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研究方法探析:探索性与解释性案例研究法的结合【内容提要】尽管管理创新在企业获取和维持持续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但有关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却仍处于探索阶段,未能给予实践足够的指导,原因之一在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理论整合困难。为此,结合两年来课题组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所开展的探索性研究经验,指出探索性与解释性案例研究法相结合是管理创新领域较为适宜的方法,并归纳出该方法的4阶段实现过程。Theroleofmanagementinnovationinobtainingandmaintainingpersistentcompetencyhasbeenincreasinglyimportant.However,sincethediversityanddifferentiationofresearchmethodsinmanagementinnovationfieldleadtothedifficultyofitstheoryintegrating,researchersstillhaven'tmadegreatprogressintheoreticalstudy.Therefore,basedonthetwo-yearexperienceinexploratoryresearchonmanagementinnovationpracticeinChina,thispaperproposesthatcombiningbothexploratoryandexplanativecasestudyisaproperresearchmethodinmanagementinnovationfield,andsetsupafour-stepprocessmodelforrealizingthismethod,withthepurposeoffurtherdirectingmanagementinnovationpracticeandofferingreferenceforrelevanttheoreticalresearch.【关键词】管理创新/研究方法/探索性案例研究/解释性案例研究managementinnovation/researchmethod/exploratorycasestudy/explanativecasestudy0引言随着丰田依靠精益生产方式等创新性管理方法或理念赶超欧美竞争对手、通用电气凭借扁平化组织变革避免了庞大组织机构造成的运行困境等成功管理创新事件的不断涌现,国内企业也纷纷步入管理创新行列,出现了海尔“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万达“订单式生产”、万科“人才筑基策略”等大批管理创新典范,日益突显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技术趋同化的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如Stata[1]指出的,阻碍美国企业发展的真正根源是管理创新缺失问题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因为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通过管理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组织运行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生产力落后、组织僵化等深层次问题,促进组织运行效率及绩效的提升,实现组织蜕变。因此,管理创新逐渐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最重要和持续的来源[2]。然而,有关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却仍处于探索阶段,未能给予实践足够的指导,造成管理创新实践中存在效率低下、成功率低等严重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尝试采用统计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甚至数学建模法等不同方法从多维视角探索和研究管理创新实践,以期揭示管理创新的内生机制并总结提炼管理创新理论,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增加了管理创新理论提炼与整合的难度,使得管理创新领域至今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为此,本文结合两年来课题组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所开展的探索性研究经验,指出探索性与解释性案例研究法相结合是管理创新领域较为适宜的方法,并归纳出该方法的一般实现步骤,以期进一步明确该领域研究方法,并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1管理创新研究方法综述根据管理创新相关研究文献,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具有明显多样性:以统计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以数学建模法、扣除法等其他方法。(1)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技术等手段,检验根据已有理论构建的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或验证命题的真伪,属于定量研究范畴。由于管理创新具有复杂性和效果滞后性[3]等特点,开展问卷调查难度较大。因此,国外主要由机构负责开展大规模调查,如瑞典经济和区域增长署(NUTEK)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瑞典企业实施柔性化组织创新的重要性和分布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覆盖煤炭、制造、建筑、零售等众多行业700多家企业[4];在此基础上,丹麦产业动力学研究所(DRUID)同样以组织柔性为主题,对丹麦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的1900家私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授权、跨职能群体、质量圈等创新的覆盖面和实施程度[5];同时,欧洲生活与工作条件改善基金会对包括英国、瑞典在内的10个欧洲国家企业管理创新中员工的参与程度进行调查[4];此外,共同体创新调查(CIS)作为欧盟国家获取企业层面创新活动数据的主要途径,于2001年开始涉足管理创新问题[6],并逐年增加,以更全面和系统地掌握企业管理创新情况。这些大规模调查不仅为国家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还为学者对管理创新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如Mol等[7]通过从CIS获取数据,验证了搜寻因素和情境因素对管理创新引进的影响以及管理创新对组织生产力的作用。除了机构层面,个人层面的管理创新调查研究也普遍存在,大部分关于管理创新影响因素视角[8]、组织绩效视角[9]、组织学习视角[10]的研究均采用此方法。如Chi等[11]通过对某区域员工调查得出,员工培训是影响管理创新被员工接受并得以在组织内部顺利扩散的主要因素;Naveh等[12]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管理创新实施与组织绩效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管理创新实施强度不够会弱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但过度实施同样会造成消极影响;李燚[10]通过大样本调查研究得出,组织学习水平对管理创新成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不同组织学习方式对不同的管理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等。此外,Sinclair[13]应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了阻碍管理创新的原因;夏冬[14]通过对中国600余家企业的调查问卷和分析,研究了经营者因素对企业所有权结构和企业组织管理创新关系的影响。总之,不管机构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的调查均为管理创新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然而,不可否认,统计分析法虽能科学地验证管理创新中存在的各种关系,但很难把握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管理事件的本质[15],不利于管理创新理论的提炼。(2)案例研究。为揭示管理创新实践背后的隐性知识,案例研究已成为管理创新领域的重要方法,有关管理创新过程、创新扩散以及管理时尚视角的研究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如伦敦商学院管理创新实验室Birkinshaw,Mol等[3],以原始性创新为对象,收集和调查了M型组织、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计分卡、现代集成生产线等全世界近百年来出现的典型管理创新实践或方法,对其产生和过程进行案例研究,构建了管理创新四阶段过程模型:对现状不满→其他创新来源的激励→发明→内外部的确认[16];Teece通过选取采纳和实施M-型组织的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M-型组织的扩散过程、规律性及采用率等[17],得出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和见解同样可以应用于管理创新扩散领域;Abrahamson[18]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管理时尚供需双方如何相互作用促使管理创新的产生和流行。此外,还有部分研究尝试通过案例法提炼管理理论。如Shannon等[19]调查了美国汽车企业的情况提炼出“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管理创新模式;屈佩明[20]以西安航空公司为例提出多元价值管理创新理念;李露钢[21]以海尔为例提出综合管理创新的观点;刘伯华[22]从梅山矿业公司管理创新的实践中提炼出“零缺陷管理”的管理模式。(3)其他研究法。除了统计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Nickell等[23]还运用数学建模法指出,企业在面对市场萧条和处在竞争与财务压力的情况下最有可能引进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维持经营;李子奈[24]提出测度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方法——扣除法,并采用经验分析的方法定量测度了管理创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王锐兰[25]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进行分析,指出经济绩效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但管理创新既不必然等于经济性,也不必然等于不经济性。各种研究方法为管理创新研究增添了色彩和途径,从不同程度上对管理创新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研究方法的不一致难免影响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较性。因此,统一研究方法有利于管理创新理论的提炼和发展。2案例法与管理创新理论研究案例研究的代表人物Yin[26]把案例研究定义为对当代某一处于现实环境中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其本质在于通过详细地描述事物(案例)现象是什么、分析其为什么,并从中发现或探求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推导出研究结论或新的研究命题的研究方法[27],即透过事物表象看到隐含的深层因素[28]。事实上,在整个工商管理研究领域,案例研究都是提升管理理论或提炼新理论、新思路的重要途径。如Ouchi通过深入日本企业实践,选择部分典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提出了著名的Z理论;Hammer和Champy通过对多家美国企业进行考察后发现,部分企业在保持业务范围和种类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运作流程实现了组织效率的提升,从而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等。类似的,管理创新领域的研究也强调通过总结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探求企业实践中的客观事实,从中提炼特性或结论,并将其推广和应用到更多的企业实践活动中,达到提升企业管理创新理论和实际绩效或水平的目的。因此,案例研究刚好能够满足研究者揭示管理创新本质、构建管理创新理论或思想的根本要求。同时,管理创新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根据吴金希和于永达[29]的观点,当研究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时,需要系统地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全貌,以增强对问题全方位的理解,这个任务往往是定量研究方法所不能承担的。相对于问卷调查范围宽而深度和丰富性不够的缺陷,案例研究通过研究者与被访问对象的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接触,如通过与管理者面对面沟通,倾听他们经历的生动故事,理解反映实际管理的经验和过程,使得研究者能够发现与实际相关的知识,构建有普遍解释能力的理论框架,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此外,管理创新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存在可供参考的基础理论。Tellis[30]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的差异将案例研究分为探索性、解释性和描述性三类:探索性案例研究在案例分析之前并没有明确的理论假设,但是必须事先建立严格的分析框架;解释性案例研究一般在案例分析之前就已经建立了若干竞争性的理论假设,比较适合进行因果分析;描述性案例分析主要为某一理论的成立提供实证支持,通常用于教学而非研究。根据吴金希和于永达[29]的观点,如果所研究的问题是一种理论空白,或者处于学科的幼稚期,已有的文献不能够解释和回答所要研究的问题,需要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这时往往采取理论构建过程而不是理论验证的过程,因此,最佳的研究策略是一种定性归纳法,适合采用探索性案例分析法,将案例故事转化成理论元素。管理创新既是一个新的理论概念,还是一个反应事物本质的术语,而探索性案例研究法能够满足该领域对探索性理论研究的要求。为验证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的管理创新理论是否可靠、科学,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通过解释性案例研究对其加以佐证。综上所述,根据管理创新领域对新理论提炼和验证的要求,加上其复杂性、理论空缺等特点,我们认为,结合探索性案例研究法和解释性案例研究法是该领域较为适宜的研究方法。事实上,经过两年多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的摸索和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方法在中国特色管理创新理论研究中的适合性。3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过程分析:探索性与解释性案例研究法的结合为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理论,需要在未确定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之前通过收集、研读以及分析案例确定研究问题和理论假设,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