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走在前列的创新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台州:走在前列的创新实践台州市政府研究室活力之源——开篇的话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先行一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赢得了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创造了引人瞩目的台州现象。台州现象的实质就是通过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历经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台州的民营经济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已积淀而为一种创新“文化”,深入台州大地,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氛围。民营经济的体制机制活力既为实现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新飞跃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也为台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不断创新发展的民营经济,正是活力台州的活力之源。今天,面对“打造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崭新命题,台州各个领域既往的创新实践和未来的探索指向更令人关注,也更值得研究。为此,我们联合市科技局、市协作办、市人民银行、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等单位,以民营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发展为主线,撷取台州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在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富有创新意义、相对走在前列的实践成果分成五个篇幅加以总结提炼,分别是:第一篇《自主创新: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第二篇《青藤经济:走出去的“台州人经济”》,第三篇《金融创新:看台州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台州股份合作在农业领域的新发-2-展》,第五篇《职教创新:培养“制造台州”的技术“蓝领”》,第六篇《文化创新:台州民营机制活力在文化领域的迸发》,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台州的创新实践。第一篇自主创新: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2006年4月29日,“台州(上海)科技园”在上海松江工业园区西部工业园举行了奠基仪式,首批29家科技企业下属的29个“上海研发中心”同时奠基。奠基仪式上包括海正集团等台州29家民企共耗资两亿元,与上海星月集团签订认购协议,集体购买其中23幢楼宇。这一政府帮助、支持企业将研发中心集体搬到上海的科技盛事被上海媒体称之为国内首创的“借脑革命”。在“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此举更被视为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动民营企业从创业走向创新的一大战略举措。民营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呼唤创新双引擎当前,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提高台州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已成为台州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民营经济新飞跃的实质性内涵是实现民营经济由传统创业型向创新创业型转变。传统创业型经济是以资本推动、粗放经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创新创业型经济则是致力于增长方式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发展环境的全面改善、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从目标要求来说,就是加快实现台州民营经济的“三个转变”:一是经济形态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二是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发展动力由内源型向开放型转变。-3-实现这三个转变,很显然的路径选择是必须突出创新推动。现实的状况是,体制先发优势逐渐弱化的问题在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中日益凸现,技术创新能力弱则是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致命软肋。如果说,台州民营经济第一轮的发展主要依赖体制先发优势,依靠制度创新的推动,那么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就要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引擎。特别是近年来台州经济社会面临的要素、环境制约日趋严重,以低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产业集群优势难以为继,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结构性、深层次矛盾突出,因此主动顺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宏观调控形成的“倒逼机制”,把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自主创新推动台州产业升级,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成为台州发展的现实和必然的选择。台州有条件在自主创新的实践中走在前列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台州民间的创新活力比较强。台州企业的成长在经历了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一批优秀企业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这几年台州的自主创新工作,走的是“政府推动、开放集成、注重转化”之路,区域科技综合实力持续快速提升。1994-2005年,科技综合实力从全省第9位上升到第5位。2006年,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比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之比、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居全省第二位,新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省之首,与大院名校新建各类创新载体28家。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台州有基础有条件继续“走在前列”。-4-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台州研发机构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至2005年底,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研究开发中心分别有2家、48家、139家;省、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已分别达到8家、37家,为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了技术创新服务。台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投入正常运行,政府为此设立每年200万元的科技创新种子资金。台州(上海)科技园正式开园,目前已有29家台州企业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台州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94%,居全省第2位,台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入驻企业达99家,销售收入79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在全省12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销售收入居第4位。至2005年底,全市已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5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82个,已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82家。2005年,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4.53%,居全省第2位。创新型产业集群优势初步凸现。玉环国家海洋高新科技园区已形成了深度开发海洋资源的特色优势;黄岩模具产业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椒江缝制设备特色基地和玉环汽摩配件特色基地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从1999年开始,台州市连续7届成功举办“中国(台州)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1500多项,技术成果交易总额达10亿元。从2003年开始,出台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建设-5-各类创新载体的积极性。到2005年底,台州市已累计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50家,大部分载体已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台州市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和浙大台州研究院,构筑“制造创新联盟”,将为全市的自主创新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注重成果转化,大力开发具有自主品牌的新产品,目前有48个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第一,获中国名牌产品8个,国家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31个,4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台州也因此被评为中国十二大品牌经济城市之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全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为1.34%,居全省第2位;全市共获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7项,争取到国家创新基金资助经费1110万元,分别占全省的15.1%和15.3%;全市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8家、市级9家,分别达24家、19家。大中型企业的科研能力快步接轨国际,吉利集团设立吉利汽车研究院,飞跃、海正等企业在日本、美国等设立研发机构。一远、银象、肯得等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跻身全国乃至全球行业领头企业。自主创新引领台州未来自主创新不仅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更是一种永恒的追求。理性审视台州的自主创新工作,既要看到快速推进的一面,又要认清能力薄弱的一面。一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作用相对较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数量少,实力弱,目前台州市高等院校仅有4所,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6所,省市-6-属科研机构4所。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少、能力弱,孵化器建设滞后,目前有一定规模的孵化器仅台州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家。二是科技人才匮乏,领军人物稀缺,据2004年经济普查相关数据显示,每百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581人,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重分别仅为0.2%、6.4%。三是企业技术核心竞争优势尚待形成。突出表现为创新成果层次偏低,2005年全市专利批准量总共2136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仅占1.78%。四是财政科技创新投入不足。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2.77%,远低于3.65%的全省平均值;财政科技拨款和财政科普活动经费增幅分别处于全省第9位和第8位。基于现状分析,台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既具备基础条件,更面临重重困难。但自主创新战略及其路线图,无疑将引领台州走向辉煌的未来。“十一五”期间,台州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构建,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力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企业技术开发费占比、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奖项等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实现省定科技强市目标,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具体目标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0个,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0项,新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创新载体80家,新建省级以上高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80家,力争全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7-到2.1%,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以上,国家级名牌、驰名商标40个以上,各类省级名牌、知名商标等500个左右,万人专利申请量达到8件。为此,必须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完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各部门增强全局观念和“大科技”意识,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科技工作和自主创新工作考核督查。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对具有直接经济效益、企业投入为主的科技项目实行以奖代补、风险补偿和事后补助制度。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带动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由企业为主实施、公共科技资源参与的联合攻关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创新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评定等级的重要指标,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开展各类技术大比武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激发广大企业职工的创新行为。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强化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科技创新功能,针对我市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强应用研究,鼓励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联合建立实验室、研究中心或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在台省属科研院所的作用,支持其改革与发展。发展民营科研机构。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鼓励创办民营科研机构。支持民营科研机构以科研为主业,积极参与区域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攻关,鼓励其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技术经营活动。不断完善推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措-8-施。研究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和《台州市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纲要》,开展“企业最佳创新力奖”和“自主创新贡献奖”评选活动,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513”企业为重点,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推动企业走高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群。争取更多的企业主动承担国家级、省级计划项目,进入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抓好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示范。“十一五”期间全市确定50家企业,抓住研发、专利、品牌等重点环节,支持其成为自主创新示范企业,以此引导推动全市面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基地)。进一步建好台州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园区、国家级模具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海洋星火特色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搭建创新平台,致力完善创新体系。抓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设立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心,重点抓好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建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