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宋代瓷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陶瓷鉴赏第六章宋代瓷器第六章宋代瓷器第一节官窑第二节民窑假如你生活在宋朝,到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以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生活在宋朝“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梦粱录》宋吴自牧“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第一节官窑一、汝窑二、官窑三、哥窑四、均窑五、定窑一、汝窑1.汝窑特点2.时间与地点3.胎釉特征4.款识与铭文1.汝窑特点汝窑为魁稀世珍宝汝窑为魁“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宣德鼎彝谱》明“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坦斋笔衡》宋叶宥“宋时瓷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二委酉谭》明王世懋稀世珍宝:“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清波杂志》南宋周辉《清造办处活计清档》于雍正7年(1729年)统计有31件汝州出玛瑙“汝州玛瑙出沙石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澈少有纹理如刷丝”——《云林石谱》宋杜绾稀世珍宝“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盏四只、盂子一、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武林旧事》南宋周密狻猊出香(莲花香熏)稀世珍宝“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李苦禅“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稀世珍宝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2.时间与地点哲宗元佑(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河南宝丰青凉寺、文庙遗址时间“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宋陆游《老学庵学记》“汝州有新窑器”——宋徐竞《奉使高丽图经》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陈万里3.外观特征“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格古要论》明曹昭“釉汁莹厚如堆脂”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3.外观特征蟹爪纹、鱼鳞状开片香灰胎芝麻钉、针眼钉釉:釉薄、天青色、廖若晨星3.外观特征汝窑荷花式碗(台北故宫博物院)高10.4cm,口径16.2cm,足径8.1cm3.外观特征汝窑三足洗(北京故宫博物院)高3.6cm,口径18.3cm,足径16.7cm“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解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乾隆戊戌(1778年)夏御题”,3.外观特征3.外观特征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7cm,口宽16.4cm,口长23cm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3.外观特征天青色——《咸淳起居注》卵白色——《尊生八笺》,深淡月白二种——《南窑笔记》。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4.款识与铭文序号:甲、乙、丙文字三种:奉华堂、蔡、寿成殿皇后阁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就铁余钉。柴窑“世称柴、汝、官、哥、定”——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说》“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闻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知然否?”——明文震亨《长物志》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清朱琰《陶说》“今论窑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矣!得残器碎片,制为冠饰、绦环、玩具,亦足珍贵。”——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宋欧阳修《归田录》二、官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二、官窑“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袭徽宗旧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釉)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负暄杂录》宋顾文荐“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咸淳临安志》北宋官窑“体薄色青,有带粉红色者,浓淡不一,有色带白而釉薄如纸者。大观中,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有蟹爪纹、紫口铁足,盖其胎本紫色也”——《饮流斋说瓷》民国许之衡北宋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大观间京师置窑烧瓷。胎骨有白、灰、红之分。其土取自汴东阳翟,淘炼极精。釉色有天青、翠青、月下白、大绿。粉青为上,淡白次之”。——《辞源》第二册“官窑”栏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效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坦斋笔衡》宋叶宥官窑“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格古要论》明曹昭官窑洗官窑琮式瓶官窑特征紫口铁足粉青为主北宋、南宋的官窑都有开片北宋的官窑厚重,南宋的官窑轻薄三、哥窑1.哥窑之名的由来2.哥窑的窑址之疑3.哥窑的特征1.哥窑之名的由来最早的说法——哥哥窑“古董行”附会——《天工开物》明崇祯十年(1637)(实际上为龙泉窑)官哥不分哥哥窑“乙未冬在杭州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元末孔奇《静斋至正直记》哥哥窑“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曹昭《格古要论》哥窑最早的说法:“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春雨堂随笔》明陆深哥窑:“龙泉……县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兄曰哥窑,弟曰生二窑。”——《浙江通志》嘉靖四十年(1561)哥窑:“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章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七修类稿续稿》嘉靖嘉靖四十五年(1566)“古董行”附会1)南宋龙泉官窑黑胎瓷的釉面特征与杭州凤凰山元代“哥哥洞窑”早、中期的产品非常相似,这类瓷器流传到明代,世人已难辨彼此,故只得以“哥窑”称之。(2)至明代中晚期,“哥哥洞窑”已倒闭150多年,荆棘遍布、杂草丛生的窑场废墟早已被人遗忘,此时,曾烧制过黑胎开片瓷器的龙泉窑尚在生产商品瓷,这便引导拥有或喜爱黑胎青瓷的人朝浙南山区追本溯源。(3)明代景德镇等地的窑口大量烧造仿“哥哥洞窑”制品的开片瓷器,它们在当时被统称为“哥窑”瓷器,但这些瓷器的外观特征与南宋龙泉官窑和元代“哥哥洞窑”的黑胎青瓷截然不同,于是,古董商和部分鉴赏者自然而然地把“哥窑”这顶桂冠戴到了龙泉窑头上。2.哥窑的窑址之疑龙泉江西——景德镇和吉安永和杭州杭州“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窑在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遵生八笺》明高濂3.哥窑的特征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金丝铁线——文武片“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世。”清《处州府志》紫口铁足“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曹昭四、钧窑1.钧窑的烧造时间2.钧窑的特征3.钧窑的贡献均窑“古窑之存于今世者,在宋曰均(钧),曰汝,曰定,曰官,曰哥,曰龙泉,曰建。”——《陶雅》清陈浏:“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饮流斋说瓷》民国许之衡1.时间河南禹县八卦洞“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磁。”——《禹州志》清道光源于唐代,起于宋初,盛于北宋末年,金元继续烧造。2.钧窑的特征胎:灰色或紫褐色,不甚致密釉:乳浊厚釉、均釉、高温铜红釉蓝色乳光釉纹饰:蚯蚓走泥纹款识:奉华、省符、数字(一、二、三等)清代加刻:养心殿、重华宫、景阳宫等。均釉——蓝色乳光釉北宋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均釉”。均釉是一种蓝色乳光,青中泛红的釉,色调有天青、天蓝、月白等多种,古人美其名曰;“雨过天青”、“月白清风”。蓝色乳光釉二液相分相釉:连续的玻璃相(含P)中悬浮中无数圆球状的小颗粒(SIO2)。分散相粒度在40~200毫微米之间,比可见光的波长小得多,根据瑞利定律散射短波光,呈现美丽的蓝色乳光。高温铜红釉色泽不同又有朱砂红、胭脂红、海棠红、鸡血红、茄皮紫、玫瑰紫等名称高温铜红釉由于还原铜的呈色作用,红釉中含有0.1%~0.3%的CuO,以及SnO2。紫色由于红釉与蓝釉相互融合的结果。钧釉的紫斑是在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铜红釉所致。釉色之美“钧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黑色者次之,色纯而底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清秘藏》明张应文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窑变古代对窑变一词没有统一的定义,各有各的说法。概括起来说,凡是开窑后得到的产品,在色、彩、形、音、质等方面发生引人注意的特异变化,既说不出原因又不能在生产中重复其结果者都称之为窑变。窑变“元瓷之紫聚成物形,宋均(钧)之紫弥漫全体。”——《饮流斋说瓷》许之衡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十均九不成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五、定窑1.历史2.釉色3.特征4.贡献1.历史“柴窑之外,定、汝、官、哥,皆宋器也。”——《五杂俎》明谢肇泽“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归潜志》金刘祁时间、地点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起于唐代,盛于北宋,终于元代定瓷净瓶2.釉色“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格古要论》明曹昭红定定州花瓷琢红玉——《咏定瓷》宋苏东坡:“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辰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仁宗宠遇贵妃先于六宫,其责以正礼尚如此,可谓圣矣。”——《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定州红瓷”——《清波杂志》宋周辉定窑贴金花碗:“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志雅堂杂钞》宋周密定瓷特征胎:薄、白色釉:白瓷(牙黄白、腊泪痕、刷面纹)、黑釉、酱釉、绿釉工艺:发明了覆烧工艺装饰手法:刻花、划花、印花题款刻花宋代瓷窑普遍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系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胚体刻出花纹。其特点是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常与划花技法结合运用,被称为“刻划花”。刻花莲瓣纹样缠枝菊纹刻花篦划纹缠枝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是以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缠枝缠枝折枝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折枝花鸟为题材,构成与周围纹样无连接关系的单独纹样,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

1 / 1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