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命制人:时间:2017年4月25日【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和背诵名言词句,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作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格。2、通过对词的大意的理解和对词的意境的感受,初步培养对诗词中精妙的字、句进行鉴赏的能力。3、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撰写文意隽永的诗词意境的想象散文。【知识链接】1、婉约派:婉约,是婉转含蓄之意。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2、太平宰相富贵词: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十三岁巧对宰相张知白,“神童”之名不胫而走;十四岁参加殿试,被宋真宗点为进士;十五岁被宋真宗任命为中书;三十岁成为宰相。少年时的晏殊凭借诚实、坦率的性格和雄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名动天下;长大后青云直上、一帆风顺,是历史上少数几位少年得志的宰相。谥号为“元献”。他所经历的真宗、仁宗两朝正是“百年无事”的承平盛世,优待官吏的制度让朝臣们在歌舞升平中过着一种娱宾遣兴的安逸生活。晏殊身居要职,颇受宠信,自然不例外。他的《珠玉词》大部分都是在富贵悠游中流连诗酒,歌舞升平几乎成了这些词的共同内容;也有一部分抒发离愁别恨,也都是有闲阶级的轻愁,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长于春梦几时多?散似秋云无觅处”“一晌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这些词句韵味深醇,抒春残花谢、良时易逝之感;发离愁别恨、欢事无多之慨。但幽幽的情思透射却又是温婉娴雅的“富贵闲愁”。他极其善用景物的暗示能力去委婉表现作品的主题;也善用最精炼的语言捕捉一刹那的意境,将意境写得深细异常。3、一代文宗醉翁亭:欧阳修,字永叔,江西吉安人。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他是北宋文坛领袖,苏洵、苏辙、苏轼、曾巩、王安石都是他的学生(欧阳修是晏殊的学生);与“红杏尚书”宋祁合著《新唐书》,独立完成《新五代史》,也是著名史学家。其词分为三类:写景词,被贬流放在外游山玩水所做;抒怀词,惜春、叹老,思念友人、抒写离情别格高韵远:“格”,即格调,有雅俗之分,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学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韵”是韵味,有深远与浅近之分,有韵味主要指意境绵远含蓄。晏殊、欧阳修词“同出南唐”,开有宋一代词风。晏殊词温润秀洁,理深旨远;欧阳修词雅俗并存,和婉细切。晏殊、欧阳修令词风靡天下的同时,慢词也勃兴、发展起来,与小令并驾齐驱。柳永慢词,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张先与柳永齐名,以“韵高”为胜。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绪;艳词,男女恋情相思,有反映社会背景,也有肉麻、不堪入目的内容。梅尧臣曾评价他是“公家八九妹,鬓发如盘鸦,朱唇白玉肤,叁年始破瓜。”4、腹中数万甲兵: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主持西北军政,重用狄青,组建康定军,屡破西夏军;主持庆历新政,虽失败,却大大推动了王安石变法。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成了天下文人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5、八面玲珑老人星:张先,字子野,浙江湖州人。其词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先,开北宋慢词先河,史称“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张三中”(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又被称为“桃杏嫁东风”郎中、“花弄影”郎中。他是晏殊的学生、欧阳修的同学,梅尧臣的好友,苏轼、王安石的忘年交;欧阳修为见他把鞋穿倒,宋祁为见他推倒屏风,苏是为他的逝世写祭文。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6、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又称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柳景庄。和其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郎,工文艺,时号“柳氏三绝”。他仙风道骨、倜傥不羁;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有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文本研读】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1、词开头哪些词可以看得出来时令节气?这个时候民间有何风俗?(1)新社、清明。(2)新社:古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有春社、秋社之分,这里应该是春社。这一天全体休息,杀牛宰羊献祭酒,然后燃起篝火,饮酒吃肉,纵情歌舞,宋以后还有社戏之说。妇女、儿童也可以尽情欢乐。清明:传统的祭祀扫墓时节,传说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的寒食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也有春游踏青的习俗,据说大禹治水后,人们为庆祝水患已除而设,还可以放风筝、做各种游戏;其他还有禁火、荡秋千、打马球、插柳、踢蹴鞠、植树、斗鸡、射柳、庙会等风俗。2、上片用了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1)意象: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秀美明丽;(2)组成了一幅春暖花开、燕语莺声的美丽春景。春色娇人。3、下片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晶双枕,旁有坠钗横。—欧阳修《临江仙》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冬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张先《一丛花令》尽到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张先《定风波》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欢乐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西夏官员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请你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段场景,可使用多种描写手法,如环境、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适当添加形容词和动词,注意写出少女的情态和画面的情趣。当此春暖花开、莺声燕语之际,两位少女在采桑的路上相遇,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请你的同桌读一读你的描写,说说他(她)的感受:你认为这段话描写出了的乡间生活,塑造了的乡间少女。注:平静自由、闲适恬淡的乡间生活;巧笑盈盈、天真烂漫、娇羞甜美的乡间少女。思考探究:下片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才作回答”。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作者为什么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与心情?(1)只写人们斗草后的“巧笑”“笑从双脸生”,用最精炼的语言捕捉一刹那的意境,用最少的语言写出最丰富的感情,这是晏殊一贯的风格,也给读者留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怎样的乡间社日生活让这两个青春烂漫的女孩子发出如此的会心微笑?(2)作者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是为了以人物的心情衬托自己的心情,表现自己对这种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3)“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现天涯游子离愁的羁旅送别词?(1)羁旅:候馆(迎宾旅社)摇征辔(骑马远行)行人(羁旅、出征的人)离愁(2)送别:梅残(折梅送别,梅残无法寄赠家人)柳细(折柳送别,行人思家)2、结合注释,展开想象,试把整首词撰写成意境优美的散文。答: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却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归。—王驾《社日》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陆游《春社》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作者清明前选写梨花、清明后选写柳花,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三四点、一两声”,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由五代艳词到清新活泼的采桑女,体现格高韵远。下片“笑从双脸生”,如何理解“双脸”?(1)“脸”即颊,“双脸”即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3、欧阳修善用景物烘托、两面对比、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借助于一些极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来表现离情别绪。试结合词句内容,对此做一点探究。(1)景物烘托:①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②“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春山的遥远,烘托行人的更加遥远,表现思妇悠远的思念。(2)动词:“摇征辔”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3)直接与间接抒情: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这是直接抒情;②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这是间接抒情。“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形容词)(4)两面兼写: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全词到底是从行人的角度写还是从闺人的角度写呢?这里存在一个视点的问题。关键在下阕的“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这是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