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及引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及引导作者:韩雅丽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5年第11期[摘要]文章从文化消费的心理、产品和平台特征三个方面对“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加以描述,对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主、客观分析,辩证地提出“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在看似浅薄的表象下有其深刻的内涵,最终提出树立思想引领教育为先的理念,提供品位高雅、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采用o2o模式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追求市场供给、高校提供和“90后”大学生自身需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等措施,对“90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进行引导,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关键词]“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科学引导[作者简介]韩雅丽(1974-),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论。(江苏;盐城;224051)[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AZW004)和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ZDIXM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1-0118-0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众的工作生活中,手机、电脑、网络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方便并让生活愈加丰富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一些威胁。尤其是“90后”大学生,他们眼界开阔、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适应新形势,接受新事物,面对新挑战,已经习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并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文化消费。特别是2014年以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紧密结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呈现了井喷式发展趋势,便携、智能的手机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学习、消费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每所高校对学生学习活动都有一整套严谨明确的学分考核等制度规定,对学生从事社会活动也有专门的组织和层级化管理模式。但在新常态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究竟如何,可以从他们自主、自发或自动参与的文化消费中见其端倪,因此有必要对“90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正确引导,从而解答一些青年研究专家提出的“在互联网时代还能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么”的困惑。一、“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文化消费泛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当前面向“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产品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他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多种龙源期刊网因素的综合影响下,“90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表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和全球化的特点,但是,在看到大学生文化消费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冷静地看到,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调整,市场逻辑与消费优先的理念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便捷,“90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呈现“浅薄”的表象,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心理特征。一方面,受社会无意识心理的影响,“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并没有跳出大众文化消费的窠臼。尽管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满足“90后”大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并引导其健康向上的消费选择,但在文化的市场准入和商业化浪潮的推动下,风起云涌的大众文化更加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同。显然,这让因缺少基本的人文素养而造成文化批判力缺失的“90后”大学生“难以抵抗”,停留在满足其低层次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上,且感官娱乐需求和功利化倾向日益明显,具体的表象是喜欢观看无厘头的喜剧片和动作为主的嬉闹剧。另一方面,就业压力的增大迫使他们寻找发泄的渠道和出口,减压的需求刺激了“90后”大学生的娱乐需求,而与短期利益重合度较低的发展需求则被置于文化消费的边缘地带。这种群体选择对个体选择的巨大影响,从侧面反映了“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盲目和从众心理,缺乏必要的理性,亟须科学引导。2.“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产品特征。文化消费的产品品种繁多,对于“90后”大学生来讲,有些文化产品可以在学校免费获得,如校园图书馆的纸质和电子图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些则需要通过支付一定对价的方式才能获得,如旅游、影剧院等。当前,整合了生活、工作、学习、娱乐、购物、出行、健康、理财等多种多样服务功能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产品和方式,而且在进行高档文化消费时,文化产品的附属作用常常取代其重要功能而占据主要地位,“90后”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更多的是对其娱乐消遣功能的使用,而并非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实用功能的运用。可见,“90后”大学生利用技术实现娱乐之风远远胜过其他年代的大学生,娱乐替代学习、娱乐至上风潮盛行,碎片化、娱乐化、速食化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的文化产品需求,大尺度、感观刺激、无厘头的文化产品最受欢迎。有些“90后”大学生已经出现购买文化产品超前消费的现象,这种由外来消费主义思潮引起的消费误区有蔓延和加重的趋势,必须引起重视。3.“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平台特征。在互联网时代,“90后”大学生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世界任何地方,各种文化消费主要是通过网络甚至是移动互联网等平台来实现。迅速崛起的信息高速路,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可以连接网络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90后”大学生的必备之物,他们可以随时获取信息。所以,“90后”大学生成为“低头一族”,不论走在路上、等地铁的空闲,还是排队时间……他们时时刻刻都习惯性地、轻松自如地通过手机工具接收各种网络信息,存在网络成瘾、手机依赖、信息焦虑等诸多心理问题,同时,发达的信息服务会使大学生们习惯于简化的思维模式,从而影响到人与社会的发展。二、“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浅薄”的原因分析1.客观原因:“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前工业时代人们过着田园式的慢生活,文化交流基本是口耳相传,所以就有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们坐而论道,古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龙源期刊网人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荷马史诗》,通过壁画、雕刻等来记录或展示的各种文化产品;工业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交往模式都发生着变迁,人们喜欢深阅读,容易并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进入后工业时代,浮躁和忙乱并存、社会资源分配失衡,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侵袭大学生的思想。面对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自私自利、消极堕落的现象,加上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较弱,全媒体背景下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麦克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肆意传播负面信息,令“90后”大学生们疲于甄别、茫然无奈,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以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目的。2.主观原因:“90后”大学生的思维习惯。现阶段屏幕媒介基本传输的是可视听信息,信息传播速度快并且数量巨大。“90后”大学生完全是新生代,是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的绝对主宰者,他们依赖“百度”等搜索引擎,蜻蜓点水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收集碎片化的信息,如此便捷获取信息的结果必然导致“90后”大学生怠于思考,导致“90后”大学生产生“晕轮效应”,不愿为学习花费更多的时间,不愿意进入深阅读的状态,闲暇时光中他们宁愿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去KTV,在虚拟或轻松的世界里消磨时光、释放压力,也不愿深刻思考,因为便捷的网络让他们觉得一切文化都是虚无缥缈而无需根基和积累的。三、“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引导措施1.树立思想引领教育为先的理念。黑格尔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为一个为普遍性的精神所在。”人有一种理论的本能,这也是人类超脱于动物本能的意识形态。因此,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要充分利用好文化消费活动和产品,将他们引向精英教育。“90后”大学生所处的后工业时代中存在现代症候,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因为他们接触到的是技术的现代性与人文现代性之间的制衡。一般而言,索取越多,物质追求越多,精神层面的追求就会下降,就会为物所困。要通过教育将“90后”大学生从困顿的物质文化中重新解放出来,摆脱物质的驾驭。学校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同时兼顾面向未来的超越性维度和指向当下的现实性维度。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文化消费,要将“三个倡导”融入校园文化系列或主题活动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就个人方面而言,“90后”大学生需要提高自制力,增强对自身的塑造,充分认识大学时期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对未来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长远的目标,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2.提供品位高雅、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不能因为追名逐利而丧失本质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这对“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旗帜鲜明拒绝低俗媚俗庸俗,不要当浮躁浅薄低劣文化的帮凶。文化消费市场的主体培育、主流引导和市场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府层面要大力推动、鼓励优秀文化产品生产,满足“90后”大学生多样性文化需求,逐步提高消费的文龙源期刊网化品位和档次;同时要坚决抵制不良低俗的文化产品,依法取缔违规文化企业,净化文化市场。如果不能把握文化产品的价值观,就会削弱产品的价值性,最终失去消费者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信心。“90后”大学生对文化产品感性体验更胜于理性认识,要认真分析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自身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一定高度的文化产品,如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回归公益的栏目《梦想星搭档》等就是很好的创作。同时,因为过多的喜剧、闹剧或娱乐节目充斥着文艺市场,可以选择适当创作并提供悲剧作品,因为悲剧作品容易引发人的怜悯之心和敬畏之心,“90后”大学生在这个方面尤其需要修炼涵养。另外,要探索文化消费政府补贴的全新方式,建议采取终端消费为导向的模式,让大学生只有消费时才能享受到补贴。3.采用O2O模式线上线下实时互动。O2O即OnlinetoOffline,是指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笔者认为它既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实质是线上引导、线下消费(实施)。网络时代,我们不能因为新媒体会造成人对机械的依赖、会使人变得疏离冷淡,就要求“90后”大学生抗拒新技术,逃离网络空间,应该引导他们在新媒体的静默中反思技术与人文的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科技使用方式,让科技为人所用。“90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提醒教育工作者应当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方式对他们加以引导,注重结合现实与虚拟的关系进行教育。我们理解并尊重“90后”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消遣的行为,但依据网络是把“双刃剑”,高校必须就虚拟世界中如何塑造多重自我等问题开展专题性研究,并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协助,以期有效引导“90后”大学生从根本上扭转文化消费的后现代趋势,通过线上线下实时互动使“90后”大学生“深刻”起来。如受互联网浅阅读的影响,深度阅读已成为难题,为了让“90后”大学生坚持“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一方面,鼓励他们在图书馆借阅纸质书本,也可以阅读电子书,不能唯“纸质”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微博微信等线上平台引出推荐,然后引导他们在线下寻找相关的原著,近两年来就有这样的现象,很多“90后”大学生从一些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里了解到该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回过头展开阅读,这不失为一种传播文化的方法,即通过屏幕吸引“90后”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