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学习目标•1.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2.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3.体会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同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背景介绍•《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到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文学常识•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整体感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方面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怒涌的白云”“滚滚的洪涛”是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诗人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进步,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朗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解题•1.放号中的“号”读几声?•放号(háo),是号叫、呐喊、惊叹、赞美的意思,和这首诗的炽烈情感相匹配课文分析•诗中有哪些意象?•无数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怎样的?•宏伟、强力、壮丽、炽热•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诗歌末尾“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段话仍然没有离开诗人眼前太平洋“滚滚洪涛”的具体景物。“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美的歌颂,对充溢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思考•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这首诗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合作探究•诗中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明确:经过诗人想象的飞腾和感情的灌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表现手法•《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犹如“火山喷发”一般,给人以力量和激情,诗人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①诗人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开篇由空中怒涌的白云,引发对北冰洋情景的赞美;接着由眼前的滚滚的洪涛,抒发对“力”的赞美,把这种力量形容成“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②诗歌中用感叹词“啊啊”或感叹句来直接表达情感,短促有力,热烈奔放,激情澎湃昂扬。主旨•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思考•郭沫若认为“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即“情绪的自然消涨”,至于诗的外在形式,诸如语言之类则像衣服,“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裸体更好!”闻一多则将写诗比作戴着镣铐跳舞。请结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两首诗,谈谈你的观点。观点1:我认为诗歌不一定要追求形式上的韵律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我们最突出的感受正是这种惠特曼式的“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郭沫若一向主张,诗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作”有造作之意,而“写”字在古汉语中可以和“泻”字通用。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很多都是灵感到来一泻直下的产物,不去过分追求形式上的韵律美。读这样的诗,我们会感到诗人就站在我们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我们感染了。观点2:我认为诗歌诚如闻一多、鲁迅所言,要讲究韵律。《红烛》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使其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作业•比较阅读:《站在地球放号》《天狗》这两首诗的主体形象各是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比较阅读•参考答案:•主体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天狗》的主体形象是大胆反抗,勇敢叛逆“天狗”,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思想感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天狗》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