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及其社会建构作者:刘立强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参考文献(55条)1.新华社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10月召开会议2006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19963.方烨2005年我国GDP增长9.9%20064.陈文化关于创新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思考[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6)5.GDosiTeehnicalchangeandindustrialtransformation19846.孟庆国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2)7.薛进军.荒山裕行.彭近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20028.彭福扬.曾广波.兰甲云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2005(02)9.SpiveyNTheconstructivistmetaphor:reading,writing,andthemakingofmeaning199710.BerggerP.LuckmanTTheconstructionofreality:atreatiseinthesociologyofknowledge196611.AndrewFeenbergFromessentialismtoconstructivism:Philosophyoftechnologyatthecrossroads12.李三虎.赵万里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9)13.肖峰论技术的社会形成[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2(6)14.RussellS.WilliamsRConcepts,spacesandtoolsforaction?Exploringthepolicypotentialofthesocialshapingperspective200215.邢怀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界定与政策含义[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4)16.安维复社会建构主义评介[期刊论文]-教学与研究2003(4)17.肖峰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200218.安维复社会建构主义与网络社会的人学——兼论马克思本体论的社会建构性[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辑刊2003(1)19.杨丽娟.陈凡当代高技术的社会建构与立法规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8)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课题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参考2005(20)21.吴玲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22.王梦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体制保障[期刊论文]-求是2006(4)23.肖峰论技术的社会形成[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2(6)24.安维复唯物史观的修辞学转向:从技术决定到社会建构[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辑刊2005(5)25.冯鹏志论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征[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2001(4)26.冯鹏志论技术创新行动的环境变量与特征1997(04)27.郭宏义技术创新的社会建构[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28.王曦.赵绘宇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法律制度安排[期刊论文]-当代法学2004(5)29.潘希生态破坏一年吃掉15%GDP200530.姜春云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九大生态战略200531.彭福扬.黄剑从社会发展观看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2003(3)32.韩庆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理性实践[期刊论文]-河北学刊2004(3)33.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5(2)34.黄剑.彭福扬从价值观的嬗变看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期刊论文]-学术探索2004(3)35.陈文化腾飞之路一一技术创新论199936.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88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38.F·拉普.刘武技术哲学导论198639.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200040.晔枫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系统效应[期刊论文]-学术月刊2004(2)41.冯鹏志技术创新的社会整合机制[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4)42.GDosiTechnicalchangeandIndustrialTransformation198443.KleinKleinanThesocialconstructionoftechnology:structuralconsideration2002(01)44.齐建国警惕新结构危机与生态环境泡沫一一兼论循环经济的国家行为2004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546.袁祖社应构筑起道德与利益相统一的社会激励机制2001(04)47.马歇尔.朱志泰经济学原理4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寻找实现循环经济的落脚点: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领可持续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200549.彼得·斯坦.约翰·香德.王献平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199050.ForayDTechnologyandtheenvironment:Anoverview1996(53)51.WebblGreenPurchasing:forginganewlinkinthesupplychainresource1994(06)52.NathanRosenbergInsidethetechnologyandeconomics198253.安维复技术创新的社会建构200354.杜基尔.蔡富有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200555.冯鹏志技术创新社会行动系统论2000相似文献(8条)1.学位论文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2005继“科学发展观”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催生了“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诞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协调运行的轨道。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主要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社会的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途径,技术创新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动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新审视技术创新的作用,树立新的技术创新观,需要技术创新的生态化。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生态化技术创新力图克服传统技术创新的内在缺陷及实践负效应,转向追求构建自然生态和谐系统和社会和谐系统,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多目标、协调发展、和人本为原则。它在内涵、原则、目标上体现了与和谐社会要求一致的契合性,这就决定了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手段和有效途径。它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生态化技术创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就必须有效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本文从强化政府职能;完善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成功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基本对策。2.期刊论文刘红玉.占丽芳.LIUHong-yu.ZHANLi-fang和谐社会建设的两翼--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5)阐明了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而制度创新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3.学位论文刘红玉生态化技术创新人本伦理研究2006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经济增长为唯一追求目标的传统技术创新活动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改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如何消除传统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使技术创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人的生存和发展效益成为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解决目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的迫切愿望。作为一种科学的技术创新观和新的生产方式,生态化技术创新必定孕育着人本伦理思想,同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本伦理为它服务,推动它全面、深入地实施。本文从剖析传统技术创新的伦理困境入手,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生态化技术创新所蕴含的人本伦理思想进行论证,探讨生态化技术创新人本伦理的内涵和意义;分析生态化技术创新人本伦理的客观必然性,初步建立生态化技术创新人本伦理的框架模式;并从创新主体的道德自律、制度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生态化技术创新人本伦理的建设途径:以期在理论上深化对技术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拓展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在实践中以伦理的力量推动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实施,为逐步消除传统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4.期刊论文彭福扬.刘立强.PENGFu-yang.LIULi-qiang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宁夏社会科学2006,(3)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契合.本文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人的生态化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化技术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5.学位论文肖泽圣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研究2005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关键期。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党和国家为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注重激发社会活力,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具体可行的手段和途径。本文力图从生态化技术创新这一实践性比较强的途径来研究和谐社会的构建。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用生态化技术创新从社会、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来厘清其与自然、社会、人的关系,使技术创新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相契合,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寻求可行的实现途径。文章在剖析了传统技术创新由于自身的缺陷导致与和谐社会的背离的基础上,论证了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主要从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观、以绿色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构建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谐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同时,通过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丰富和发展技术创新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供了具体、可借鉴的途径。6.学位论文胡元清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复杂性思维特征研究2007近代自哥白尼、牛顿、笛卡儿以来形成的以还原、分割、有序、理性、确定性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的简单思维方式长期在思维领域占支配地位。进入20世纪以来,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在各个领域受到质疑和挑战,已经被现代科学的发展所动摇。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基础上形成的复杂性思维方式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之中,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正在逐渐走向繁荣。21世纪被认为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在技术创新领域,简单性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传统技术创新也同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陷入窘境。在科学技术一体化并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作用以及社会意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加强的今天,人们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生态化技术创新应运而生。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和谐有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目标创新;是生态化自然技术创新、生态化社会技术创新和生态化人文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本文在阐述与复杂性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复杂性思维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一步剖析了在简单性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传统技术创新的缺陷,论证了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复杂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