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金陵判词两个英译版本的案例研究作者:刘桃艳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4期摘要:就诗歌而言,经常会使用一些艺术手法,比如:比喻、夸张、拟人、反问、排比等。本文以《红楼梦.金陵判词》中的修辞翻译为例,通过对霍克斯和杨宪益两种流行译本中修辞翻译的对比分析,使读者在欣赏译作的同时,领略译者的翻译修辞,可以意识到修辞翻译在理解文学作品过程中起的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比较分析了两个英译中修辞翻译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探讨了译者在处理该类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翻译理论.关键词:古典诗歌;《金陵判词》;修辞翻译;比较分析一、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随着修辞手段的发展,它为文学翻译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修辞手段以简单的表现形式展示其功能性,古代到现在一直被广泛应用,从文学作品到日常生活。在修辞中,一种修辞手段或语言资源是一种技巧,作者或演讲者用来向听众或读者传达一种意义,目特别是小说、诗歌、民谣等文学作品中经常经常被频繁使用。在这些句子中,曹雪芹专注于运用比喻、古典典故、双关等修辞手法。《金陵判词》中的这些人物巧妙地暗示了每个人物的性格、最终命运和最终结局。因此,可以说,金陵判词是整个这部作品中的分析要点。[1]151(二)研究的意义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具有显著的区别,对修辞手段方面的翻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修辞手段的翻译被认为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语言生动或迂回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的思想,通常诗人经常在古典诗歌中使用各种修辞格。我们如何在大篇幅的英语古典诗歌中使用这些辞格?这对翻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陵判词》运用各种修辞格来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命运进行了概括性叙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古典诗歌修辞翻译的研究方法。事实上,本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修辞翻译的研究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三)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金陵判词中的修辞翻译进行了探讨。本文重点将对金陵判词两个英译本中的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本文试图探讨《金陵判词》两个英译本中翻译的优缺点。(四)国外相关研究龙源期刊网年,《红楼梦》就有四个英译本,即约翰·戴维斯(1830)的中国诗歌,罗伯特·汤姆(1846)《红楼梦》,欧洲共同体的《红楼梦》(1868~1869)。快乐的版本是当时最著名的版本。在这个版本的序言中他明确地说,“如果这个版本有助于对想更好学习中文的学生有帮助,那我就很满意了。”[3]41从翻译的目的来说,当时这部著名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国外的地位不是很高。它仅仅只是作为学习汉语的语言材料。“[4]9。戴维斯的英译本只在期刊上出版。直到19世纪末,乔利的译本才问世。《石头记》由霍克斯和约翰(1973~1980,1982~1986)翻译。在序言中,霍克斯本人说,“我的原则是尽可能地翻译出每一处修辞手段,甚至包括双关语。”。[5]在翻译过程中,霍克斯充分借鉴和利用不同版本,创作了自己的版本,保持了原作的艺术价值。(五)国内相关研究1927年到1958年,《红楼梦》只有两个英译本。它们分别是王良志1927年和王际真于1929年”于美国出版的两个版本。他们吸收了许多名著的观点,在美国完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这两个英译本主要集中在“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王际真在人物名称的翻译中采用了双重标准,王际真的英文版对《红楼梦》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红楼梦》由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历时十多年完成翻译。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于外交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名为ADreamofRedMansions。杨宪益说,“在翻译过程中,我根据其他版本修改了手写文本的错误。”。[6]3还有许多学者对《红楼梦》的翻译进行了研究。陈文荣(2012)从格式塔角度探讨《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修辞翻译对比分析。马凤花(2011)以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为例,论述了译者主体在《红楼梦》四个英译本中的具体表现。李倩倩(2012)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双关语。二、分析金陵判词中具体的的修辞翻译(一)译者及其译本简要介绍杨宪益(1915-2009),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翻译家。最具代表性的有与夫人戴乃迭(1919-1999)原名GladsB.Tayler,合译的《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翻译作品,从小说、诗歌、寓言、戏剧,深受各界读者的欢迎。他们花费十几年翻译《红楼梦》而在全世界的翻译领域享有盛名,从而被公认为是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桥梁。他们的英译本《红楼梦》在1980出版,被认为是在《红楼梦》翻译史上第一部最完整的英译版本。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红楼梦》专门致力于红学的翻译与研究《红楼梦》,于1973年完成全译本《红楼梦》,英译本改名为《石头记》。译本语言精确优美,力图保持原本风格,备受海内外红学界和译界的赞誉。由于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在不同的国家接受了他们的教育造就了他们的译本不同的审美价值,他们的译本对比较和对比翻译研究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了完美的范本。龙源期刊网(二)比较翻译比喻分为明喻和暗喻。明喻是一种使用明显的修辞格。这种修辞格的应用是汉语和英语之间都紧密联系。汉语中常见的比喻词,如“像、好像仿佛、如”等。英语中也有相应的比喻词,“suchas,like,asifandasthough”等。当汉语明喻与英语中的明喻相等同时,可以直接翻译明喻充分保持原文的生命力和表现力。金陵判词中应用了许多隐喻。而更好的象征效应通常伴随着隐喻的运用而产生的,这也暗示着金陵判词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如下是对两个英译本中对隐喻翻译进行的对比分析。“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有一下两个版本的翻译。“Aclearmoonisrarelymetwith,Brightcloudsareeasilyscattered”;[6]93“Seldomthemoonshinesinacloudlesssky,Anddaysofbrightnessalltoosoonpassby”.[5]155上述两个英文版本都翻译了“霁月”和“彩云”的扩展含义。然而,譯文读者感受不到原文隐喻的意义。杨宪益翻译人名采用直译,用“clear”和“Bright”这两个词显然并不能表示这个意思。这是一个巨大的不足之处。霍克斯最初将晴雯译为“skybright”,它可以形成一种与翻译文本对应的形式。它使读者在场景和人物之间建立想象。“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Fairbloom,sweetwillowinagoldenbower”;[6]96“Tocrueltynotused,yourgentleheart,shall,inatwelvemonthonly,breakapart”.[5]157原文中曹雪芹利用花柳这一词汇,使用隐喻来表现迎春的苗条和柔弱。杨的翻译与原文密切相关。他在英译本中采用用隐喻句。但他大概是担心英译本的读者无法理解隐喻的含义。因此,他创造性地增加了了一些词语如“fair”,to“bloom”andadds“sweet”to“willow”,以此来使得译本读者可以快速地想象诗歌中的美丽精致的女主人公。霍克斯采用意译,诗歌中的韵律使译文显得更优美。“清明涕送江边舰,千里东风一望遥”“Throughtearsshewatchedthestream,OntheClearandBrightDay;Athousandlitheeastwindblows,Butherhomeinherdreamsisfaraway”.[6]95“Inspringthroughtearsatriverbankyougaze,Bornebythewindathousandmilesaway”.[5]157龙源期刊网杨采用清明和东风两词的直译,这表明了隐喻的含义。他补充了注释,解释“晴朗和明亮的一天”!“清明节是中国人祭拜他们的家人坟墓的日子”。然而,这两个词的词义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清楚。霍克斯直接省去清明和东,并将其翻译为Inspring和wind。虽然很难避免原文本中的一些信息的丢失,但他成功地使故事与整个诗歌中的人物相联系。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三)反问句翻译反问句是一种没有答案就能直接理解的问题。它旨在提高语气。它通常采用直译。下面是在金陵判词中的一些例子!“到头谁似一盆兰?”“Whocanbloomliketheorchidwasthebest”.[6]96“Yet,whenall’sdone,herorchidwasthebest”.[5]159虽然杨的翻译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但它已经失去了问题的含义。霍克斯采用意译,并使用陈述句来增强语气。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容易产生误解。在杨的翻译中,目标读者难以理解李纨只是其中的一个人物,只有“who”来引导这个问句。然而,霍克斯用人称代词“她”来解决这个问题。(四)双关翻译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更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双关在金陵判词中双关用来暗示人物。当译者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读者很难保持相应的相关性。模糊性是双关语的最重要的特征。它是一种具有相同或相似发音的词语的语义现象,是含有正歧义和负歧义的聚合词。译者通常试图把正确的意思向读者传达,但双关语故意使用歧义来产生误解,从达到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确保双关事实是模糊性是它的基本现象“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Buriedinsnowthebrokengoldenhairpin,Andhanginginthewoodthebeltofjade”.[6]94“Thejadebeltinthegreenwoodhangs,Thegoldpinisburiedbeneaththesnow”.[5]157杨在诗歌中采用直译对双关语采用直译,但他忽略了其角色的暗示。这种方法很难辨别人物。霍克斯在采用直译的基础上,补充了注释来解释双关的意义。龙源期刊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Peachandpluminspringwindsfinishedseeding.Whocanbloomliketheorchidatlast?[6]96“Theplum-treeboreherfruitaftertherest”.Yet,whenall’sdone,herOrchidwasthebest.[5]157在翻译诗歌中双关语时,杨的翻译忽略了重要意义。因此,它必须弱化人物的暗示效应。对人物的隐含效果,必须弱化人物的隐含效果。然而,霍克斯通过添加注释来补充,这使人物性格和他们命运的结局一致。因此,翻译过程意味着一个在形式与意义之间权衡利弊的过程,也是语言特征与语言功能之间的过程。三、结论《红楼梦》原著中,曹雪芹运用各种传统艺术手法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创作了这部文学巨著。这就不足为奇所有的中国的修辞方法都可以在它原著中找到。修辞翻译在这部小说的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修辞手法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以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实例,对比两个英译本后的翻译的可行性。中西文化的差异不能弥补原始文本的的“同伴效应”以及存的不可翻译的因素,因为原始读者不能喝英语阅读者一样能获得同样的信息和艺术享受。通过上述对金陵判词修辞翻译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翻译古典文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的困难和局限性。面对困难,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学素养、价值判断、语言水平和翻译思想等,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对《金陵判词》两个英译本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在古典诗歌的修辞翻译实践中做出更多正确的选择以及翻译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