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131Pass组组员:余秋霞廖榕芳莫陇淼黄焕鑫李善怡刘慧婷杨伟珊潮汕传统民居主要内容•潮汕地区简介•潮汕民居背景简介•建筑风格•主要样式•潮汕民居的主要装饰•影响民间建造因素•建筑构成和方位选择潮汕地区•潮汕地区(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位于粤东沿海、广东与福建交界处,与台湾对望,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北回归线与中国大陆海岸线唯一交汇的地方。商业气息和海洋文化浓郁,同时享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美食之乡”等美称,是著名侨乡,因侨而立汕头经济特区,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潮汕地区是潮商和潮州文化的发祥地,以潮州话为母语,古代历史上为揭阳戍/县(秦、汉、三国)和潮州府/郡(隋开皇十一年591至清朝)治所地,新中国成立后依次为潮汕专区、汕头地区所管辖,1991年汕头市析出潮州市,揭阳市,三市统称为“潮汕地区”潮汕地区虽被分为三个地级市,但他们同根同祖,永远一句“胶己人”便紧紧地团结起来。。潮汕民居的背景和简介•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建筑由来•相传古时候,潮汕地区的住宅十分简陋,有茅草盖的,有树叶围的,有田涂角垒的。如果遇着刮台风,下暴雨,房里就会哩哩隆隆地倒塌下来。后来,有一户姓陈的人家,生了一个女孩,由于家穷,从小就上山放牛。风吹、雨淋、日头晒,她长得皮肤黝黑,相貌粗陋,乡里人都叫她做“乌姿娘”。有一天朝廷派一位国师来这里寻觅一位“头戴凤冠,身骑麒麟,手执尘佛”的娘娘。乌姿娘感到新奇,遂将牛栓在树下,走上前去看热闹。阴差阳错“乌姿娘”被选到了宫中做了皇后。一天,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皇后回想起她的故乡又要受难了就很伤心。她的伤心被皇帝发现了,皇帝为了讨她欢心,于是拨钱让大臣按照皇宫的建筑风格给潮汕人建民居。自此以后,潮州地区就仿照宫廷式样,建造了“下山虎”、“三壁连”、“四点金”、“五间过”、“四马拖车”、“百鸟朝凰”等住宅,既美观,又坚固了。建筑风格•类于皇宫•规模庞大•轻巧通透•注重装饰•工艺精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讲究风水•独特的建筑方式和材料主要样式•四点金•下山虎•四马拖车·······四点金•“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所以潮汕话说“细仔弟住厝耳”。四点金•“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下山虎•“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现在,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花草草,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帅”、“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有一幅长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皆取吉祥之意。还有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橼子(合称为“红桁蓝桷”),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的瑰宝:巧夺天工的雕刻,金光闪闪的潮绣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四马拖车•“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可在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及普宁市洪阳镇的清提督府“德安里”看到。主要样式——潮汕民居的五行山墙金式木式火式水式土式潮汕民居的主要装饰一般我们住的房子都有这样的牌匾,多是以主人的名字,或者主人祖先的名字来命名的。也有很多是以家族郡望来写,如“琅琊世家”。潮汕民居大门上的门神是:尉迟恭(尉迟敬德)执鞭者,秦琼(秦叔宝)执锏。偏门为文官门神:加冠,进禄。祠堂或大家族多用这样两米高的彩画。一般人家也就写上门神的名字,写的一般不会写尉迟恭(尉迟敬德)和秦琼(秦叔宝),一般写神荼,郁垒。写加冠,进禄也有很多火巷牌匾多为孔仁、孟义传统木门,可以在两边的门洞开里面的门栓。•潮汕民居重装饰,乾隆《潮州府志》已经提到。所谓“鸟革翚飞”,所谓“雕梁画栋”,赞叹的都是民居装饰的华美。潮汕民居的装饰,有两个特点。一是装饰的类型多,主要有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嵌瓷和彩画。一是装饰的部位广,大凡石木部件、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无不施以装饰。木雕装饰•。潮汕民居的木雕装饰,最古老的一处是潮州府城许驸马府斗拱上的卷云。那是很简单的浅浮雕装饰。大量使用木雕装饰的,是清代民居。潮汕民居的木雕,集中在通廊、拜亭和厅堂檐下,梁架斗拱、门窗户扇,最是木雕艺人大显身手的好地方。清代中期以后,潮州商业日见发达,民间多拥有巨资的富商大贾。为夸耀乡里,富商们在建宅时,不惜资费,惟求豪华。屋宅的木雕装饰,亦愈趋细腻繁复。梁头桁下,层层叠叠,堆满金漆木雕。潮汕民居石雕装饰的演进,大抵跟木雕相同。灰塑•灰塑是用贝灰为材料的建筑装饰艺术,最简单的灰塑是起线,再进化是各种线条状的花纹图案,比较复杂的,则有草木山水、鸟兽人物。灰塑的装饰部位,主要有门额窗框、屋脊垂带、山墙厝角。门额窗框一般采用简单的花纹图饰,垫墙厝角则有固定的五行样式,屋脊垂带的位置显眼,多塑草木山水、鸟兽人物。大型民居的照壁,也多用灰塑浮雕。灰塑灰塑嵌瓷民居采用嵌瓷装饰的部位,与灰塑基本相同潮汕民居的影响因素•宇宙观•风水观•宗法等级观•伦理道德观宇宙观“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根本观点,其特点是将自然界和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纳入一个统一整体中,这个统一体的各个因素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到民居的设计中,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既是自然界的独立个体,又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必然与天地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有着共同的变化规律,人的活动必定受到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因此,作为人与环境联系的中介物住宅的设计要考虑如何取得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以向人提供一个适宜的居处。风水观风水观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唯气论等传统思想为理论指导,并糅合了建筑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而形成。其中,唯气论的影响颇为深远、风水论中聚气说的产生便是以此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由于受社会政治形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风水观难免鱼龙混杂,掺有不少杂质,带有不少神秘色彩,但对潮汕民居设计而言,风水观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居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确定,也即是住宅的选址;•2民居朝向的确定;•3民居形态构成的确定;•4民居平面和高度尺寸的确定;宗法等级观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历经千年不衰。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结构与家庭结构存在着同构相似的关系颇大,这种同构性的突出表现在与“家”和“国”都具有统一的构成原则——宗法等级制。作为宗族血缘家庭物化载体的潮汕民居。其构成处理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制约,住宅的整体形态,构成层次,内部用房的安排均为尊卑有序、主次分明伦理道德观儒家伦理学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主体,它是思想实质是作为等级制度的“礼”与作为人道主义的“仁”相互结合起来。“仁”的伦理意义是爱人,它的作用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缓和各方面的冲突。对传统家庭而言,“仁”的具体表现是“孝绨”并不仅仅是对礼服从的单向行为,而且是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交相互爱而产生的双向情感诱发的行为。在某个角度来说,孝绨亦来自父母对子女的爱、年长者对年幼者的爱,这种双向互爱的交流,使得传统家庭在强调尊卑等级的同时,亦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这种封建的伦常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潮汕民居的设计建筑构成和方位选择•居室•天井庭院•厅堂居室•空间形态的属性为阴,取闭、暗、藏、静的表征,可抵御火、燥等邪气的干扰,是养阴安身之所。空间形态的属性为阳,取露、明、张、放的表征,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寒邪、湿邪的入侵是住宅空间构成的一个活跃要素,具有纳阳、引风、排水,为人们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点缀住宅内部空间等多种功效。天井、庭院是潮汕民居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说有宅舍必有天井、庭院,它多设在厅前堂后,是住宅向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在用地允许的情况下,其设置有较严格的讲究,即有外明堂(当地称为阳埕)和内天井之分。如潮洲三达尊黄府、许驸马府,这些住宅的主要厅堂前是宽敞的横长庭院——宅前明堂,其势取旷阔开展,以便外气的乘入收回。厅堂之间的内天井则取势方正紧凑,宽度仅比厅堂面宽略超出一点,绝少从卧室前横亘而过,因为在风水观中,长短适度。天井庭院:•具有双重属性,对庭院,天井方面而言,它属阴;对居室而言,它属阳,故畅透与围合相兼的表征,它能有效地防御风邪的骚扰,是和合阴阳的枢纽所在。潮汕民居厅堂的空间界定是实虚结合,两侧墙面、地面和屋顶是厅堂空间围合的实体界面,前后的格扇门、屏门则是具有可变性的界面。另外,潮汕夏季长且炎热潮湿,住宅既要防范冬季寒风从天井、庭院处长驱直入,又要在夏季迎风纳气,以去热湿,这就要求住宅在外来风异常变化时,自身要具有一定灵活调节的机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