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从空中鸟瞰雨花台景区南大门林间:烈士墓散落其中忠魂亭南部山丘上建有忠魂亭。亭为覆钟形,灰色花岗岩贴面,南北的横额上有江泽民题写的“忠魂亭”三个金字。它是用南京市30多万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建成的。忠魂亭是整个陵区中轴线上的最南端。它的外形含义为学习中国革命的斗争史,学习烈士的光辉事迹,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思源池纪念馆的南面是一块小盆地,正南的水池称为思源池,意为“饮水思源”,池旁两组墙式雕塑,表现了南京地区的革命历程。浮雕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纪念馆是一座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大型建筑。1988年“七·一”正式对外开放。馆内陈列着127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其中文字资料达100多万字,实物逾千件。雨花台的故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的故事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五四”运动时,即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后积极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部长、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全总驻赤色工会国际代表、赤色工会国际执行委员、中共湘鄂两省委委员。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雨花台的故事卢志英(1905-1948),原名卢子江,又名卢涛,化名周志堃。山东昌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甘肃、江西、贵州、上海、南京等地从事兵运、学运和秘密情报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在苏北任联合抗日部队副司令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负责沪宁杭沿线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3月,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1948年12月,被活埋在雨花台。雨花台的故事史砚芬(1904-1928),江苏宜兴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达为中共党员。曾任共青团江苏宜兴县委书记,与匡亚明等人领导了宜兴农民暴动。1928年调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沪宁线巡视员。同年5月在南京被捕。9月就义于雨花台。1928年9月27日,史砚芬牺牲后,其家人从烈士内衣口袋中发现了两封血迹斑斑的信。荷花池荷花池荷花池北面是巨型的“国际歌碑”。在花岗岩制成的石碑上,上部刻着《国际歌》的五线谱和三段汉语歌词全文;下部分别用壮文、维吾尔文、藏文和蒙古文刻着《国际歌》歌词全文。荷花池南面。立有“国歌碑”,其模式与“国际歌”碑相同。荷花池畔,有两尊男女青年塑像。《国歌》碑《国歌》碑模式与《国际歌》碑相同。《国际歌》碑上部刻着《国际歌》的五线谱和三段汉语歌词全文;下部分别用壮文、维吾尔文、藏文和蒙古文刻着《国际歌》歌词全文。碑廊碑刻共由180块石碑组成,书写了三篇经典文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碑高42.3米,隐含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期。碑身正面镌刻有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镏金大字,背面是由武中奇书写的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所立的铭文。烈士群雕烈士群雕雕像由大小179块花岗石拼镶而成,像高8.5米,底座3米,宽14.2米,厚5.5米,总重1374吨。这座石雕,塑造了九个革命先烈就义前坚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党的工作者、工人、战士、农民、学者、学生、报童等。塑像着重刻画了先烈们的面部,细腻的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神态。北大门北大门,也是入口的正门,由两根花岗岩门柱组成,上面雕刻着两只巨大的花圈,表达后人对先烈的怀念和崇敬。石柱高11.7米,隐喻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门柱我们现在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北大门,也是入口的正门,由两根花岗岩门柱组成,上面雕刻着两只巨大的花圈。石柱高11.7米,隐喻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由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