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偏好模型(一)货币市场及其均衡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模型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分析利率水平的决定。该模型使用的货币定义为1M(即现金加活期存款),并假定货币的报酬率为零,货币的唯一替代资产债券的预期收益率用利率水平r来衡量,即ebRr=。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资产组合理论,资产需求量与预期收益率正相关,于是有r↑→ebR↑→dB↑→货币需求dM↓;反之,r↓→ebR↓→dB↓→dM↑。图6货币市场供求及其均衡在图6中,横轴代表货币量,纵轴代表利率水平。为了使分析简化,我们假定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那么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因此,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表明货币需求量随着利率水平的上升而减少。货币市场在货币需求曲线dM和货币供给曲线sM的交点实现均衡,E点为均衡点,r0为均衡利率,0M为均衡货币量。与债券市场一样,货币市场同样也有趋于均衡的趋势。如果利率高于均衡利率,即01rr>的情形,此时A点的货币需求量为1OM,而B点的货币供给量为0OM,在这一利率水平上,10OMO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供给,人们希望将持有的多余货币数量购买债券,因此债券价格将会上升而利率水平下降;反之,如果利率低于均衡利率,即02rr<的情形,此时C点的货币供给量为0OM,而D点的货币需求量为2OM,在这一价格水平上,02OMO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人们希望抛售部分债券以满足货币需求,因此债券价格将会下跌而利率水平则会上升。无论在哪种情形下,随着利率水平从1r(或2r)趋向r0,货币的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将会逐步减少,直至利率回到均衡水平r0,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相等,货币市场实现均衡。在流动性偏好模型中,凯恩斯假定作为财富贮藏手段的资产包括货币和债券两种类型。一方面,经济中的财富总量必定等于债券总量和货币总量之和,即ssMBW=;另一方面,投资者购买资产的数量必须受财富总量的约束,因此,在资源不闲置的前提下,人们的债券需求量和货币需求量必定等于财富总量,即ddMBW=。将上述二式联立并进行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结果:sddsddssMMBBMBMB(16)上式表明,如果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即sdMM),那么债券市场也处于均衡状态(即dsBB=)。因此,可贷资金模型与流动性偏好模型在分析均衡利率的决定方面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理论模型得出的预测结果大体相同。(二)货币供求曲线的位移及其影响因素1.货币需求曲线的位移及其影响因素在流动性偏好模型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主要有两个因素。(1)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经济扩张→Y↑→W↑→dM↑→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经济衰退→Y↓→W↓→dM↓→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2)价格水平。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价格水平P↑→如果名义货币量M不变,实际货币余额M/P↓→如果M/P不变,则要求M↑→dM↑→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P↓→如果M不变,M/P↑→如果M/P不变,则要求M↓→dM↓→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2.货币供给曲线的位移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前述的简化假定,如果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那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基本因素。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扩张性货币政策→sM↑→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紧缩性货币政策→sM↓→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三)均衡利率的决定将上述影响供求曲线位移的因素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分析均衡利率的决定。1.收入水平的变动假定货币需求曲线dM1与货币供给曲线sM最初相交于E点,均衡利率水平为0r。假定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在图7中,经济扩张→Y↑→W↑→dM↑→货币需求曲线从dM1向右移动到dM2。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dM2与sM相交于新的均衡点F,利率水平从r0上升至r1,均衡货币量为0M保持不变。因此,在经济扩张时期,在其他经济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利率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图7收入水平变动与均衡利率图8价格水平变动与均衡利率2.价格水平的变动假定货币需求曲线dM1与货币供给曲线sM最初相交于E点,均衡利率水平为r0。在图8中,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有价格水平P↑→如果名义货币量M不变,实际货币余额M/P↓→如果M/P不变,则要求M↑→dM↑→货币需求曲线从dM1向右移动到dM2;反之,P↓→如果M不变,M/P↑→如果M/P不变,则要求M↓→dM↓→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果货币供给保持不变,dM2与sM相交于新的均衡点F,利率水平从r0上升至r1,均衡货币量为0M保持不变。因此,如果其他经济变量保持不变,利率水平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图9货币供给增加与均衡利率3.货币供给的变动假定货币需求曲线dM与货币供给曲线1sM最初相交于E点,均衡利率水平为r0。如果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那么在图9中,货币供给的增加使货币供给曲线从sM1向右移动到sM2。dM与sM2相交于新的均衡点F,利率水平从r0下降至r1,均衡货币量从1M增加到2M。因此,如果其他经济变量保持不变,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利率水平下降,这一作用称为货币供给增加的流动性效应。与此相反,如果放松了“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那么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的收入效应、价格水平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会使利率水平上升。从而利率水平最终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上述四种效应的大小以及发挥作用时滞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