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英汉翻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英汉翻译作者:孙玉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1期【摘要】作为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中的两大分支,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就句法结构和语篇层面而言,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当属形合与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语言现象至今也是语言学界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形合意合特点与差异,力求探索两者在句法结构、衔接手段和逻辑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使用翻译技巧解决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重形抑或重意问题。【关键词】形合意合英汉翻译翻译技巧一、引言翻译的过程即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语言的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英汉两种语言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诸多方面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两种语言虽不乏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此种差异造成了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形合意合的成因以及特点,从句法结构、连接手段和逻辑结构三方面探讨两者对英汉翻译活动产生的影响,运用相应翻译技巧,以此实现不同语言环境下形意互换,使译文更符合阅读习惯。二、形合与意合自20世纪40年代,中国语法学家王力先生在其著作《中国语法理论》中首次提到了形合(Hypotaxis)意合(Parataxis)以来,有关形合意合的问题就引起了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正如奈达(EugeneNida)在其TranslatingMeaning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1.形合意合的成因。英民族重形式逻辑和理性思维,汉语民族重辩证思维和感性思维,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理性思维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和形式上的推理论证,重思维方式个体化。相比,中国人的感性能力发达,重思维整体性,强调主体意识和对立平衡。因而受到这样的影响,英语讲求开门见山,直接了当;汉语讲究不言而喻。2.形合意合的特点。在语言学中,合指的是组合,由“散”到“集”的手段在语言符号上的表现。刘宓庆对形合意合作了较完整准确的阐释: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或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前者注重语句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龙源期刊网(coherence)。总的来说,英语句子属语法型,重形合,以形驭意;汉语句子属语义型,重意合,以意驭形。(1)形合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形合依靠形式,指的是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词语或分句,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如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美国传统词典的定义》Hypotaxis(形合):Thedependentofsubordinateconstructionorrelationshipofconnectives,forexample:Ishalldespairifyoudon’tcome.(用连接词体现分句中的依附或从属关系的结构)我很失望如果你不来。英语作为音形合一的拼音文字,在遣词造句和组织篇章方面都表现出注重语言形式的衔接。其表现形式为:1)成树形结构,紧凑严谨,以形统意,句子复杂不流散。2)频繁使用连接词、关联词和介词。3)逻辑表达呈显性特征,逻辑关系及时间先后顺序位置灵活。(2)意合的特点及表现形式。意合仰赖意义,指的则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连淑能,1993:48)如TheworldBookDictionary《世界图书词典》中的定义:Parataxis(意合):Thearrangingofclausesoneafteranotherwithoutconnectivesshowingtherelationbetweenthem.Example:Therainfell;theriverflooded,thehouseswaswashedaway.(分词之间不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关系)下雨了,雨水泛滥,冲毁了房屋。汉语作为音形分离的表意文字,在句法和语篇方面缺少或根本不使用形式词,而是根据语句或语义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连贯。其表现形式为:1)成竹形结构,句式松散,行文飘逸。2)少用或是不用关联词,多流水句四字词。3)逻辑关系通过语序时序得以体现。三、形合与意合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纵观英语的形合性和汉语的意合性,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会给英汉翻译带来一定困难,本章着力于从句法结构、连接手段和逻辑结构三个方面一一阐释由此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1.句法结构。英语注重显性接应,呈树型结构,句子遵循严格的主谓机制,围绕主干进行空间架构,通常是主干与上下左右勾连,进行空间搭架。句子构建在主谓轴上。英语句式多长多复杂,受到分词分句等许多限制,无法像汉语一样随意铺陈,句法结构使得英汉翻译无法一一对应。汉语注重隐性连贯,呈竹型结构,句子为主题—述题。汉语句子建立在意念轴上,强调语义。通常以气贯穿全文,将结构庞大的英语句子化为松散小句,看似形式分散,实则意义环环相扣。对于译者而言,在英译汉时,重要的是运用英语句法知识理解原文;在汉译英时,选用适当的英语结构,将汉语意义恰当地表达出来。例:“Wearemetonagreatbattlefieldofthatwar.Wehavecometodedicateaportionofthatfieldasafinalplaceforthosewhoheregavetheirlives龙源期刊网(Lincoln’sGettysburgAddress)”译文一:我们相聚在这里是为了把这伟大战争的一部分想给那些为了我们国家的生存而献出了生命的烈士们作为最后的安息地,这样做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此译文虽然完全符合句意,也保留了英语原有的长句模式,但汉语中读来稍显冗长,可变为译文二的短句更符合汉语习惯: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长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把这个战场的部分土地奉献给他们,作为他们最后的安息之所,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2.连接手段。由于其形合特征,英语在衔接手段上比汉语更为丰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联词来显示逻辑关系,另外词的形态变化也可用作连接手段,如动词可通过语态、非谓语形式变化来表明逻辑关系。汉语强调意义关联,不在意词语和句际间的形式衔接。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句子衔接方式发生变化,须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进行翻译,使读者读不出翻译腔来。例如:“AllhecandoistoasktheGovernorofthatstatetotakeaction,andifhefailstodothereisnoremedy”.提供较好的译文版本:他能做的就是请该州州长采取行动,否则得不到赔偿。英语中的“and,if”这样的衔接词在中文中被弱化省略,同时“failtodoso”也融合进句意变为“否则得不到”将英语衔接手段隐藏化,不致译文读起来过于欧化。3.逻辑结构。英语重形合使其逻辑关系的表达没有语序上的强制要求,句序不受实际发生的动作时序的约束,作者也按自己的语用意图来排列句子成分汉语则会遵循自然语序,按时间先后等固定顺序逐步展开。因此译者在英译汉时,需注意语言逻辑的差异,理清内在逻辑关系。四、形合意合视角下翻译技巧英语句子重形合,无法直观反映出语义逻辑关系;汉语中词性、位置和语序方面的差异有成为困扰译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把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性,英译汉时应注意由形译到意译,汉译英时由意译到形译,使用释放翻译技巧,才能使得译文表达更符合译语读者阅读习惯。1.打破原句结构,重组结构成份。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时常需要将原文结构进行重组。例如将英语长句切分成几个部分,确定彼此的逻辑关系,再按汉语的表达方式融合归纳,进而成为完整意义的汉语语句。此过程既是英语思维向汉语思维转化的过程,也是英语的形合特征向意合特征转变的过程。例如“Hisdoorslammedshutandhisrunningfootstepspoundedthestairs.”“他砰地一声关上车门,一路跑上楼梯,脚步咚咚作响。”原文英语句中的“hisdoor”“hisfootsteps”主语不能定为译文中的主题,否则语义表达不清。调整为“he”充当主语,并分别对应动作行为,句子的逻辑结构方能明显。2.形意互换,适当增译减译。英译汉可能会适当增加内容,但绝对必须减掉部分内容;汉译英可能会减掉某些东西,但绝对必须增加部分内容。例如以下英语句中表示关系的连接词,在汉语中常不必译出:龙源期刊网“But,mydear,youmustindeedgoandseeMrBingleywhenhecomesintotheneighborhood.”“不过,亲爱的,宾利先生一搬来这里,你可真得去见见他。”《傲慢与偏见》其中“when”在语境中大都不会被译为“……时候”,而“一……就”以此表现出见到宾利先生要立刻前去看望的急切心情,正体现出汉语意合的重要性,意义情境俱相符,变英语显性连接为隐性连贯。五、结束语作为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句法结构、衔接手段、逻辑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给翻译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要想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必须从差异入手,寻找问题突破口。通过对两种语言形合意合的探究,进行译例分析,总结出要想得到地道的翻译,实现两种语言功能形式内容对等,就必须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英语的形合性和汉语的意合性,用句子重构、形意互换等翻译策略译出更为读者接受的译文来。只有这样,译文才不会让读者感到有明显的翻译腔,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参考文献:[1]EugeneNidaA.1982.TranslatingMeaning[M].SanDimas:EnglishLanguageInstitute.[2]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1982:649.[3]TheworldBookDictionary.1981.[4]陈宏薇.汉英高级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5]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6]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马绪光.形合意合与英汉翻译的句法策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112-117.[9]孙致礼.高级英汉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0]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1]张立玉.英汉语序对比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94-95.[12]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维反思[J].中国翻译,2001.龙源期刊网作者简介:孙玉平(199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