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知识点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功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成长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肌肉力量: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身体素质:肌肉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功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为运动性疲劳。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为动作电位。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小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股杠杆做相向的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拉长收缩:当肌肉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速度素质: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兴奋性:机体活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成为兴奋性。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结。单收缩: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节律性。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储备,称为心泵功能储备,简称心力储备。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O2和CO2的交换。疲劳: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屈肌反射: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地回撤,这一反射称为屈肌反射。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地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发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被称为牵张反射。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运动后蛋白尿:健康人运动过后出现的一过性或暂时性的蛋白尿称为运动后尿蛋白。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简答题恢复过程可简要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运动时物质消耗过程占优势,消耗大于恢复,第二阶段,运动后物质恢复过程占优势,恢复大于消耗。第三阶段,超量恢复,在这阶段消耗的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超过原来水平。小脑对人体运动有哪些调节功能?答:①维持身体平衡○2调节肌紧张○3协调随意运动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答:○1氧运输系统的功能○2骨骼肌的特征○3神经调节能力○4能量功能特点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哪些特征?答:○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3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4绝缘性5.为什么在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答:○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2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3使体温升高○4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弹性,预防肌肉损伤○5增强皮肤血流,利于散热,防止热应激性伤害6.呼吸包括哪几个过程?答:包括外呼吸(肺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内呼吸(组织呼吸)三个过程7.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答:○1肌肉无氧酵解的能力肌纤维的百分比及乳酸脱氢酶的活性○2缓冲乳酸的能力:血液中碱贮备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3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受力8.什么是极点?产生极点的主要原因?答: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每分吸氧量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的需求,造成供氧不足,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向酸性偏移。9.反应速度的生理基础?答:○1反应时○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3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11.激素作用的特征有哪些?答:○1相对特异性○2激素作用的高效性○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4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5激素的半衰期12.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答:○1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2遗传因素○3年龄、性别因素○4训练的影响13.生理应激的三个阶段是?答: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和疲惫阶段。14.运动对血浆和血细胞的影响?答:○1运动对血浆的影响○2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3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15.第二次呼吸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此外,由于极点出现后运动强度的下降,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减少,这样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16.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答: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训练水平,准备活动、赛前状态及呼吸方式等。17.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它具有运输、维持内环境稳态、保护和防御份等功能。18.肌肉的物理特性?答:伸张性、弹性和黏滞性19.能量的来源与去路?答:来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去路:是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给细胞内各种反应提供能量,其它的能量不能储存在ATP中就以热能的形式散发,维持体温。20.比较分析三个能量系统的特点。答:磷酸原供能系统:功能总量小,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氧不产生乳酸的中间产物糖酵解供能系统:功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有氧氧化供能系统:ATP生产总量很大,但功率很低。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副产物。论述题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答:○1搏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2心率:当心率加快时,心舒期明显缩短,在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心舒末期存留于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加,使舒张压升高.○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可使脉压减小。当大动脉弹性减弱时,其可扩张性减小,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使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5循环血量: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只有在人体失血过多或者严重脱水时,循环血量大幅减少,此时动脉血压迅速降低,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答: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很多,根据这些因素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一般分为肌源性和神经源性两类,其它一些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和激素等通常是通过以上两类因素发挥作用的。肌源性因素作用:(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2)肌纤维类型;(3)肌肉初长度;(4)关节运动角度。神经源性因素(1)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2)运动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试述肾泌尿的过程。答:○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均可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方式有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耗能过程,逆着物质的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将小管内的溶质转运到小管周围细胞间液的过程。如葡萄糖、氨基酸和钠离子等物质的运转。被动重吸收是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一浓度差、电位差或者渗透压差为动力,进入小管周围细胞间液的过程。这种重吸收过程是顺着-化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是指其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滤液的过程。试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特征?答: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其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教法和训练水平而不同。一般说来,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学习动作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学生自己的实践,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费力,出现多余动作。(2)分化阶段: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动作也逐渐消除。由于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动力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3)巩固阶段: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巩固的运动动力定型阶段。在环境条件变化时,运动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也感到省力、轻松自如。不仅运动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现自动化。5.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有哪些?答:。①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影响人体吸氧能力。肺通气量越大吸入体内的氧就越多,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影响肺通气量的变化。运动时提高和掌握有效的呼吸动作,增强呼吸机能就能提高有氧耐力。心脏的泵血功能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心输出量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制约而每搏输出量决定于心肌收缩力量和心室腔容积的大小。红细胞的数量是影响有氧耐力的一个因素。血液中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携带氧进行运输。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假如下降10%,则往往引起运动成绩下降。②骨骼肌的特征:肌组织的有氧代谢机能影响有氧耐力。肌肉内毛细血管网开放数量的增加,可使单位时间内肌肉血流量增加,血液可携带更多的氧供给肌肉。优秀的耐力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肌红蛋白、线粒体和氧化酶活性高、毛细血管数量增加。③神经调节能力: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以及中枢之间的协调性影响有氧耐力。长期耐力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的调节能力,节省能量消耗,保持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④能量供应特点:糖和脂肪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保持长时间供能的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供能物质的储存、肌肉有氧氧化过程的效率、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可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提高。6.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答:○1心肌收缩力量:如果心肌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完全,剩余血量少,舒张期室内压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就越大,静脉回血流量就多。○2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体位改变对回心血量的影响在高温时更加明显。○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运动时,肌肉收缩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同时,静脉瓣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可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4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胸腔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