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社会化模式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外高校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社会化模式分析作者:陈昭锋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南通,226019刊名:中国科技论坛英文刊名:FORUMONSCIENCEANDTECHNOLOGYINCHINA年,卷(期):2008,(2)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4条)1.韦钰高校功能的扩展与产学研结合[期刊论文]-求是2001(02)2.冯冠平.王德保研究型大学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和角色[期刊论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2)3.吕海萍.龚建立提高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化组织水平的对策建议[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3(01)4.课题组有效利用产学研联合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期刊论文]-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01)5.顾冠群大学的使命与产学研合作的集成创新[期刊论文]-江苏科技信息2005(01)6.李志强.李凌己国内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趋势[期刊论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04)7.厉建欣日本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及启示[期刊论文]-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01)8.谢开勇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4(01)9.马继洲.陈湛匀德国弗朗霍夫模式的应用研究--一个产学研联合的融资安排[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06)10.罗焰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发展思路[期刊论文]-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11)11.祝东伟国外产学研合作典型模式的研究与启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产业2006(12)12.杨得前.严广乐.李红产学研合作中的机会主义及其治理[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09)13.U.S.GovernmentAccountingOffice(USGPO)TechnologyTransfer.AdministrationoftheBayh-DoleActbyResearchUniversities[GAO/RCED-98-126]199814.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ScienceandEngineeringIndicator-1998199815.刘彦日本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制度研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2)16.韩坚.尹国俊产学研实践活动的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术交流2007(03)17.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号公路地区6为文化与竞争优势199918.Adams,JEduatingPlaces:UrbanUniversitiesandCollegesintheU.S.UniversityPark199819.Rosenberg,N.R.NelsonAmericanUniversitisandTechnicalAdvanceinIndustry199420.刘易斯.布兰斯科.姆理查德.佛罗里达.[日]儿玉文雄知识产业化-美日两国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纽带200321.美国大学风险投资回报惊人200022.Roberts,E.BEntrepreneursinHighTechnology:LessonsfromMITandBeyond23.JapanSocietyforthePormotionofScience(JSPS)NihonGakujitsuShinkokainoSangakuKyoryokuJigyo(University-IndustryCooperationandtheJSPS)1991(07)24.马宁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05)25.Hunt,S.D.Morgan,R.MThecomparativeadvantagetheoryofcompetition199526.徐文俊产学研合作的五元三层结构分析[期刊论文]-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27.柯常青美国高校的技术转让及其借鉴意义[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1(18)28.CHIResearchIndustryTechnologyHasStrongRootsinPublicScienece199729.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本质探讨[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30.朱桂龙.彭有福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期刊论文]-软科学2003(04)31.吕海军.甘志霞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5(04)32.谢开勇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4(01)33.吴敬链制度重于技术200234.胡炜.张瑞中国产学研生态的现状与未来[期刊论文]-创新科技2007(04)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林莉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与相关机制研究2007当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探讨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和相关机制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实现科技兴企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理论入手,深入收集国内外有关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和创新机制研究的资料,通过分析加工整理,为研究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路径和相关机制提供依据.在此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现状,并在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动力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力图系统性的提出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和相关机制.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基于合作的自主创新方式和企业采取技术创新型动态联盟模式条件下的运行机制.在基于合作的自主创新方式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同行业企业合作创新、相关领域企业合作创新、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企业主导型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同时,在运行机制上,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型动态联盟的投入机制、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从而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2.期刊论文张聪群.ZHANGCong-qun基于集群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载体:官产学研联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3)产业共性技术是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和结构升级的基础,产业共性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创新需要官、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官产学研联盟是产业共性技术合作创新的组织载体.官、产、学、研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利益的交集和优势的互补是形成战略联盟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了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创新机制.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创新模式主要有地方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集群结构和创新项目.3.学位论文严红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与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研究2008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己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力量。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信息、知识等创新资源瞬息万变,区域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创新主体之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成为提高个体和整体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创新主体之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结成网络进行创新,已成为区域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途径。区域创新网络由企业、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结点以及这些结点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链组成,为知识、信息、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之间的顺畅流动提供了一种介于层级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理想组织模式。区域创新网络以其特有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节约交易成本效应、创新效应、竞争优势效应、整合效应和时间效应,为创新行为主体之间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种内生的、稳定的制度安排,非常有利于创新行为主体持续、自觉地交流与学习,实现区域创新效应的最大化。区域创新网络的健康运行与发展依赖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与完善,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搭建创新主体联合平台,才能使区域的网络创新效应顺利发挥,才能有效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国内外成功的区域创新网络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美国硅谷创新网络、传统产业的代表—“第三意大利”创新网络、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纵向一体化的代表—日本丰田创新网络、成功的科学园区代表—台湾新竹创新网络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武汉光谷创新网络,它们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式不同,但都是在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完善创新网络结点和培育区域创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应该吸取这些宝贵的经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网络结点和关系链,通过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为创新网络提供支持环境。成渝经济区的经济架构主要是在解放后“一五”和“三线”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大力发展,目前虽然已经具备了企业、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创新结点,这些结点之间的联系链条也已成雏形,但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具有计划色彩浓厚、要素配置不均和合作创新不足等特点,面临着区位条件较差、创新要素缺乏、集群发育不良、基础设施落后等制约因素和文化基础薄弱、制度约束乏力、体制障碍突出、协作机制缺失等发展难题。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成渝经济区加速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官、产、学、研、金互相促进、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包括创新结点和关系链的构建。创新结点的构建,包括建立政府创新系统、企业创新系统、集群创新系统、科研创新系统、中介创新系统和金融创新系统等内容。其中,政府创新系统的构建,关键在于大力提高政府官员素质、大力提高政府机构素质、大力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提高政府的规制水平;优化企业创新系统,关键在于树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宽松环境,加强企业自主创新;集群创新系统的构建,关键在于既要重视传统产业集群创新,也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还要加强现有产业集群内的产业整合,通过产业整合促进创新;科研创新系统包括大学创新系统和科研院所创新系统,提高大学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加强产学研联合;提高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运用现代企业化管理方式提高科研院所的运行效率,加强政府对非营利性科研院所的资金支持;构建中介创新系统,关键在于通过管理运行现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中介网络信息化和人才队伍专业化等措施,完善中介机构体系,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完善金融创新系统,关键在于增强银行资金支持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创新主体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关系链的构建,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服务方面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结点组成的官产学研金关系链。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网络关系链的有效载体和实现形式,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关系链的构建,应该以产业集群为载体,通过政府与产业集群的关系链、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关系链和产业集群与科研机构关系链的构建,形成政府、产业集群、科研机构等创新行为主体之间交流合作、协作创新的关系网络。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有效运行依赖于区域创新环境的支撑。因此,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搭建官产学研金联合平台,为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提供重要的支持体系。加强区域制度创新,包括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和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两个方面;培育区域创新文化,需要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和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搭建官产学研金联合平台,就是要搭建交通网络平台、信息网络平台、科研网络平台和城市网络平台,为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物质载体。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是推进成都、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任务,是在跨行政省区构建创新网络的新探索,是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建设区域创新网络的新尝试。因此,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政府协调,通过建立跨行政省市政府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中的协调作用;必须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整合成渝经济区的知识、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网络化,加速官产学研金联合平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