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法调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法调查研究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当今,多极化、全球化外部环境和科学发展的内部要求都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创新关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关乎国家的兴旺与发达。而要实现自主创新,真正构建起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摆在首位的就是要有第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使命,但高校如何才能担此重任,不辱使命呢?在反思、总结国内外长期延续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研究型教学法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方法将教师和学生均做为研究主体,教师通过关爱、宽容、尊重和激励学生,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学生能够打破陈规,自由思维,敢于怀疑,敢于否定,敢为人先,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形成一个个创新观点。目前,研究型教学法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成为世界许多大学的时髦词汇,我国一些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也开始积极关注究型教学的研究,甚至国家05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研究型教学概念,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大力推广研究型教学。一、困境与反思:大学生创新能力状况调查分析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方面是接受式教学模式,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传递或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此模式起源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熟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后经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重新加以改造传人我国。该模式是我国采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直观演示等手段传递知识信息的基本程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的预定性(预先设定好的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忽视学生对探求和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充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法调查研究2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21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纪,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依靠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来发展生产力。谁拥有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1、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人才培养模式常常与国家发展模式相适应。不同的发展模式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的人才需求决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各国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中东产油国家为标志的资源依赖型,该模式的特点是主要依靠开采自己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经济腾飞;第二种是以拉美国家为标志的引进依赖型,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本国经济;第三种是以欧美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型,其特点主要是依靠自主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人类自从经历了从古代敬畏自然、近代“征服”自然和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曲折过程之后,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智力资源却是无限的,仅靠开发自然资源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第一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转变资源开发观念,由注重自然资源转向着重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这一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走资源依赖型发展道路。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不可行性同时也决定了以其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行不通。许多人钟情于依靠外来资金和技术促使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后发的确有不少优势可资利用,但后发优势从根本上说是模仿优势。后发国家虽然不需花费当初先发国家现代化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与成本来实现本国的现代化,但由此建立的非原创性的模仿性现代化,具有先天不足。随着国际产业和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竞争,以及我国产业升级与发展对先进技术需要的快速增长,如果继续依靠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而不加强自主创新,我们不仅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而且会丧失竞争先机,不断拉大与先发国家的发展差距,甚至会被边缘化。特别是随着一些技术领先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进口先进技术的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法调查研究3限制,先进技术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战略高技术是很难通过正常贸易买到的。迄今为止,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我国目前设备投资2/3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石油化工装备等设备的80%被进口产品所占领;我国虽然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制造业的许多领域还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一些关键技术仍要从国外进口,对外技术依赖度达到5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单一大量依赖引进技术,不注重创新,将很难改变“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异常迅猛,世界已进入知识急剧爆炸和快速更新的新时代。这次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历史上几次技术革命相比较,最明显的特点有:首先,它是一次智力的革命。历史上的几次技术革命是以各种工具机、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主要表现为应用工具使人摆脱手工劳动的限制,或者说机器部分地代替了人们的体力劳动。可以说,技术革命增强了人的体力。而这次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的智力,相当一部分智力活动将被计算机代替,人们将主要从事创新性劳动。其次,它是一次资源的革命。历史上的几次技术革命是工具、动力的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导致人类社会多次受到自然的惩罚。而这次技术革命,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和太空技术等内容,将极大地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开辟利用资源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再次,它是一次多学科、跨领域的革命。历史上的几次技术革命开始都是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革命,逐渐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和太空技术几乎是同时进行,各个领域都面临着革命的局面。它将带来社会方方面面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在这个时代,有形的物质财富的重要性逐渐减少,经济重心日益转向依靠信息、知识、技术等文化价值含量高的产业上来,创新知识、技术、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成为综合国力的重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法调查研究4要组成部分。谁掌握的新知识、技术、文化成果越多,谁的国际地位就越高,谁就处于支配地位。美国从19世纪末一直到今天始终是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强国,这与它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有很大关系。以物理学、化学和医学这三项诺贝尔奖而论,从1910年到今天,美国共获212次,英、德、法三国共获171次,美国一国超过英法德三国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走上信息经济的道路,2000年美国研发开支达2640亿美元,占世界研发总开支的45%,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增幅平均达到2.8%,比1973到1995年的1.4%提高了一倍,其中一半以上归功于信息技术产业。2004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将创新作为新的理念和新的驱动力,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自强不息,求变图强,日日维新”的因子(这种创新因子使得中国文化曾经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繁荣,出现过后人引以自豪的魏晋风度和盛唐气象,但这种创新因子被封建专制统治、君权至上思想、家族本位、群体本位等伦理观念长期压抑),这种被解放的创新因子与当下十多亿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群众相结合,力量难以限量。2、人才竞争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尽快建立新机制,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个依靠不断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历史上,每一个国家的崛起、兴盛无一不与具有相当数量的创新人才有着密切的关联。学术界常常讨论“李约瑟难题”即近代科学为什么没能在中国产生?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学科方面,以及建筑、纺织、机械、造船、航海、造纸、印刷、陶瓷等技术领域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6~17世纪,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占54%以上,是当时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然而到19世纪,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只占0.4%,近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欧洲,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了。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法调查研究5上的发明专利都是掌握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手里。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富民强国之本。我国是人口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据中国科协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已达4000万人,其中,研究开发人员136.5万人,均居世界前列。可是我们的创新综合指数则排名28,属中等偏下的水平。我国人才总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每年创新出口的中高技术产品额仅占世界总量的2%-3%,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中,也只有少量是具有世界水平的原创性、突破性成果,这与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不无关系。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社会知识化、生活数字化的崭新时代。只有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我们才能抓住历史机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3、大众化阶段实现高等教育深刻转型的迫切需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形成在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创新教育特别是高校创新教育。目前,世界各国都纷纷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如2004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提供了一份研究报告《创新美国:在竞争与变化的世界中繁荣》,这份报告把培养下一代创新者作为国家的重要目标),并将创新教育自始至终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从创新文化、创新意识、能力、情感和人格等方面体现出来。美国哈佛大学办学的宗旨是:学生一要有领导才能,二要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哈佛大学鼓励学生“出风头”,一堂课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出风头”。给学生评分,有40%是参与能力,有60%是书面评分。与哈佛大学沿江而邻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能够在哈佛的眼皮底下倔强地站立起来,与哈佛、耶鲁鼎足而立,主要就是依靠其创新能力。MIT的师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就是:“来到MIT,您一定会发现,MIT每天都在变化。”英国大学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批评、辩论活动。他们认为,学术批评就是以客观的、公正的、善意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批评不是去试图压倒对方,而是着眼于彼此的理解和创新,而这正是创新的源泉。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海森堡说:科学植根于对话之中。辩论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英国,写一篇论文,或回答一道题目,如果只是从理论上加以论述,一般是不能及格的。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学法调查研究6有位老师Brown曾在课堂上得意洋洋地说“去年我有4个学生不及格,他们来找我说他们考得很好,但为什么不及格?我对他们说,你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