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及政府干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凯恩斯主义概论及启示摘要:论述了凯恩斯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凯恩斯的主要政策主张,并对中国政府的经济干预工作和手段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府干预;一、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的理论为基础,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尤其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强烈震撼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也无情摧毁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在李嘉图、马克思和卡莱茨基等人思想的启发下,在“大萧条”不久就提出了救治市场经济危机的良方——政府干预主义思想。提出政府干预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经济政策指导的基础,政府的介入可克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这时凯恩斯(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顺时应势出版。他的基本政策思路是政府要承担干预经济生活、实现充分就业的责任。此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诞生以及经济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向国家干预占统治地位的巨大变革,也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由配角变成了主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60年代由于各种条件的组合,凯恩斯的处方取得明显成功,西方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黄金时代”。凯恩斯理论经过补充和修正得到迅速发展和传播,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的主流经济学。但6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迫使凯恩斯主义的继承者们改进原有理论,形成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使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二、凯恩斯主要政策主张首先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缺陷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而市场的缺陷不能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能调节市场机制,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只有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只有政府对经济积极有效的干预作用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繁荣,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五大功能:宏观经济的制衡功能、市场竞争的保护功能、整体效益的优化功能、经济结构的协调功能、公平分配的维护功能使现代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成为必然。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主张需求管理政策。不能仅仅靠私人经济力量的自发调节。凯恩斯全面地论述了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认为“萨伊定律”并不成立,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也不能自动地达到均衡。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把所增加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这使得有效需求经常地表现为不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难以自动实现均衡。所以,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主张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国家干预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现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增加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指出,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方法。由此而产生的财政赤字不仅无害,而且有助于把经济运行中的“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并且政府应该试图将资金投入到那些能为国家提高设国产里的生产活动中去,从而可以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按照有效需求原理的逻辑结论,政府干预的途径是刺激消费和扩大(私人和政府)投资,对此,凯恩斯提出应扩大政府支出来扩大总需求。通过政府扩大开支来扩张总需求。他指出,“某种程度的全面投资社会化将要成为大致取得充分就业的唯一手段”。他主张通过政府举债的方法来扩大政府的开支,而政府为解救事业所增加的开支应主要用于公共工程项目。凯恩斯亦看中财政政策的效果,他认为货币政策对扩张总需求的作用是间接的,其效果是不确定的;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首先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三个,一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二是利率制度,三是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放松银根,加大货币投放;二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即抽紧银根,收缩货币的投放;三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不松不紧的所谓中性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数量并由此降低利息率,使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这样,投资量便能够得以扩大,甚至扩大到能弥补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即储蓄),从而使资本主义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三、中国经济的政府干预1建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历史上这种体制对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我们有必要借鉴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吸取国外经验教训,采取渐进变化的方式,既不完全自由放任,又不完全由政府包揽,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2.当前中国政府干预经济具体措施的建议我国现在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具有明显的凯恩斯主义倾向。凯恩斯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1)运用财政政策启动有效需求适时考虑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扩大政府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国内外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减少失业;二、落实对企业的减负政策,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三、国家财政可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消费心理不确定性因素,拉动有效需求;四、有重点地扶持优势产业,增加就业,扩大出口;五、增加农业开发与产业化投入,为农民减轻负担,增加收入,切实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六、引导与鼓励企业与民间投资,充分调动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基础设施;七、进一步强调加强财政管理,加大打击偷、漏、逃税行为,严格税收征管,加强财政支出的预算监督管理。(2)综合利用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一、重视建立和发展消费信贷体系,加强和完善信贷支持力度;二、完善中央银行利用国债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增大政策乘数效应;三、加快发展货币市场,为商业信用正常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四、通过对名义利率的调整,维持实际利率的适当水平。(3)重视和控制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和范围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转轨时期,并伴随体制和结构障碍形成了过渡性困难,为了避免“胀滞”现象的出现,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要适时适度,如果政府随意干预经济,具有腐败、寻租行为就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但对于市场失灵,政府必须有效介入,避免政府失灵。这要求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政府也有必要进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体制变革。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应该定位于不断完善市场功能,为市场的有效运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政府干预经济是为了克服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为了缓解危机,维持繁荣。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和自然资源的贫乏、自然环境的恶劣等现实因素,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极不完善,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谋求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必须对经济统一协调管理,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当市场发育成熟,自身调节功能增强后,再逐步削减政府的经济干预范围,实现政府主导型经济向民间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的转变。总之,凯恩斯主义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应用,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借鉴价值的,但关键是不能全盘照搬,理论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灵活应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又要逐步将政府行为限定在宏观经济层次,才能使我国经济出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参考文献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蒋智华,《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增刊)陈东琪,《现代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政府》财贸经济,1999(6)陈耿之,《关于建立中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初探》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20)袁东,《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取向》改革,1999(2)吴大琨,《当代资本主义:结构•特征•走向》保罗•戴维森,《凯恩斯方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蔡庆悦,马光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