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议高校教育目的与学生学习目的之间的矛盾作者:田伟力来源:《学理论·下》2011年第06期摘要:高校的教育目的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总体上是一致的。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教育目的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之间存在着矛盾。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从而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词:高校;教育目的;学习目的;矛盾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8-0221-02目的是人对某种对象的需要在观念上的反映,是人在行动之前在观念上为自己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要素。它表明人不满足于当前的现实,而要创造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新现实。人的行动都具有目的性,目的对行动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学习也是如此。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环。所谓学习目的,是一个人对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作用的自觉认识和追求,是其理想志向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学习目的支配着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方向,赋予他全部的学习活动以内在的动力,因而对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具有健全的体魄。目前高校的教育目的与学生的学习目的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以下方面存在着矛盾。一、学习目的的当前性与教育目的的长远性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的停留在较低层次。学习只是为了得到一些当前的利益,如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名次、得到表扬、通过考试等;忽视了学习也是为将来服务的,也是未来定向的基础,如学习上得高分很可能会在将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更好的工作,更幸福的生活。学习并获得好的分数可能会得到近期的奖励,但是通过好的分数获得其他长远的利益也同样重要,而且会更有意义和挑战性,这样的认识可能会激发出学生更强的学习目的。龙源期刊网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就业压力的加大,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以下学习目标: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面向新世纪,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比较。教育目的则具有相对长远性。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具有健全的体魄。二、学习目的个人本位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随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转变,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面开放社会转变。市场经济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观念的变革,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产生了巨大冲击。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大多数是指向个人自己的,而指向他人和社会的则相对较少。“上大学是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是三十多年前青年学子的学习目的。那时的青年学子胸怀抱负,有着满腔的热血和为国为民的理想。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物质回报的现实击败了教育价值的理想,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赚钱”作为上大学的主要目的。许多学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毫无兴趣,他们上大学是为了获得一个可以赚大钱的学位。“上大学是为了赚大钱,有了金钱,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过一辈子幸福生活”。反映了长期以来“物质回报与教育的价值”之间的较量。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以个人本位为基础的。缺乏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即结合社会需要的学习目的,也就缺乏服务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与自己的学习目的结合的动力。导致许多大学生轻人文课程,重科学技术实用课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有目的地去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成为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教育目的最终目的是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其制定主要根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与教育目的的理想性当代大学生将理想目标世俗化、功利化。学习目的功利性。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理由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一些学生以金钱为学习目的,为了金钱利益,为了得到什么奖项而努力,甚至也有学生为了物质利益而采取非正常手段。爱美,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家庭,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总之,今天的大学生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有些青年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利益。龙源期刊网大学生学习目的功利化,导致当今大学生学习只重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为绩点、学分、实习经验奔忙不已,目的只在于毕业后能找到一份自己心目中的好的工作。教育的目的是确定培养人才的一种理想的规格,是教育工作所追求的最终统一的目标,但教育工作实际的结果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但其主观性质绝不意味着教育目的是意志自由的产物,是随心所欲的结果,它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在本质上,教育目的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都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如在中国古代社会,教育被看做是形成人们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工具,儒家经典代表作之一《大学》中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美国是一个追求所谓“民主、平等”的社会,其民主主义教育目的包括四个方面的目标:自我实现的目标;人际关系的目标;经济效率的目标;公民责任的目标等综合的理想目的。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期待性。作为理想教育目的,是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结果,因而内含观念价值与期望值。高等教育目的的逻辑概念:高等学校中对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想。四、学习目的的具体性与教育目的的抽象性学习目的根据不同的个体有着较大的差别,例如,有的学习目的较强、有的学习目的不足、有的学习目的过于物质化、有的学习目的不正确、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不强等,常常导致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以及对专业不感兴趣等现象。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第一类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目的。如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教诲,为了取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获得朋友的支持等;第二类属于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目的。如为了满足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满足求知欲等而学习;第三类属于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目的。如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和高回报的收入而学习;第四类属于事业成就的学习目的。如希望自己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希望自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深感使命感、责任感和义务感等。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树立追求学问和德行的学习目的,学习目的越接近学习个体、越明确具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因此,要尽量让学生明确个体学习目的,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习目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大多数英美大学生的学习、对专业的选择一般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而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一般为了就业和金钱。每个人上大学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工作,或为学问,或为德行。前两者是物质的目的,后两者则是精神的目的。这些目的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纵横交错在一起的。只是每个人将它们排在不同的顺序。例如,有的学生将追求学问、满足求知欲放在龙源期刊网首要位置,有的学生则将找一份好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我国古人也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1]。这就是强调了学习的物质利益。教育目的具有抽象性,它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形态,属于相对抽象的范畴。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是一种理想的新人形象,同时也包含着对教育作用的理解。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教育目的等。不过,教育目的与现实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距离,也正因为如此,教育目的才可以为现实教育活动树立一个追求的目标,并能在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有形无形地对教育实践活动起定向和引航作用。五、学习目的的个性与教育目的的共性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目的上存在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如,许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跳出农村;有的学习目的是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追求较好的物质生活待遇;有的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亲人的美好愿望;有的则是迫于就业压力。然而与学习目的相比较。教育目的则侧重于共性。从教育的传统看,东方文化较强调培养人的共性,遵循中庸之道,如儒家文化。教育目的的确将社会需要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教育目的就是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是统治阶级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格的要求,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它一方面指明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规定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教育目的最终是要通过具体的培养目标来体现的。高校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化的人。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教育目的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社会的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着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方向和道德素养的要求。如封建社会要求教育培养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明人伦”的君子等。教育目的的确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科技水平越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如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要求注重培养人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共性。正如孔子将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当今高校也只有将教育目的与学习目的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自身的教育目的。参考文献:[1]马利萍,李万昌.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新论[J].新校园:理论版,2010,(7).