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科学家行为的社会规范本讲提纲默顿规范研究的历史线索默顿规范的内容对默顿规范的批评对默顿规范的背离——科学中的不端行为一、默顿规范研究的历史线索默顿博士论文关于新教伦理与科学的关系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禁欲主义功利主义“科学和社会秩序”(1938)科学的精神气质(ethos)“科学的规范结构”(1942,1973)一、默顿规范研究的历史线索默顿博士论文关于新教伦理与科学的关系新教的清教主义精神培育了科学精神:新教提倡的经验主义,主张可以通过小心的观察及系统的研究自然科学去了解上帝,因为自然是上帝的业绩,在自然中存在着待发现的神圣的安排(秩序);新教提倡的禁欲主义,主张全力投入工作和事业,并不计结果,工作的成功表明一个人在他的职业中按照事先决定的神圣计划从事工作,取得成功后应该更多的工作而不是享受成果,享乐是涣散精神的,是妨碍工作的;新教提倡的功利主义,主张工作成果和知识不是为了产生个人的利益,是对整个人类有利的,这是当人类成功地发现了上帝时,上帝为了解除人类生活的沉重的负担而产生的。“科学和社会秩序”(1938)写作背景:纳粹统治下的德国科学的状况。讨论问题:科学与整个社会秩序的关系,其中较直接地提出了科学气质本身,说明科学因具有本身的精神气质而与社会其他部分区别开来。一、默顿规范研究的历史线索案例一:纳粹德国统治下的科学家状况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纳粹政府的上台对德国的科学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使德国科学的繁荣进入了一段低潮时期。爱因斯坦、弗兰克、冯·劳厄、迈特纳等科学家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也有一些科学家与纳粹党同流合污,如勒纳德、斯塔克等,德国科学界损失惨重。案例二:李森科事件李森科(TrofimLysenko,1898-1976)曾读过两个园艺学校,1925年毕业于基辅农学院,随后受聘到育种站工作。他的父亲老李森科把在雪地里过冬的乌克兰冬小麦种子,在春天播种,结果获得了好收成。李森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所谓“春化作用”的概念。1948年7月31日,列宁全苏农业科学院大会召开,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李森科作《论生物科学现状》的报告。8案例二:李森科事件1948年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扩大会议做出决议,撤消细胞遗传学等有关实验室,因为它们是摩尔根主义的“温床”。高教部部长号召全国大学要迅速彻底地消灭反动的摩尔根主义和它的媒介物。医学科学院也大步紧跟。某些政府部门还发布了许多带有威胁性的命令,如关闭实验室、开除工作人员、销毁教科书和专业文献、消灭果蝇等等。苏联最著名的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及其追随者受到迫害.9案例二:李森科事件案例二:李森科事件1952年12月发起对李森科的质疑。1955年末有300多名学者签名请求免去李森科的全苏农业科学院院长的职务。1958年12月-1963年,由于赫鲁晓夫的支持,李森科仍然处于学阀的地位。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李森科失利。1965年2月,李森科被解除苏联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职务。按照苏联法律的规定,李森科终身享受苏联科学院、列宁全苏农业科学院和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头衔,享有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和九次列宁勋章获得者的荣誉,以及所给予的一切特权。11案例二:李森科事件以瓦维洛夫为代表的科学遗传学家的几乎所有成就,都对斯大林新的政治哲学体系、对斯大林创立的新的社会秩序从自然科学方面形成了反证。与此相反,李森科“米丘林生物科学”梦呓,不仅适应了苏联官方意识形态,而且尤其适应了斯大林正在进行的社会试验和正在确立的社会秩序。斯大林认为,生物、自然是无智的,因而是不能自主的,人群也天然地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的人群和自然力一样是无意识的、盲目的力量,是不能自主的。必须由极少数掌握了人类历史进程的秘诀的精英来计划人群、组织人群、主宰人群,像园艺家定向改造有机体的本性那样定向改造人群、像园艺家创造有机体新类型那样创造新人群。这种对人群的定向改造和创造就是极大地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使整个人群得到根本改变。科学是权力的奴仆,是现代社会支配力量和精神文化固有的部分,并在上层结构与基础二者之中结合于生产设备内,如同它也存在于认知与工具二者之中一样。科学既然是权力的一个方面,也必须要受到权力的判定。当权力中人需要科学时,他们就会提倡科学;当他们需要一部分真理时,他们就会提倡不完备的科学;需要自我欺骗,就提倡伪科学;需要欺骗别人,就提倡操作社会心理科学的半真理。当科学结构为不同的利害和阶级所分裂,科学探究也会大不一样。——T.库恩一、默顿规范研究的历史线索“科学和社会秩序”(1938)结论:当代对科学的反对在形式上类似于以前的反对,尽管其具体根源有所不同。当科学知识的应用产生了并非是人们所希望的社会结果时,当科学家的怀疑态度直接触及到了其他制度的基本价值观时,当政治的或宗教的或经济的权威的扩展限制了科学家的自主性时,当反理智主义对科学的价值和完善提出疑问时,以及当人们对科学研究的适当性提出非科学标准时,冲突就会出现。结论:只要社会力量的中心位置处于科学之外的任何其他制度中,只要科学家本身不能肯定其首先忠于的是什么,他们的地位就会变得脆弱和不稳定。一、默顿规范研究的历史线索“科学的规范结构”(1942)一种精神气质,把从事科学的人联系在一起。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以指令、禁止、偏爱和许可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并且进一步合法化成为体制的价值)。通过规则和事例得到传播,通过赏罚得到加强。可内化为“科学良心”。受争议最多的内容。科学的精神特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它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法令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了他的科学良心。---罗伯特•默顿默顿命题二、默顿规范的内容普遍主义(Universalism)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Skepticism)公有主义(或公有性)(CommunismorCommunality)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普遍主义二、默顿规范的内容深信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科学要求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假说和理论,不管来源如何,都要按客观、非个人标准来衡量。预设了科学研究中的质量保证。科学向所有有才能的人开放,不论国籍、肤色、宗教信仰等因素。1903年,法国科学家布隆德洛发现了一种新射线——N射线。布隆德洛,法国南锡大学物理系教授,曾担任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职务。伍德,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物理系教授。案例:N射线事件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要求所有知识在成为确证无误的知识组成部分之前,都必须经受同样严格的考察。要求对每一位科学家,包括科学权威在内的工作进行监督,科学家之间建立互相监督的机制。怀疑是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在充足理由的基础上。怀疑主义预设了一种反教条、反独断的行为方式,体现科学活动中自我纠错的机制。二、默顿规范的内容爱因斯坦的怀疑精神体现在:敢于怀疑经典与权威;善于自我怀疑;允许别人怀疑自己。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谈到自己的经验,说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抱有那种“对所有权威的怀疑,对任何社会环境里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这种态度再也没有离开过我”。——《爱因斯坦文集》伽利略:一位伟大的质疑者伽利略敢于挑战学术权威和教会权威。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表明两个不同重量的球均匀落下,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1632年2月,伽利略出版的《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以充分的论据和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假说,科学地论证哥白尼的日心说,削弱了宗教神学的科学基础。伽利略说,“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你在求学的过程中,你是否曾经怀疑过书本上的知识?是否怀疑过老师教授的知识?自我反思“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北宋思想家张载“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明代学者陈献章公有主义科学发现的成果应该公开,科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只有当科学知识公开以后,才可以判断真假,这是衡量科学知识正确性的有力保证。二、默顿规范的内容通过鼓励科学家知识共享,加快知识积累的速度。预设科学了体制下进步最快的途径。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无私利性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可以有个人追求,但不能让个人的动机影响了科学的客观性,影响了科学家的高质量工作。为了科学而科学。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仅仅在次要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引起争议最多的科学规范。二、默顿规范的内容居里夫人(MarrieSklodowskaCurie,1867-1934)镭不应该使任何人发财,应属于全人类。三、对默顿规范的背离科学家们违反普遍性原则,经常喜欢以个人标准如研究者的名气为基础,来评定研究的价值。科学家们也违反公有性原则,掩盖自己的研究进展,害怕其他科学家“偷走”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渔利。科学家们还违背无私利性的原则,他们也会象其他人一样贪婪并野心勃勃。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也经常被人违反。科学家和常人一样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偏见,他们可能因为对某些特殊的观点或理论抱有极高的热情而拒绝怀疑它们。科学不端行为由英语“scientificmisconduct”翻译而来,有多种译法,如科学越轨行为、违规行为、不当行为等。目前较多使用的是科学不端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文件中也是将科研中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称作“科学不端行为”。科学不端行为的定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仅限定为蓄意篡改、伪造数据或结果,以及剽窃。广义除上述行为外,还包括不遵守保密协议;不遵守国家或地方法规,如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出版物署名不当及一稿多头;多科学不端行为知情不报,故意包庇有严重不端行为的人,或打击、报复举报者;严重违背学术界共同接受的准则行为。三、对默顿规范的背离——科学中的不端行为(1)违反普遍主义非学术标准的学术资源分布学术刊物刊发人情稿学术职位评聘、科研经费分配,课题审批中的政治、人情因素形而上学地对待科学名流轻信名人的科研能力拉名人在文中署名科学沙文主义及标签行为纳粹德国声称只有雅利安人才适宜科学研究用行政手段推行学说给科学理论贴标签四、对默顿规范的背离——科学中的不端行为(2)违反公有主义不尊重他人科研成果引用他人成果不注明出处继续别人的思想研究不作任何交待不适当的科学保密成果不发表仅供自己欣赏(卡文迪许)超时限保密研究原始资料无端占有他人成果导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占有学生或其他科研人员的成果在没有参加的文章上署名三、对默顿规范的背离——科学中的不端行为亨利·卡文迪什亨利·卡文迪什(1731~1810)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760年卡文迪许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1803年又被选为法国研究院的18名外籍会员之一。A.赫胥黎:“我们对他的才华的敬仰由于某种非难而减弱;我们觉得像他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和离群索居的”H.卡文迪什成为矛盾集中的目标(3)违反无私利性不规范公布科研成果通过新闻媒体或开发布会公开研究结果。为保密而公布含糊的、假的中间成果误导同行非科学目的使用科学资源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利用实验室进行营利活动学术机构买卖文凭,乱封教授获取科学资源的恶性竞争一稿多投,化整为零地发表论文发明或发现权的恶性竞争三、对默顿规范的背离——科学中的不端行为(4)违反合理怀疑主义缺乏学术民主学霸、学阀学术刊物、讨论会不允许发表争鸣文章为伪科学张目为伪科学“科学鉴定”,如“水变油”的鉴定支持伪科学活动进行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研究无意义的研究对永动机的研究或试图推翻进化论三、对默顿规范的背离——科学中的不端行为案例:“水变油”事件1993年2月,一家颇有影响的大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