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损益类科目结转分录:一、先结转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借:其他业务收入借:投资收益借:补贴收入借: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其他业务支出贷:营业费用贷:管理费用贷:财务费用贷:营业外支出贷:所得税上述分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借记的收入科目和贷记的成本费用科目。本年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会计制度规定各种费用的结转在期末进行,期末结转费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结法、二是账结法。账结法的优点是各月均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提供其当期利润额,记账业务程序完整,但增加了编制结转损益分录的工作量。为了使“本年利润”科目能准确、及时地提供当期利润额又不增加编制分录的工作量,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本年利润”账页采用多栏式(见附表)。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项科目,由一级科目转变为“本年利润”下的二级科目使用,减少了结转时的工作量。但“收入”、“成本”下设的产品明细账仍需按数量和金额登记。按“附表”账页中期末结出发生额,在编制损益表时不用查看多本账簿,只通过“本年利润”就能满足编制损益表的需要。“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费用,每月的发生额不大或业务笔数不多,也可直接作为“本年利润”的二级科目使用,以减少结转的工作量。如果上述费用较大或发生的业务笔数较多,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明细账,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科目中。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二、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三、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至此,所有结转分录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一、先结转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借:其他业务收入借: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其他业务支出贷:营业费用贷:管理费用贷:财务费用贷:营业外支出贷:所得税三、结转投资收益:净收益的:借:投资收益贷:本年利润净损失的:借:本年利润贷:投资收益四、年度结转利润分配: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果是亏损: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做朋友的,勉强不来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障碍!三观不合的人,所说的话难有交集,更谈不上碰出火花,寒暄片刻尚可,相处时间稍长,便如鸡同鸭讲,彼此都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可能互相伤害。有一则寓言说,青蛙和老鼠成了好友,想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于是,它们把脚绑在了一起。刚开始,它们在地面上行走正常,还能吃到谷子。当它们来到池塘边时,青蛙一下就跳进了水里,把老鼠也拖下了水。青蛙在水里玩得高兴,而可怜的老鼠不会游泳,淹死了。最后,老鼠的尸体浮上水面,它的脚仍然和青蛙绑在一起。一只老鹰发现了老鼠,便冲向水面,抓起老鼠,而青蛙也跟着被提出水面,成了老鹰的美食。三观不同的人密切来往,就像寓言中的青蛙和老鼠,只会给双方带来伤害。摸不透的心就算了,不必费力去揣摩;看不清的人就远躲,不必劳神去猜测。人生短暂,精力有限。我们应该将所有倾注于所爱的人、相处愉快的人。对于那些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我们大可以选择悄悄离开。毕竟,谁的生活里也不会缺了一个人就不行。所谓打交道,交在其次,重要的是有相同的道,也就是「三观」要合。二、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并不容易,观念差异大的人则更难。贪婪的人怎么也无法理解有些人视钱财如浮云,势利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有些人对待别人可以做到一视同仁。人都容易以自己内心所想的为标准,以此来分析和判断他人。如果有人的言行跟自己内心的标准不一致,则认为他人是装腔作势,虚伪透顶,这实在是自以为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看你不顺眼的。没关系,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相安无事便好。朋友,没有必要强求,意气相投就真心相处,看不惯的就拂袖而去,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的生活搅扰得一地鸡毛。生活无需过多陪衬,三观不和的朋友多了,越热闹反而越让人感到冷清。三、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人是群居动物,怎么可能离开群居而独自生存?这是圈子存在的必要性。对我们平常百姓来说,处世方式相近,三观较为一致的,自然就在同一个圈子,相互帮助,同进同退。如果我们一路同行,那便风雨同舟;如果我们只是彼此的过客,那便淡淡一笑,无需多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朋友不在多,而在是否能同道,是否能知心。同道则能共行,知心则能互信。当然,志同道合指的并不是完全一样,而是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中途陆陆续续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