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赏析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二、赏析毛泽东诗词,深刻领会唯物史观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这些动力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这些动力在发挥其作用时又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内容复杂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科学)•(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解决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概念界定•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就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怎样理解•“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陈旧,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根本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达到新的适合。•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意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概念界定•经济基础是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又称之为社会的经济结构。•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观念上层包括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任何政治上层建筑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的产物;•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保障观念上层建筑的存在与作用的实现。•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作用的后果: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要理论依据。•这个规律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两对矛盾的关系•(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于伦敦)•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因此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阶级还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范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质变的过程中。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完成的。•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三)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概念界定•人民群众,简单的来说是指那些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成员的总和。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二、赏析毛泽东诗词:贺新郎读史•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注释】人世难逢开口笑: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语出《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伤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盗跖庄蹻:盗跖是春秋战国间的大盗;庄蹻是战国楚人,《荀子·议兵》,“庄蹻起,楚分而为三四”。•【注释】三皇五帝: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hao4明亮)、炎帝、黄帝、少皞、颛顼(zhuanxu)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黄钺(yue4):象征帝王权力的用黄金装饰的斧子。《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mao古代以牦牛尾装饰的旗帜)以麾(hui古代指挥用的旗帜)”。•毛泽东这首作于1964年春的词,1978年发表后曾轰动一时。有人说,此词毛氏晚年词中的“压卷之作”。不少论者称它为读史词中的“千古一篇”。•据吴旭君(毛泽东的护士长,长期在他身边做医护工作,也曾帮他保存诗稿)回忆,这首词作于1964年春,在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办公之余,一直在读司马迁《史记》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柳亚子昔日赠送毛泽东的两句诗,恰可形容这首词的作风。•毛泽东的这首《贺新郎·读史》,气魄宏大。毛泽东有着开拓万古之心胸,上承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的词风(他自称“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以熔铸古今的笔墨,气魄之大,前无古人。•在这首词中,毛泽东把几十万年的社会发展史,写入百余字(115)的词作中,追溯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评说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概括了几千年来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抒发了革命的理想,运用词的艺术形式,凝练地表达了他的历史观。•诗词赏析•第一,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生产方式不断更新的历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劳动创造了人,最终使“人猿相揖别”,人类脱离了动物界,开始创造自己的历史。•原始社会,人们“只几个石头磨过”,用简单的石器作为劳动工具,谋求生存,那是人类的“小儿时节”、幼年时代。•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代以后,人们学会了制造青铜器、铁器,“铜铁炉中翻火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也就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不过几千寒热”。•第二,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陈胜吴广起义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陷落)戊戌变法六君子四一二政变四一二政变•第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动力。•“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这是毛泽东又一次评点历史人物。关键在于“神圣事”和“骗”字的含义。•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否定英雄史观。•“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毛泽东从那一篇“斑斑点点,几行陈迹”的史书中读出的是,由于不断的奴隶、农民起义,打击了统治者对劳动群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前进的历史。•“歌未竟,东方白”。在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下,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前进性和曲折性,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新中国这个阳光灿烂的时代。•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中蕴含的哲学原理•第一,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从古猿脑到人脑、从古猿的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它是人们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媒介体,同时又是人的自然机体的延伸。其中,生产工具具有决定的意义。生产工具决定和制约着人们改造自然的尺度。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离开了阶级的对抗或斗争,就无法理解阶级社会的发展。“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都总是凭借它们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残酷的压榨掠夺,以及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被剥削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就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