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勤业中学刘霞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漫谈课前交流你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你平常怎样做教学设计?备课的三层次对课标和教材的整体把握独立试备在广泛浏览同类备课资料的基础上,自我反省和修正。怎么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从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更是师生交往的教学工具,学生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利用数字化资源,以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数字化学习通过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是课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使课程更具生命活力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而且还是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必须依照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身心特点,合理地进行教学的设计。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工作课程是一种过程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真实的教育是由思维习惯和高级思维技能构成的。现代课程的基本单位是“问题”,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组织”课程,通过问题设计来组织课程内容。——Grant.Wiggins,《通过设计来理解》,2001年黎加厚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思维情感态度为什么活动?为什么收集信息?为什么完成任务?为什么使用技术?信息=知识技术=教学活动=理解任务=智慧如何判断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黎加厚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加里.D.鲍里奇)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学习成功怎么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从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开始备课准备教学资源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练习、作业、考试、教学评价课后反思与总结黎加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备课准备教学资源讲课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练习、作业、考试、教学评价课后反思与总结信息技术黎加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目标之一:关于教学设计的问题:【沈斌】1.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2.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3.应用什么媒体?4.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活动如何展开?5.怎样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怎样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6.这节课怎么达到优化?所有的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反馈设计、作业设计是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为什么上?怎么上?上到什么样?教学设计流程:1.教学目的设计(核心问题设计)2.教学目标设计(单元问题设计)3.情境设计(内容问题设计)4.媒体设计5.设计师生双边活动6.评价方式设计7.整体统筹,系统优化为什么上?怎么上?上到什么样?1.为什么要上这节课?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学科教学目标的框架下,分解到每节课,形成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在关于学科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首要程序:问题分析与设计各位老师谈你对你所任学科教学目的的认识问题一:分析学科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科基本教学理念之间关系(核心问题的设计)各位老师谈你对你所任学科教学目的的认识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单元问题设计)谈谈你对单元问题的认识问题2.怎么确定教学目标?横轴代表各学科内容的分类,纵轴代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各个水平层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须考虑到如下的因素:1、社会的需要2、学生的特征3、学科的特点我们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法则等特点,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出各自的学科特色三: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软件和硬件。要点:适切性、针对性问题3.选择什么媒体?变阻器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四、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问题4.创设什么样的情境?A.教学情境的类型(1)问题情境(2)真实情境(3)模拟真实情境(4)合作性教学情境(5)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B、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境创设的可行性视频:变阻器讨论:说一说你在教学中创设的成功情境或失败情境。5.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五、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一)自主学习的设计自主学习即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讨。常用的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学习等。协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1)抛锚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在抛锚式教学中,要根据事先的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支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即抛锚。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1、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2)支架式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支架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要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3)随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若要随机进入教学,则要能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景去学习。2、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能实现自我反馈。(3)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二)协作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对学习者的自身知识意义建构极其重要。它主要通过协商与会话的形式,使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交流,促进此学习群体对当前所学知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达到真正完成意义建构。1、协作学习的设计方法(1)学习主题已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A、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议的初始问题;B、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问题;C、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的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稍稍超前于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D、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2)学习主题未知下的协作学习设计由于事先并不知道学习主题,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2、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协作学习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要建立起协商群体(2)教师提出问题要具有可争论性(3)学习过程可控,讲究学习效率3、设计协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讨论过程应认真、专注地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仔细注意每位学生的神态及反应,以便根据该生的反应及时对他提出问题或对他进行正确引导;(2)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3)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关于某个概念或认识的模糊或不正确处,并及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切忌使用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4)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5)在讨论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作出小结。通过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可营造出一种更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提出科学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三)探究式学习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1961年提出:-不把知识当作绝对真理交给学生,应当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在学习概念原理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解释;明确问题确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学生作品师生讨论得出结论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构成、目标设立、个人职责、成功机会均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辩论问卷游戏漫画-采访竞赛图片分析案例研究调查小品音乐诗歌课堂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的。根据系统科学理论,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形成最佳的组织结构,因此,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结构设计。五、整合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课堂教学结构的这种空间关系,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地球自转电脑:三维动画模拟演示打分5.怎样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怎样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1、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2、设计态度量表(问卷调查)3、设计形成性练习”)知识点学习水平题目内容什么是浮力?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方向如何?识记判断题(对的请打“A、木块在水中上浮时受到力,铁钉在水中下沉时没有受到力();B、从井里提水,觉得水桶离开水后比水桶在水里时重,这是因为水桶在水里时受到浮力的作用()。4、设计总结性测验测验内容学习水平小计识记理解应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组成地壳物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小计5510153501012184001087255253040总分100教学目标的任务化和问题化个性化教学和有效教学的需要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和使用检查理解状况用的问题问题(question),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具有询问形式或功能的句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要求他们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提示”。返回讨论: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作用为什么要设计问题?(一)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二)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基本事实的理解和使学生运用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去应用所学的有关事实的知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