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设置的六个原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设置的六个原则作者:温芳芹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05期【摘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关键。本文从初中生物课堂实际出发,从问题设置的目的性、激趣性、启发性、梯度性、适时性、全面性等方面探讨在“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设置应注意的原则。【关键词】问题导学问题设置原则“问题导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1]。问题导学强调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方法、能力的建构。大量的研究和实验都表明,“问题导学”模式是否有效,问题的设置是最关键因素。问题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一、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内容应结合教学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置。课堂提问忌不分主次轻重,为提问而提问,而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复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提问:“食物中有哪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而新授课时提问:“麻城肉糕是当地特产,肉糕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如果把肉糕当主食,营养是否均衡呢?”意在帮助学生分析食物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二、激趣性原则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大脑才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才会振奋精神,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才会主动持久的学习。因此,从激发兴趣出发来是问题设置的基本原则。生物学科是极具趣味性的,且又与生活贴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该学科的特点,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经验、兴趣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龙源期刊网例如:讲述脂肪的作用时设置问题“为什么胖子怕热,瘦子怕撞”,就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三、启发性原则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新学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才能将新知识同化,才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故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切忌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例如:讲述食品安全时,可以根据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事例提问:你们买过小摊食品吧,价格是多少呢?价钱这么低,为什么那些摊主们还愿意来卖呢?难道他们不想赚钱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问题分析身边的食品安全隐患。四、梯度性原则问题设置要切入“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如果设问过易,学生则无需动脑,设问过难,学生则无从动脑。因此教师设问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效果[2]。例如:讲述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时,先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并设置如下问题串:1、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哪些?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哪些?3、为什么植物细胞会有这些结构?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设问,帮组学生解决问题。五、适时性原则所谓适时性原则就是指提问的时机要合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学内容上把握,应选择合适的问点。通常,问点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以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难的地方。二是从课堂教学的时间上把握,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及时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开始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课堂结束时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和麻痹心理。例如:讲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三国时曹操领兵打仗,有一次行军时天气炎热,士兵又渴又累,疲惫得寸步难行。曹操为解除困境,对士兵说,前面有大片梅林。士兵一想到梅子那酸甜可口的滋味禁不止直流口水,精神大振。曹操趁机带兵走出困境。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士兵听到梅子就直流口水,精神大振?”这个问题一下就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了。龙源期刊网六、全面性原则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倡面向全体学生,虽然“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但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问题。在问题设置时适当的使用“封闭型”问题即可达到这一效果。封闭型是答案相对唯一,如生物学中的概念、生物技术的流程等。这类问题虽说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局限性,但对于记忆性、理解性的知识往往能直击重点,明确目标。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本基本上都能找到正确答案,这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具有很大帮助。“问题导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展开教学。[3]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是实施问题导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应遵循问题设置的原则,精心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确保提问的科学有效,真正落实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1]肖川.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学生物学[J],2009,(3)21-22[2]赵明.让问题充满学生头脑.中学生物学[J],2002,(1)18-19[3]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中学生物教学[J],2010(5)20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