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一、中和二、刚柔三、气韵四、虚实五、意境一、中和中和又称和,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凝聚,常被作为中国古典美的理想来描述。它的基本特征是追求人人相和,天人合一,社会大同。在西方,“和”常称为和谐,“和”在西方更多地演变为形式美的法则。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济。中和之美:北京故宫中和之美:苏州园林二、刚柔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被用来描述美的分类与艺术风格,与崇高(或壮美)、优美(或秀美)相当,但并不完全等同,带有鲜明的汉民族特色。它作为美学范畴时,既表现两个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审美对象,又表现同一审美对象中对立而又统一的不同审美属性,甚至还被用来描述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范宽:《溪山行旅图》石涛:《细雨虬松图》阳刚美与阴柔美的统一阳刚与阴柔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清姚鼐《复鲁絜非书》三、气韵气韵要求艺术家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使其含蕴无限情趣和勃勃生机,从而给欣赏者造成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它是神似与形似的统一,是自然与艺术的统一,也是主体与客体的审美统一。郭若虚·宋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图画见闻志》王世贞·明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乃为合作。——《艺苑卮言》李公麟·宋:《维摩演教图》张旭:《肚痛帖》四、虚实虚实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反映出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即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含蕴着丰富而生动的审美意味,给人以无穷的情思与遐想,从而产生迷人的审美魅力。虚实的关系可归结为: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赵孟坚·南宋:《墨兰图》虚实结合郑板桥:《墨竹图》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地。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方士庶·清《天慵庵随笔》以实为虚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范文·宋《对床夜语》笪重光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筌》五、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由于它包蕴着“意象”、“形神”、“情景”等诸多范畴的基本思想,因而凝聚着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成为中国美学独特体系中的精髓与核心。意境通过具体物象的描绘,展现出富于意蕴的艺术形象,以有限的象伸展于无限之象,从而超越了具体、有限的物象与形象,进人了无限的时空与大我,获得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切感悟。名人论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司空图·唐《诗品》境生于象外。——刘禹锡·唐《董氏武陵集记》马远:《寒江独钓图》境由心造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从有限到无限倪瓒·元:《君子图》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