存货截止测试的方法:1)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与验收报告;2)查阅验收部门的业务记录,凡接近年底购入的货物,必须查明其相应的购货发票是否在同期入账。存货截止测试结果:1)期末入账的发票如果附有期末之前日期的入库单,则材料已经入库,并包括在期末实地盘点材料范围内;该情况说明截止测试正确。2)期末入账的发票如果入库单为下一期期初的日期,则原材料不会列入年底实地盘点存货范围内;该情况会导致盘点差异,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进行审计调整。3)如果仅有入库单而无期末购货发票,则应进一步审查入库单上是否作了暂估入账,记入当期存货和负债帐内,待下期期初以红字冲销。9.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重要性水平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依法收集的一切可以用来证明被审计事项真相的证明材料。1)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反向变化关系。审计证据越多,重要错报或漏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小,检查风险越低,审计风险越低。相反,审计证据越少,审计风险越高。2)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反向变化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为实现较小金额的错漏报审计目标,需要增加实施审计程序、扩大审查范围、收集更多审计证据。相反,重要性水平高,审计范围窄,所需审计证据少。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反向变化关系。审计证据一定的条件下,重要性水平越高,可容忍错报越高,金额越大的错漏报越容易被发现,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小,审计风险越低。10.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之间的区别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出具报告主体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本质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评价企业董事会自我评价责任主体注册会计师企业董事会责任内容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侧重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目标实施的审计评价各类内部控制目标实施全面评价评价结论注册会计师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仅予以披露,不企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集体有效性发表意见,并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出具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对其负保证责任1)出具报告主体不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由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2)本质不同3)责任主体以责任内容不同4)评价侧重点不同5)评价结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